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大学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管理大学的健康逐渐成为有关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在前期文献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大学健康状态的特点出发,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与健康管理理念相结合,提出了适合于大学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该健康管理模式及方法强调应从多个环节切入制定健康管理措施和方案,将修身-安心-好学-乐动-纠偏等融合于状态调整、线性干预中,以此管理、维护、增进大学的健康。

  • 标签: 大学生 中医学 治未病思想 健康管理模式
  • 简介:采用学习拖延问卷、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学习动机量表对315名大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7.14%的大学存在学习拖延的情况,学习拖延与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显著负相关,与无动机维度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时间效能感能够负向预测学习拖延,无动机能够正向预测学习拖延,两者可以共同解释学习拖延17.2%的变异量。高校可以通过培养时间效能感和学习动机的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拖延行为。

  • 标签: 学习拖延 时间管理倾向 学习动机 大学生
  • 简介:探讨了大学在社交网站中的印象管理倾向与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校大学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大学社交网站基本使用情况调查表、大学社交网站印象管理倾向问卷、罗森伯格自尊量表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研究。发现大学对社交网站的使用率很高,社交网站好友与现实中的人有很大重叠,并带有强烈的交往动机;大学男生和女生在他人导向的印象管理倾向、一般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社交网站他人导向的印象管理倾向与自尊水平显著负相关。

  • 标签: 大学生 社交网站 印象管理 自尊水平 一般自我效能感
  • 简介: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1000名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围绕所在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情况、对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态度、学习安全知识的途径和态度、对突发事件相关资讯的了解程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评价等内容,了解当前高校针对突发事件开展安全教育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大学安全教育工作常态化机制、搭建安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等建议措施。

  • 标签: 突发事件 思想政治教育 调查研究
  • 简介:2016年10月12日,经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依据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我校主办的《现代中医临床》杂志(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连续第三年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同时,影响因子也获得大幅提升,根据中信所发布数据,《现代中医临床》核心影响因子为0.381。

  • 标签: 中医临床 科技论文 核心期刊 中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 同行专家评议
  • 简介: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三者的有机统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和中医药产业经济的进步,对中医药事业尤其是中医药高等教育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过程中涌现的这些新机遇、新挑战,本文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提出我们必须牢牢的依靠科学发展观,重新定位中医药院校的发展战略,科学发展为目的积极创新中医药高校内部管理机制,用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模式强化院校优势,突出中医药院校教育特色,才能从容面对新的挑战,迎接新的机遇,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战略发展。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中医药院校 高等教育 发展战略
  • 简介:《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原《广西中医学院学报》)是广西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省级中医药科技学术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1391/R,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5-4441,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反映我校及区内外中西医药科研、临床与教学等方面的新成果、新信息。内容涉及中医、西医及其他学科,开设有理论探讨、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药学研究、医学检验、名医经验、护理园地、中医药产业、教学研究与管理等栏目。本刊既是名老中医、专家学者的讲台,

  • 标签: 广西中医药 中医药产业 科技学术期刊 护理园地 名医经验 理论探讨
  • 简介:《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原《广西中医学院学报》)是广西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省级中医药科技学术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1391/R,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5-4441,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反映我校及区内外中西医药科研、临床与教学等方面的新成果、新信息。内容涉及中医、西医及其他学科,开设有理论探讨、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药学研究、医学检验、名医经验、护理园地、中医药产业、教学研究与管理等栏目。

  • 标签: 广西中医药 中医药产业 科技学术期刊 护理园地 名医经验 理论探讨
  • 简介:《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是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为双月刊,大16开,铜版纸印刷,逢单月2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设有名家薪传、百家评述、灵兰探幽、临床百科、学苑春秋、实验中医、方药研究、专题综述等栏目,主要报道中医药在科研、临床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标签: 上海中医药大学 学报 稿约 中医药研究院 科技期刊 公开发行
  • 简介:本文成都中医药大学网络课程中心平台的建设为切入点,阐述该校在线课程中心的功能、特点及现实意义。课程中心采取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现从"教师教为中心"向"学习者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并通过统计和分析功能,形成可量化的课程教学工作统计数据平台,作为学校考核和决策的参考依据,从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 标签: 成都中医大 课程中心 设计 应用
  • 简介:疼痛是骨科患者常见症状,对骨科患者的预后有较大影响。国外研究中,疼痛管理模式已从麻醉医师为主体转为护士为主体,而我国的疼痛管理刚进入起步阶段。文章从护士为主体的骨科疼痛管理出发,分析了骨科疼痛对患者的影响,探讨护士为主体的疼痛管理的优势,标准化、系统化、正规化的疼痛管理个案说明护士为主体的骨科疼痛管理的各项具体措施和相关改进方向。

  • 标签: 骨科疼痛管理 护士 进展
  • 简介:摘要健康教育可密切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并促使医护人员转变自身的服务观念,为患者提供优质、特色的服务,进而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本文在总结健康教育的内涵的基础上,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治疗和护理水平、创立特色服务品牌、规避护理和医疗风险、增强核心竞争力五个方面,重点探讨健康教育推动医院服务品牌树立的作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特色服务 品牌 医疗风险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等中医院校在争创一流中医药大学的进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医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中医药文化传承传播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哲学社会科学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学科
  • 简介:为解决针灸人才培养中学生社会适应性不高、中医思维弱化与临床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广州中医药大学抓住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这三大核心竞争力,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实验实践环节、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加强特色教材建设和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了高素质针灸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社会及同行的高度认可。

  • 标签: 中医 针灸 人才培养模式 广州中医药大学
  • 简介:1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是《金匮要略》教学的主要目标《金匮要略》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融中医基础理论、方药、临床医学为一体,建立了病为纲、病证结合,脏腑经络为辨证核心的诊治体系。其重视整体、据脉论理、辨证论治、扶正祛邪、注重正气以及治未病等学术思想,对临床实践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中医临床思维 金匮要略 教学形式
  • 简介:2015年10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在北京召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荣获2014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这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连续第3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14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共收录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312种,《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核心影响因子0.722,核心总引频次2235,综合评价总分78.30,总排名第102位,位居中医药大学学报类榜首。

  • 标签: 杰出学术期刊 核心版 总被引频次 ISTIC 影响因子 综合评价
  • 简介: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专著、论文集里的析出文献,采用字母“A”标识;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 标签: 文后参考文献 编排格式 社会科学 大学学报 中医药 南京
  • 简介:民国时期的女中医师是一个独特群体,在女权思想的影响下,她们从分散的个体开始寻求建立团体,希翼通过办刊物等手段发出自己的声音。女医刊物的出版集中体现了这一诉求,特别是《中国女医》杂志更开女医独立创办刊物的先河。女医刊物属于近代知识女性办刊活动的实践,虽为医学刊物,却包涵了性别与职业、女医职业与婚姻等社会性议题,为研究近代女性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 标签: 性别与职业 民国女医 医学期刊
  • 简介:培育医学生的"以人为本"职业观,对医学生在校学习和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具有指导作用。培育医学生的"以人为本"职业观,应使其树立起对生命的敬畏意识、学会维护和尊重人的权利、具有为人向善的职业良心感。医学院校在培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医学生的哲学思维,最终促进医学生形成坚实的"以人为本"的职业观。

  • 标签: 医学生 以人为本 职业观 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