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酪酸梭散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 100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时间为 2017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50例患儿实施酪酸梭散治疗,观察组 50例患儿实施酪酸梭散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的 IL-6、 TNF-α水平分别为( 20.64±4.08) pg/ml、( 14.32±5.37) u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3.26±0.83) pg/ml、( 2.14±0.60) u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 82.00%( 41/5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 98.00%( 49/60),观察组优势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葡萄糖酸锌 小儿 腹泻 酪酸梭菌活菌散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病原的特征。方法:随机从我院 2016年 5月至 2018年 4月期间收治的泌尿系感染患者中抽取 80例进行讨论,患者均接受微生物检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结果。结果: 80例感染患者中,共检出 97株病原,其中单一性感染患者共 64例,占比为 80.00%,另 16例患者为混合性感染,占比为 20.00%。单一性感染患者主要致病菌包含解脲支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肠球菌、铜绿假单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等,主要为革兰阴性、革兰阳性。混合性感染患者中,主要以支原体病菌较多。结论:分析后得知,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病原主要为革兰阳性、革兰阴性,临床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可根据微生物检验病原结果确定药物,降低耐药菌株,提升抗菌药物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三联活散辅助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 2016 年 1 月到 2017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64 例足月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双歧杆菌三联活散辅助治疗)及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进行治疗后的疗效、治疗时长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结果: 进行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均具有显著差异 ( P < 0.05)。 结论: 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散辅助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可以有效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长,降低胆红素水平,提升其治疗效果,值得临床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足月新生儿 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脐针刺法联合孔圣枕中丹对糖尿病认知障碍 (DCI) 患者肠道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 70例 DCI患者 , 随机分为脐针刺法联合孔圣枕中丹组和盐酸多奈哌齐组各 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指导及胰岛素等基础治疗控制血糖至正常水平。盐酸多奈哌齐组患者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 , 10 mg/次 , 1次 /d,口服 , 连用 4周。脐针刺法联合孔圣枕中丹组患者用脐针刺法及孔圣枕中丹 9 g/次 , 1次 /d, 口服 , 连用 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群 (乳酸、双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 ) 数量的变化 , 并比较评估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 4周后 , 与治疗前相比 ,脐针刺法联合孔圣枕中丹组患者乳酸和双歧杆菌数量无显著改变 , 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显 著降低 (P0.05) 。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患者 Mo CA评分及 MMSE评分明显升高( P0.05) 。结论 脐针刺法联合孔圣枕中丹治疗 DCI患者疗效确切 , 不良反应较轻 ,抑制肠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繁殖进而调节肠道微生态可能是其治疗 DCI的机制之一。

  • 标签: 糖尿病认知障碍 脐针刺法 孔圣枕中丹 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