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拟熏洗方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行急性期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拟熏洗方外洗治疗,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步速及跨步长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拟熏洗方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自拟熏洗方 肢体功能 步行能力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VIP、CNKI和WanFang,查找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7年9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4个RCT,共10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率和痊愈率优于常规非血疗法,复发率低于常规非血疗法。尚未见血穴位注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与常规非血疗法相比,血穴位注射有更好的治愈率和有效率,且能降低随访的复发率。但由于纳入文献数量较少,质量较低,需要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对其疗效优势做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自血穴位注射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拟解痉止痛方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伴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伴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拟解痉止痛方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为95.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97%;观察组患者疼痛改善总有效率为91.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9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痉挛症状、肢体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拟解痉止痛方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伴疼痛患者可显著改善其肌张力、疼痛、生活质量、痉挛、肢体功能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肢体痉挛 疼痛 解痉止痛方 熏洗
  • 简介:目的观察拟清热祛湿止痛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痛风性关节炎复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30)予拟清热祛湿止痛方治疗,对照组(n=30)予口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治疗,疗程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的改善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血糖水平下降较明显(P〈0.05),但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拟清热祛湿止痛方对痛风性关节炎复发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痛风性关节炎 复发 血尿酸 血糖 血脂 清热祛湿止痛方
  • 简介:目的:探讨拟益麦桃红颗粒对抗精神病药所致高泌乳素血症女性患者血清泌乳素及月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抗精神病药所致高泌乳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拟益麦桃红颗粒和溴隐亭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泌乳素水平的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定其疗效及副反应。结果:拟益麦桃红颗粒与溴隐亭均能显著降低抗精神病药所致高泌乳素血症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两组在统计学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临床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拟益麦桃红颗粒在降低抗精神病药所致高泌乳素血症患者血清泌乳素上具有与溴隐亭同样的功效。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高泌乳素血症 泌乳素 颗粒剂 溴隐亭
  • 简介:目的观察拟银花清毒汤治疗蠕形螨感染相关性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84只眼)蠕形螨感染相关性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予冲洗结膜囊、睑板腺挤压按摩并清洁睑缘,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外熏、外擦加口服拟银花清毒汤(中药配方颗粒)。观察2组临床疗效、主观症状总评分及各分项评分、睑板腺脂质排出难易度评分、睑脂性状评分、蠕形螨杀灭有效率。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主观症状总评分、干涩症状评分、烧灼感症状评分、畏光症状评分2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物感症状评分治疗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视疲劳症状评分治疗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睑板腺脂质排出难易度评分2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睑脂性状评分2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蠕形螨杀灭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拟银花清毒汤配合临床常规治疗对蠕形螨感染相关性睑板腺功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银花清毒汤 蠕形螨 睑板腺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加服拟活血化瘀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拟活血化瘀汤口服,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神经功能。[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5.65%)较对照组(80.4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服拟活血化瘀汤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疗效确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活血化瘀汤 血清CRP水平 神经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臭氧化血回输联合温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配到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臭氧化血回输联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介素-1β(IL-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L-1β与TNF-α均呈下降趋势,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治疗后在IL-1β与TNF-α指标对比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VAS评分下降更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臭氧化血回输结合温针灸治疗能抑制IL-1β与TNF-α分泌,从而起到抗炎作用。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臭氧化自血回输 温针灸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探讨'渐进教学法'在血细胞形态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血细胞形态学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血细胞形态学的学习兴趣和细胞形态学识别能力。方法:选取本校2013级-2015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每个年级随机选50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授课方式,试验组用'渐进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分段执行,不同时段采用逐步渗透的方法,综合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开放实验室,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师生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开放、互动方式完成课程教学。结果:教学效果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教学流程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试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过程考核评价结果显示除了试验报告两组比较无差异外,其余各项过程考核成绩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渐进教学法'的应用在加深学生对细胞形态学的理解、学习成就感等提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大激发和提高学生对细胞形态学学习兴趣,在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方面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渐进式教学法 血细胞形态学 教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