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基因测序是肿瘤精准治疗实现必要环节,科研人员以及医务工作者可以利用基因测序数据、个体病症以及药物分子信息等资料,从分子层面对疾病的发生机理进行分析,进而提高治疗用药的精准性。精准医学就是在现代医药科技的基础上建立的,将相关理论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可以尽可能避免误诊和误用药的情况,进而提高肿瘤的治愈率。针对于此本文就基因测序的工作方式和在肿瘤精准治疗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基因测序 肿瘤精确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74例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HCV基因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患者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RNA核酸定量均为阳性的标本,采用丙型肝炎基因分型特异性引物及荧光探针,应用一步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结合Taqman技术对HCV进行Ⅰ型和非Ⅰ型的荧光PCR分型检测。结果检测74例标本共检出两种基因型,分别为Ⅰ型基因30例,非Ⅰ型基因44例;74例感染者有输血者40例。结论74例感染者各基因型男女感染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输血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无性别差异。综合分析,HCV基因分型对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治疗、个体化用药以及愈后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分型 检验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块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基因检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赣州市人民医院从2015年1月~2018年5月的40例细胞块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细胞学涂片+细胞块HE及免疫组化),其中20例经过纤支镜活检证实。用二代测序法检测EGFR(18、19、20及21号外显子)。结果:其中20例行纤支镜活检的诊断结果与细胞块及免疫组化诊断结果一致。EGFR总突变为30%(12/40),其中21号占58.33%(7/12),19号为41.67%(5/12),两者同时突变8.33%(1/12)。结论:细胞块结合免疫表型可用于标准诊断肺癌及其分类。细胞块可用二代测序法检测EGFR。

  • 标签: 细胞块 免疫组化 非小细胞肺癌 诊断 基因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载脂蛋白E(ApoE)的多态性与主观认知减退(SC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SCD患者130例为SCD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120例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两组ApoE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SCD患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最常见的基因型是ε3/ε3,SCD组为64.61%,对照组为67.86%,SCD组ε3/4(18.46%)及ε4/4(6.15%)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14.17%,0.9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139、4.173,P<0.05)。SCD组和对照组ε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7.69%、7.91%,两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421,P=0.036),两组ApoE等位基因频率均以ε3最高(SCD组为75%,对照组为81.67%);ApoEε4等位基因频率与SCD患病呈正相关性(OR=1.922,P=0.036)。结论ApoEε4基因是SCD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载脂蛋白E 主观认知下降 基因多态性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道感染中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β内酰胺酶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9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样本,所有患者均取痰液标本检验鲍曼不动杆菌,并取鲍曼不动杆菌克隆体进行基因检验。结果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31.65%。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者,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为60%,与基因阴性者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中,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β内酰胺酶基因变异率较高。基因变异呈阳性者,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更高。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beta 内酰胺酶 基因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