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将34例神经母细胞瘤(NB)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17人参考NWTS-4方案,第二组17人采用OPEC/OPAC方案交替。在化疗第1疗程结束后,88.23%的患者血清FSH高于正常上限值。OPEC/OPAC方案化疗1个疗程后FSH值显著高于NWTS-4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烷化剂类及铂类化疗药物有明显的生殖功能损伤。

  • 标签:
  • 简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开展,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术后不良反应仍存在,包括血栓形成、新生内膜增厚和动脉血管重塑等,究其机制包括内皮增生不良、炎症反应等。综合所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支架植入术后研究的文献,将冠心病PCI术后分子水平变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冠心病 支架植入术 分子水平研究 内皮 炎症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斑蝥胶囊在改善肺癌患者免疫力方面的临床疗效,并借此探讨其对各炎性反应因子及免疫因子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予口服复方斑蝥胶囊750mg口服,3次/d,连用1周(7d),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250mL静脉推注,2次/d,持续7d。治疗7d后观察2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各免疫因子评分、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受益情况分析及血浆IL-2、IL-6、IL-10及TNF-α水平变化等情况。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88.89%,对照组有效率77.78%,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治疗前各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各免疫动能均较治疗前稍提高,但对照组较治疗前无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比如可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对照组出现2例(4.44%),观察组2例(4.44%),观察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药不会增加患者用药不良反应。观察组KPS和体重变化的稳定率和改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2组患者治疗前血浆IL-2、IL-6、IL-10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结论:复方斑蝥胶囊在治疗肺癌患者免疫力低下方面的效果显著,并且不良反应作用小,性价比高,值得临床上全面推广。

  • 标签: 复方斑蝥胶囊 肺癌 免疫 疗效
  • 简介: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实地调查方法,对222名入学新生家长进行期望调查。调查发现:家长对高校的需求体现在对高校功能的需要,表现为学校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对高校形式的需要,表现为家长对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视;对高校外延的需要,表现为对学校氛围、宿舍环境以及学生心理需要的满足;对高校的价格需求,表现在家长希望在既定的价格前提下,高校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能够提高。目前的学生家长具备较强的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与意愿,期待建立家校沟通的平台,对子女自立自强能力、品德修养等方面较为关注,对学生的期待趋向多元化。

  • 标签: 高校学生管理 高校教育管理 家长期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验与纤溶系统水平检测在产妇DIC对早期诊断的评价效果。方法分别比较DIC产妇(DIC组62例)和正常产妇(健康组55例)在产前凝血酶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及凝血酶的时间变化,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指标增减。结果与健康组相比,DIC组产妇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P<0.05),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5),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验与纤溶系统水平检测可以作为产妇DIC早期诊断的有效评价指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DIC 凝血 纤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FBG、P2hBG及HbAlc均低于对照组,社会功能、物质功能、躯体功能及心理功能等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糖尿病 血糖水平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甘草酸对糖尿病足大鼠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对相应的大鼠进行腹腔注射STZ,运用足部注射真菌菌液的方式制作模型,采用ELISA法、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IL-6的含量。结论本实验初步论证了甘草酸对糖尿病足大鼠的抗炎作用。

  • 标签: 糖尿病足 甘草酸 炎性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温肾生精衍育汤对男性不育患者性激素水平及精液质量的调节作用。[方法]予30例男性不育患者口服温肾生精衍育汤3个月,采用患者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观察温肾生精衍育汤对不育患者性激素水平及精液质量的影响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睾酮(T)升高(P〈0.05),雌二醇(E2)下降(P〈0.05);精子浓度和活力(存活率、前向运动)升高(P〈0.05),精子畸形率下降(P〈0.05),精子核DNA碎片化指数(DFI)下降(P〈0.05)。[结论]温肾生精衍育汤可以调节男性性激素水平,提高精液质量,对治疗男性不育有一定疗效。

  • 标签: 男性不育 温肾生精衍育汤 性激素水平 精液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术前妊娠相关血清蛋白A(PAPP-A)、肌钙蛋白I(CTnI)及超敏c反应蛋白(as—CRP)浓度与PCI治疗中“无复流”的关系。方法:将发病12h内接受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81例,分为“无复流”且(n=17)和正常血流组(n=64)。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PAPP—A浓度;CTnI及hs—CRP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无复流”组血清PAPP—A、CTnI及hs—CRP浓度均高于正常血流组。“无复流”组血清PAPP—A与CTnI浓度呈正相关;血清PAPP—A浓度与hs—CRP浓度无明显相关性;血清CTnI浓度与hs—CRP浓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急诊PCI治疗前血清PAPP、CTnI浓度在理论上可以识别“无复流”的高危患者。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妊娠相关血清蛋白A C-反应蛋白 无复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免疫功能及全身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4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及蒙脱石散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葡萄糖酸锌片口服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免疫功能及全身炎症水平。结果观察组CD11b、CD40-CD40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19+CD5+CD1dhiB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炎性因子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治疗效果较佳,有助于降低炎症水平,提高患儿免疫力。

  • 标签: 免疫功能 葡萄糖酸锌 轮状病毒性肠炎
  • 简介:目的探讨血栓通冻干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冻干粉针。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TNF—α、Hcy、Fib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TNF-α、Hcy、Fib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TNF—α、Hcy、Fib水平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冻干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血浆TNF—α、Hcy、Fib水平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中西医结合疗法 血栓通冻干粉针 纤维蛋白原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内关、太冲得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血脂及血清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针刺得气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按照诊断纳入标准收治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针刺得气组取受试者右侧内关穴、太冲穴施以真实的针刺,假针刺对照组在相同穴位施以假针刺,药物对照组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疗程均为14d。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血脂及血清TNF-α水平,并评价3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针刺得气组、药物对照组、假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44%、85.00%、8.93%,针刺得气组与药物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显著高于假针刺对照组。(2)治疗前3组患者ISI、TNF-α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针刺得气组、药物对照组ISI水平显著上升,TNF-α水平显著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假针刺对照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无显著变化。(3)治疗前3组患者TG、TC、LDL、HDL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针刺得气组、药物对照组TG、TC、LDL水平均显著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HDL水平均显著上升,且后者显著优于前者;假针刺对照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针刺内关、太冲得气可以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降低血脂及血清TNF-α水平,效果与药物治疗相当,但假针刺相同穴位对上述指标无显著影响。

  • 标签: 针刺 得气 内关穴 太冲穴 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针刺方法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浆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方法:选用造模成功的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皮内针组、罗格列酮组;同系非糖尿病大鼠作为空白组。针刺组和皮内针组大鼠取内庭、足三里、胰俞穴,其中针刺组结合电针治疗,药物组给予罗格列酮灌胃治疗。结果:各治疗组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素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1),但均高于空白组(P〈0.01,P〈0.05);GLP-1、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均高于模型组(P〈0.01),但针刺组低于空白组(P〈0.01),而药物组、皮内针组与空白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针刺疗法可以有效提高GLP-1水平,可能因此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 标签: 针刺疗法 2型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1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对血清IL-4、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相关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由于治疗的药物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巴柳氮钠进行治疗,实验组则应用乌梅丸进行加减治疗,对比各组间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IL-4、IL-8水平的变化。结果经不同的药物治疗后,各组间的效果不同,其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治疗前比较血清IL-4水平升高,IL-8水平降低,各组间的数据统计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溃疡性结肠炎采用乌梅丸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明显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患者信赖和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乌梅丸 溃疡性结肠炎 效果 血清IL-4水平 血清IL-8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年期妇女临床症状与雌二醇及促卵泡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50例更年期女性患者,应用改良Kupperman更年期症状评价量表对其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后,将150例患者分作轻度组48例、中度组52例、重度组50例,另选取60例育龄阶段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测定全部研究对象的雌二醇与促卵泡刺激素水平,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更年期妇女临床症状与雌二醇及促卵泡刺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轻度组E2显著少于对照组(t=5.782,P<0.05),FSH显著多于对照组(t=4.763,P<0.05);中度组E2显著少于轻度组(t=4.452,P<0.05),FSH显著多于轻度组(t=7.283,P<0.05);重度组E2显著少于中度组(t=6.182,P<0.05),FSH显著多于中度组(t=5.363,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得出,更年期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E2呈负相关(r=-0.234,P<0.05),与FSH呈正相关(r=0.342,P<0.05)。结论更年期女性患者体内E2水平显著下降,FSH水平显著上升;更年期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E2负相关,与FSH正相关。

  • 标签: 更年期症状 雌二醇 促卵泡刺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乌司他丁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及IL-2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急性胰腺炎患者的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乌司他丁,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血清脂肪酶(Lipase,LPS)及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及LPS降低(P〈0.05),IL-2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TNF-α、IL-6、IL-8及LPS较低(P〈0.05);IL-2水平较高(P〈0.05);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配合中药灌肠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可能是通过调节TNF-α、IL-2、IL-6、IL-8及LPS水平实现的。

  • 标签: 乌司他丁 中药灌肠 急性胰腺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