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5年10月30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穿刺法,观察组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法,观察两组穿刺法应用效果。结果钝针扣眼穿刺法可以减少出血和痛苦,有效防止动脉瘤形成,提高了内瘘较局限、自体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有助于保护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具有在血液透析内瘘穿刺实践中应用的价值。

  • 标签: 钝针扣眼穿刺法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 简介:(青岛市市立医院,山东266000)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护士心理因素在静脉穿刺成功率上影响。方法以我院30名护士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测试条件为静脉滴注与静脉采血,住院患者的血管能见度、滚动度。弹性以及粗细等都处于随机状态下时,一针见血即视为成功,刺穿血管、2针以上进针、进针后反复穿刺都视为失败。结果研究发现,护士特殊职业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生理因素等都会对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造成影响。结论为最大限度减少护士因主观与客观因素对静脉穿刺所造成的影响,护士应该加强自身心理调节,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 标签: 护士 心理因素 静脉穿刺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后针芯圈在神经内分泌科对于降低静脉穿刺渗出率的影响与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病人2490例,根据穿刺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260例与观察组12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针芯圈静脉穿刺法治疗。材料包括r型或Y型静脉留置针以及一次性的医用透明薄膜等等,使用这些材料对患者的静脉部分进行穿刺穿刺之后,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穿刺的渗出率。结果观察组的静脉穿刺渗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静脉穿刺渗透率,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效地减少了患者渗出率。结论改良后针芯圈在神经内分泌科患者静脉中的穿刺能够保护静脉,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出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是一种值得使用与推广的穿刺方法。

  • 标签: 改良后针芯圈 神经内分泌科 静脉穿刺渗出率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ICC在临床的使用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2013年6月—2014年11月期间的10例使用PICC的住院者,观察其置管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的护理措施。结果10例病人中导管2例堵管,5例静脉炎,2例外渗,1例穿刺失败。结论经过一年三个月的时间对10个病人的观察,发现临床上大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可以通过适当的护理措施来预防。

  • 标签: PICC 方法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不断强化和总结血液标本采集的方法,做好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通过细化每个血液标本采集环节,然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对采血的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后,对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一年内的所有返馈检验标本结果分析,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可以达到100%。结论通过细化血液标本采集环节,并进行系统培训后,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收到良好的临床满意率,并且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 采集方法 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10-0247-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囊穿刺引流术在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到2015年在我院就诊的80名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手术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胆囊切除手术,观察组患者使用胆囊穿刺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术后肠胃减压时间、抗生素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的高于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性的优势。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具有很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术后有10名患者出现手术切口发炎,有2名患者出现大出血,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0%。观察组患者术后没有患者出现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对患者的伤害小,患者住院的时间短,恢复快,术后的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急性重症胆囊炎 胆囊穿刺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与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麻醉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4年11月的108例患儿,随机分为A组(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骶管或硬膜外阻滞组)及B组(8%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骶管或硬膜外阻滞组),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从清醒到意识消失的时间、骶管或硬膜外穿刺过程中的体动反应、术后清醒的时间和其监测的RR、HR和SPO2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B组诱导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显著短于A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明显上升,B组平稳(P<0.05),两组SPO2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对ASAⅠ—Ⅱ级患儿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明显优于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对不合作的小儿尤为适合。

  • 标签: 小儿 七氟烷 氯胺酮 复合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脑出血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各40例的两组,对照组行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实验组则采用微创穿刺血肿碎吸术进行治疗,就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施以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则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脑出血颅内血肿可有效清除血肿,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穿刺碎吸术 脑出血 颅内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患者采用深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0例胸腔积液患者采用深静脉导管引流的手段进行腔内治疗,加强对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结果该治疗方法具备较高的穿刺成功率,且有较高的高全性,并发症少,能够更加方便控制引流速度。结论采用深静脉导管引流的方式能够为医生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手术环境,患者也能够适应手术的过程,该手术方法有显著疗效,操作十分简便。

  • 标签: 深静脉导管 胸腔置管引流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误诊/漏诊原因,从而提高诊断率。方法对经上级医院超声复查和手术确诊的3例超声误诊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的病例,就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漏诊,漏诊率33%,2例误诊,我院均误诊为原发性房间隔缺损,误诊率为67%。对本病不认识是导致误诊、漏诊的首要因素;其次,冠状静脉窦走行与横隔平行,超声心动图常规切面几乎不能探及其缺损,常常导致漏诊;另外,其声像图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房间隔缺损相似导致没有经验的医生难以鉴别,也是导致误诊的一个因素。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 误诊 漏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对观察组进行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方法治疗,之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各项指标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都明显高于观察组,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腔内激光联合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患者不同静脉滴注方式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持续化疗的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密闭式输液法进行持续化疗,观察组采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配合便携式微量泵进行化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合理、有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输液情况、渗漏情况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预计和实际输液完成时间差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药物渗漏\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配合便携式微量泵化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患者 静脉滴注 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4年1月~2015年1月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并且将这些患者,对其介入治疗中可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中,采取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患者,根据护理要点,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人性化护理干预后,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中,临床介入治疗中,针对护理要点,对其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发挥优越性。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围术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管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管穿刺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血肿清除率、引流时间、注入尿激酶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引流时间、注入尿激酶次数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ADL分级中Ⅲ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且颅内感染率低,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 大量基底节区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静脉输液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一般护理;观察组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能够提高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和穿刺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 静脉输液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肾盂造影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回顾分析来我院检查的疑似泌尿系结石的74例患者采取静脉肾盂造影进行检查,先对患者进行皮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检查中调整患者的位置,结合X平片,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结果前来检查的74例患者中11例出现单纯肾结石,19例出现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34例出现输尿管结石;15例合并膀胧结石,5例未发现结石。结论静脉肾盂造影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有着很好的效果,可以快速准确的诊断出泌尿系结石部位,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肾盂造影 泌尿系结石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