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3 个结果
  • 简介:当前,針灸醫學已成為世界醫學的組成部分,其治療效果是不容置疑的,特別是對於疼痛性疾病的治療,更顯示了它的特異性和優越性,因其具有應用的廣泛性和普遍的有效性,而受到醫學界高度關注。對針刺[包括電針、溫針]鎮痛原理研究的應用技術,涉及了聲、光、化、電、磁、核等多個領域,參與研究者幾乎遍及中西臨床、基礎實驗、生物、物理、化學、藥學等多種學科人員。

  • 标签: 治療 镇痛作用 针灸 疼痛性疾病 效果 研究者
  • 简介:汗是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常见的一种表现,在中多有阐述,汗是由阳气蒸化人体津液所化.对汗出的分类有生理之汗和病理之汗之分,其中病理之汗又分为:汗不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局部汗出.同时阐述汗出机理的四方面:汗源、汗出的动力、汗出的门户、汗出调控.

  • 标签: 汗不出 自汗 盗汗 绝汗 战汗 局部汗出
  • 简介:摘要:以连翘叶为原料,以可溶性固形物得率为考察指标筛选连翘叶提取工艺;以感官评分为标准确定连翘叶饮品配方及制备工艺。确定连翘叶提取工艺为:超声辅助提取,超声功率800 W、提取温度60℃、溶剂用量8倍量,提取时间60min,提取次数2次,在此工艺条件下可溶性固形物得率为27.4%;以连翘叶提取液10%、三氯蔗糖0.75%、柠檬酸0.06%、白砂糖2%,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海藻酸钠3:1:2) 0.15%为连翘叶饮品配方,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连翘叶饮品具有口感好、溶液澄清等特点。

  • 标签: 连翘叶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饮品 制备工艺
  • 简介:高脂血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如何有效的治疗高脂血症成为了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中医通过分析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并且通过长期的临床及试验研究,证明了中医药对治疗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该文从祖国医学及西医对高脂血症认识、中药降脂机制、中药降脂常用代表性药物及其作用机理这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和介绍。

  • 标签: 高脂血症 中药 降脂 治疗机理
  • 简介:目的:优选法莫替丁注射液的制备工艺,以期提高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有关物质、pH为评价指标,对样品进行影响因素和稳定性实验,考察在不同浓度条件下不同种类缓冲盐溶液(pH=5.7)对法莫替丁注射液的影响。结果:加入0.05mol/L乙酸-乙酸钠缓冲液可有效提高法莫替丁注射液的稳定性。结论:该优选工艺简单有效,稳定性好,质量可控。

  • 标签: 法莫替丁注射液 工艺制备 缓冲盐溶液
  • 简介:摘要:中药药浴已经成为人们温泉旅游的主要项目之一,但是现有的藏药浴产品普及率不高。因此,研究一种新型的藏药浴球,并探究其制备方法,对于推广药浴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新型藏药浴球,并探究其制备方法、应用前景。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推广藏药浴球在休闲旅游中的应用,并对保健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本论文选取藏药中常用的草药制备药物浴球,在借鉴传统制剂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化破碎、浸泡、提取、制丸等制备工艺。未来,本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优化制备工艺,不断提高产品的药效和安全性。

  • 标签: 藏药 浴球 制备技术
  • 简介:摘要我国在20世纪60~80年代高脂血症疾病患病率非常的低,而近20年以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善,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最新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居民成人血脂异常患病者约有16亿人[1]由此可见,高脂血症已成为了现代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记载的“脂”、“膏”的情况与现代所说的血脂同类,高血脂症属于中医眩晕、中风、胸痹、痰浊等病证范围。而随着动脉硬化的研究发展,中医的“治未病”的思想在预防高脂血症上的应用,以及中医的治疗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3]

  • 标签: 高脂血症 膏脂 痰浊
  • 简介:目的:研究含膏粉软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膏粉的粒度、水分、蜂蜡、大豆磷脂的最佳用量比。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膏粉水分控制在2.5%以内,粒度达到120目以上,蜂蜡∶大豆磷脂∶玉米油配比为0.08∶0.05∶1。结论:该工艺稳定可靠,适用于含膏粉软胶囊的工业化生产。

  • 标签: 膏粉 软胶囊 助悬剂 制备工艺
  • 简介:"舌边白涎"由朱良春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首见于其弟子俞淦琪的文章中,后又被杜顺福称作"舌缨线",是指舌面两边各出现一条泡沫状唾液排列线,距离舌边0.5~1cm左右,向前可以到舌边或离舌边0.5cm为止,向后可以延伸到舌轮廓乳头外,且通常对称产生。

  • 标签: 舌诊 舌边白涎 舌缨线 唾液
  • 简介:本文从内脏绞痛产生的原因、针灸镇痛的机理、经络的作用等方面入手,重点从经络学、神经解剖学角度提出针灸背俞穴疏通经络止痛、调节脏腑气血,直达病所缓解内脏绞痛的机理

  • 标签: 背俞穴 内脏绞痛 镇痛机理
  • 简介:目的:研究香朴顺气颗粒的制备及质量评价.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处方中的赤芍、厚朴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薄层色谱(TLC)特征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阴性无干扰.结论:香朴顺气颗粒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香朴顺气颗粒 薄层色谱法
  • 简介:目的:建立抗病毒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方中的主要药味.结果:方中黄芪、白术、太子参等3味药的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结论:薄层色谱鉴别可作为抗病毒胶囊的质量控制指标.

  • 标签: 抗病毒胶囊 薄层色谱法 鉴别
  • 简介:中医古医籍称肥胖者为“肉人”、“肥人”。认为肥胖与“湿、痰、虚”有关,因此肥人多湿、多痰、多气虚。由於水湿代谢失常,水谷津液未输布而致痰、水、湿,淤积聚而成,其病的关键在於脾胃虚。临床通过对足阳明胃经梁丘与足太阴脾经的公孙穴的针灸刺激方法,可达到调节脾胃功能的作用,输布水谷津液,平衡水湿代谢,痰,水、湿、淤之积聚便可自散。

  • 标签: 梁丘穴 公孙穴 足太阴脾经 机理 美容 减肥
  • 简介:为探讨围绝经期女性情志异常中、西医发病机理,通过整理近五年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围绝经期女性情志异常主要包括抑郁和焦虑两方面,正气亏虚、脏腑失调是引起围绝经期情志异常的中医基本病机;长期慢性应激、HPA轴过度激活、内分泌三大轴系调节紊乱引起免疫系统炎症因子过度激活等共同作用于中枢神经海马是引起围绝经期情绪异常的主要病理改变,其中HPA轴过度激活是基础和关键。

  • 标签: 围绝经期 情志异常 正气亏虚 下丘脑-垂体-腺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