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刺伤原因及伤后的应对方式,提出预防及伤后的对策。方法对急诊科工作的38名护士进行回顾性的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38名护士均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100%。结论急诊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漠,针刺伤发生率高,且发生针刺伤后无一人进行了正确的伤后处理。因此,加强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相关因素的了解,促进其树立职业防护观念,建议性提出针刺伤后的对策,对减少针刺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诊护理 针刺伤 对策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of syringe injury in emergency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效果。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7月入住老年科,能下床活动或借助步行器行走的749名住院患者启动跌倒风险评估及护理措施干预机制。结果护理干预对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有明显效果。结论可以有效防范因跌倒发生的医疗纠纷,对保证老年住院患者人生和环境安全有显著的作用。

  • 标签: 老年住院患者 跌倒 护理风险评估 护理措施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该研究旨在系统性收集并分析目前已有的研究资料,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在预防胃癌中的作用。方法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GoogleScholar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为主要的检索数据库。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前瞻性研究为主要纳入对象。结果总共纳入6篇文献,对6篇文献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发现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胃癌发生率(OR06595%CI043~099,P=004)。对以癌前病变为首要观察指标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发现根除幽门螺杆菌不能减少胃癌的发生率(OR074,95%CI046~118,P=021)。对以胃癌发生率为主要观察指标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发现根除幽门螺杆菌虽可以减少胃癌的发生率,但未达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OR047,95%CI020~108,P=008)。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尚需要更多高质量多地区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在降低胃癌发生率中的作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癌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高位截瘫病人的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方法对2008~2011年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创伤性高位截瘫病人,通过各种方法防止肺部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预防褥疮发生及预防肢体畸形等并发症。结果通过对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并发症降低到5%。结论对创伤性高位截瘫病人并发症的预防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 标签: 预防 创伤性高位截瘫 并发症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恶性肿瘤风湿症样表现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识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08年1月到2012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恶性肿瘤风湿症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这32例病患中有属癌性风湿症1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18例,这两种情况,肿瘤的类型和分布的部位都较为广泛,没有哪一种占有优势,临床上误诊的几率较高。结论实际临床中,医生对肿瘤和骨骼关节肌肉疼痛的相关性的认识还不够,会忽视肿瘤,故若病患出现了骨骼关节肌肉疼痛,可以对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进行排除,其余的如果对一般性镇痛药和激素的疗效都不佳时,且病患的年龄大于60岁时,需要注意恶性肿瘤存在的可能。

  • 标签: 恶性肿瘤 风湿性疾病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性糖尿病患者病症特点、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展开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从我院抽选2011年05月份至2012年05月份期间,在院进行诊治的老年性糖尿病患者共计66例。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症程度的不同,按照自愿选择治疗方式的原则,随机将患者分为了两个治疗小组,分别为综合治疗组33例患者,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了食物治疗、运动治疗等综合疗法;药物治疗组33例患者,只是采用了药物疗法。结果通过周期性治疗,综合治疗组33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6例,无效2例,复发1例,总有效率9394%,复发率3%;药物治疗组33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6例,复发7例,总有效率8182%,复发率2121%。结论在治疗老年性糖尿病的过程中,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采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食疗与运动等疗法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的效果。

  • 标签: 老年性糖尿病 特点 血糖 尿糖 糖化血红蛋白 药物 食疗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中20例发生院内感染临床资料。结果脑血管病的感染因素与年龄、住院天数、抗生素应用、侵袭性操作、急慢性并发症呈现正相关,感染的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病原体以铜绿假单胞菌占首位。结论脑血管病患者易并发医院感染,影响愈后,须针对易感因素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 标签: 脑血管病 院内感染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调研住院病人压疮的发生率,分析引起压疮的主要原因及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自制‘压疮发生情况调查表’,选择2012年2、3、4连续三个月的同一天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院住院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在未经特殊干预措施下2012年2~4月连续三个月压疮的发生率从33%下降到115%,连续三月的院内压疮发生率平均为220%。男女发生率比为45∶16,并且压疮发生的影响因素为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需呼吸机辅助呼吸、肥胖或水肿、意识不清、糖尿病、中风、瘫痪、大手术后、骨折等需制动、持续高热。结论护理工作的重点应该在于及时识别高危因素,准确预测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 标签: 压疮 发生率 预防和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探讨控制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结果1126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共124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01%,2型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其它类型糖尿病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糖尿病与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部位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口腔、其他部位感染,感染发生率随病人年龄及住院时间的增加而增高,与糖化血红蛋白值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重点监控;控制血糖、加强心理护理、缩短住院时间及合理用药、加强病室管理及加强消毒隔离制度是减少糖尿病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糖尿病 医院感染 原因 应对措施
  • 简介:通讯作者王庆梅,女,本科,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摘要目的探讨压疮患者的特有年龄分布状况、临床特点、预后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老年科2011年2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127例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10岁的年龄间隔分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各个年龄组的发病人数,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基础疾病、预后、总结护理体会。结果127例压疮患者主要分布在40~50,70~80,80~90岁这3个年龄段,尤其以40~50岁的年龄段最多见,最常见的前5位基础疾病为感染、肿瘤、瘫痪、术后、慢性病终末期(P<005)。结论压疮患者的年龄分布有其独特的年龄段分布特点,预后与患者的基础疾病相关。

  • 标签: 压疮 年龄 分布 预后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就158例早发2型糖尿病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方法选取158例在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本组全部患者都计算BMI,测量血压、体重、身高,询问详细的饮酒史、糖尿病家族史,彩超检测有无脂肪肝,抽血检测P-CP、F-CP、P-INS、TG、F-INS、UA、HDL、LDL、TC、FBG等。结果早发组HDL为(10±24)mmol/l,而晚发组HDL为(14±10)mmol/l,早发组HDL低于晚发组。而P-CP、F-CP、P-INS、TG、F-INS、UA、LDL、TC、FBG、糖尿病家族史都要高于晚发组。51例早发组患者高尿酸血症126%,肥胖252%,NAFLD395%,高脂血症262%,高血压病102%,而107例晚发组患者高尿酸血症65%,肥胖153%,NAFLD272%,高脂血症201%,高血压病212%,早发组合并各项(除高血压病外)的发病率都高于晚发组,而高血压病的发生率低于晚发组。结论早发2型糖尿病通常会合并多种代谢代谢紊乱,如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等,胰岛素抵抗严重,家族遗传性大。对于这些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多种代谢紊乱进行尽早纠正,做到全面治疗、尽早干预。

  • 标签: 糖尿病 彩超检测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本县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腰痛的患病特点。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对本县6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00例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腰痛发作具有一定的特点。首次发生腰痛的平均年龄为(307±82)岁,最早的20岁第一次发生。疼痛性质主要表现为不定时、断断续续的胀痛,疼痛程度以轻、中度为主,功能障碍以轻度障碍为主。结论600甲等综合医院护士腰痛已成为普遍现象,需加强腰痛的疼痛管理和功能障碍的预防,提高护士的职业满意度。

  • 标签: 护士 腰痛 问卷调查
  • 简介:目的研究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生物学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某某医院10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肠杆菌科细菌,使用PCR和测序的方法对菌株进行产KPC型碳青霉烯酶基因鉴定及筛选,该法用于筛选目的菌株的特异性,用药敏实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PCR法筛选出的目的菌株进行MIC测定。结果通过PCR及测序,共分离出产KPC型碳青霉菌6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5株,大肠埃希菌1株。将采用PCR测序鉴定的7株产KPC型碳青霉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2种抗菌药物的MIC值,其中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对实验菌株的敏感程度为中介至耐药、阿米卡星对实验菌株敏感率为66.7%,而其余菌株耐药100%。10株耐碳青霉烯酶临床收集肠杆菌科细菌,经过改良Hodge试验测定,共有8株MHT试验为阳性。其中有2株菌PCR测序为阴性,MHT试验为阳性。针对本实验,改良Hodge试验测定产KPC型碳青霉菌株的灵敏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75%,阴性预测值100%。结论用MHT筛查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需用检测基因的方法作进一步确认。虽然该方法还不足以替代PCR检测技术,但可以用于临床待确证标本的初筛。

  • 标签: 碳青霉烯酶 肠杆菌科细菌 Hodge 生物学特点
  • 简介:中医学注重经验的积累,辨证论治的治疗理念体现了循证医学的思想,建立符合中医学特点的缺血性中风病临床科研思路是指导临床实践的关键。缺血性中风病的治疗应朝向多向性、个体化、阶段性和综合性发展。临床多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用来测量干预措施在常规临床实践中取得的治疗效果,更适合评价以个体化辨证论治和复杂性干预为特点的中医药疗法的临床效果。死亡、致残、复发终点结局的变化是与患者密切相关的结局指标,是真实世界疗效评价的核心内容。此外,临床科研还应关注院前救治方案和中医康复技术的研究。缺血性中风病的中医药研究需要提供高质量的证据,从而纳入或更新临床实践指南。

  • 标签: 循证医学 中医学 缺血性中风病 随机对照 真实世界 临床实践指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