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赵世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赵世强

赵世强

赵世强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血管外科161005)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对观察组进行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方法治疗,之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各项指标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都明显高于观察组,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腔内激光联合手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058-01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血管外科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也是静脉系统疾病中较为重要的一种疾病。且有关记录显示,我国发生下肢静脉曲张的概率超过8.5%[1],其病变范围一般包括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和其分支,大多数曲张都发生在大隐静脉;而浅静脉的病变表现一般为伸长和扩张等,发病原因多为长期站立工作者或体力劳动者。其临床表现多为下肢胀痛、酸沉、瘙痒或溃疡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下面本文就本院52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治疗方法的探讨,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52例,其中男23例,女29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2.5岁;病程4-32年。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26例,其中对照组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35-68岁,病程5-32年;观察组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36-70岁,病程4-31年。且所有患者均经下肢静脉瓣膜功能试验呈双阳性,深静脉通畅试验呈阴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肢酸胀、沉重感、色素沉着及浅静脉迂回扩张等临床症状。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价值。

1.2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使用腔内激光联合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方法:在患者股动脉搏里侧,腹股沟韧带以下连接大腿根部呈褶皱处沿横行方向进行切口,切口长度约为1-2厘米;将其皮下组织进行钝性剥离,之后用丝线将探查到的卵圆窝大隐静脉结扎;再在患者内踝上方进行一个切口,将超滑导丝沿切口置入,并将5F导管沿超滑导丝置入腹股沟韧带以下2-3厘米处,将超滑导丝撤出;将激光纤维与激光治疗仪连接,用红外光的指引将激光纤维置入腹股沟韧带以下,同时进行激光发射并将激光纤维撤出。手术结束后采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并使用弹力绷带对其进行加压包扎,一般包扎3-4周后可将其拆掉。并应注意的是,对静脉曲张较严重或扭曲的患者,可采用激光进行多个治疗点穿刺治疗。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结果的观察和对比,包括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等指标的观察,同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1.4疗效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根据其临床症状的好转情况分为痊愈、有效和无效三类,痊愈指患者的静脉曲张,下肢酸胀、沉重及色素沉着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指患者的静脉曲张,下肢酸胀、沉重及色素沉着等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和好转;无效指患者的静脉曲张,下肢酸胀、沉重及色素沉着等临床症状均没有好转迹象[2]。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X2检验计量计数资料,用P<0.05表示两者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的对比

对照组的26例患者中,手术时间为95.5±20.5min,术中出血量为32.5±7.5ml,切口长度为13.0±3.0cm,住院时间为12.0±2.5d;观察组的26例患者中,手术时间为44.5±14.5min,术中出血量为7.5±2.0ml,切口长度为1.5±1.0cm,住院时间为7.0±1.5d。两者对比,对照组的各项观察指标都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疗效对比

对照组的26例患者中,痊愈的有9例(34.6%),有效的有14例(53.8%),无效的有3例(11.6%),总有效率为88.4%;观察组的26例患者中,痊愈的有14例(53.8%),有效的有12例(46.2%),无效的有0例(0),总有效率为100.0%。两组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关闭不全而造成的浅静脉血倒流,加重下肢静脉压力而引起的,致病原因主要与患者的工作或遗传因素等有关,如长期站立工作者、先天性静脉壁缺陷者等[3]。一般下肢静脉曲张的病情较轻,通过手术治疗则可恢复。过去临床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治疗,不仅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住院时间也较长。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术技术也不断进步,目前临床引进腔内激光联合手术的方法对静脉曲张进行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它不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比较小,而且住院时间比较短[4];主要是将激光纤维置入大隐静脉,通过红外光刺激促使血红蛋白对激光吸收,并产生热凝固效应,从而导致血管壁的闭塞、变性及收缩。且本文通过采用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100.0%,说明其治疗效果的显著。总之,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蔚东;许铮;赵亮;田广健;苑超.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微创剥脱术治疗单纯下肢静脉曲张[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4):4259-4260.

[2]范振宇;安俊鹏.高位结扎配合经皮静脉栓塞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64例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0):135-136.

[3]李开军;张新;阿尔成;黄江明;杨磊.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67例[J].临床医学.2009,29(09):42-43.

[4]何晓明;杨国凯;杨镛;万嘉;徐雄;钱腾飞;杨光;李国剑;马震寰;陆平.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9,29(09):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