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简要介绍了近期由于电阻检测法、光学检测法、联合检测法等新技术在作为临床血常规检测仪器的血球计数仪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血液中的白细胞这一重要的临床参数在分类、计数等方法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还着重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的电阻检测法及光学检测法的基本原理,实用仪器中的典型结构作了简要阐述.对血液分析仪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血球计数仪 血球计数 白细胞 电阻检测法 光学检测法 联合检测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48例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24,鲨肝醇治疗)与研究组(n=24,rhG-CS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WBC)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WBC恢复至正常的时间更短,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rhG-CSF在治疗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中有显著效果,可帮助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WBC正常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儿急疹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改变。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8月来我院诊治的120例发热患儿,通过回顾性诊断分成上呼吸道感染组(n=62)与幼儿急疹组(n=58),在入院第1d、第3d及第5d抽取患儿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幼儿急疹组患儿入院第3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P<0.05),淋巴细胞绝对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P<0.05);上呼吸道感染组患儿血常规均无明显变化(P>0.05);幼儿急疹组患儿入院第1d和第5d的血常规与上呼吸道感染组患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第3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上呼吸道感染组(P<0.05)。结论:幼儿急疹在出疹前会大量消耗中性粒细胞,出疹后中性粒细胞会逐渐恢复正常。

  • 标签: 幼儿急疹 中性粒细胞 血常规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由于服用ATDs引发的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共计36例,采集患者临床诊治的信息。所有甲亢患者均符合Graves病甲亢的诊断标准。粒细胞缺乏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粒细胞<0.5×109/L。按照粒细胞缺乏的程度将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分为A组25例(69.4%):血中性粒细胞≤0.1×109/L;B组11例(30.6%):血中性粒细胞计数(0.1~0.5)×109/L,进行两组间信息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ATDs诱导的粒细胞缺乏症,虽然发生率低,但容易合并不易控制的感染,病死率高,一旦发生,需积极予以治疗。G-CSF是目前粒细胞缺乏治疗最有效的手段。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标本中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分析近年我院输血前、产前、术前4项血液检测结果,为防止发生医疗纠纷,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时出现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标本进行复核,总结分析此现象出现的原因及纠正方法。结果在62例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患者中,EDTA依赖性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症(EDP)共有41例;大血小板致血小板计数减少共16例;白细胞周围的血小板卫星现象、冷凝集素致血小板假性减少、未找到明显原因的血小板假性减少者各1例、3例、1例。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存在一定的干扰因素,尤其是血小板计数有假性减少现象,必须找到原因并及时处理。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计数 对策
  • 简介:摘要:白细胞分类计数是临床诊断中常用的血液学检验项目之一,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本文通过对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探讨其在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方面的应用价值。研究表明,白细胞分类计数在多种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临床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环孢霉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间,本院接诊的6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33例,对照组33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环孢霉素治疗以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环孢霉素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以及ANC(外周血中性细胞)绝对值变化。结果:在对实验组患者实施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环孢霉素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78.79%,(P

  • 标签: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环孢霉素 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小板分布出现异常的原因及其给血小板计数带来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2月到2016年2年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血常规检验并出现血小板分布异常的40例患者,分析其基本资料,总结导致其出现异常的具体原因,并探讨相应的质控方案。结果导致血小板分布出现异常的原因有抗凝剂依赖、小红细胞误导、PLT体积增加、采血因素、乳糜血误导。为患者采取质控措施后,其纠正值和实施措施之前的测定值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检测应针对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严格质量控制,以保证血小板计数的准确。

  • 标签: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分布 异常原因 质控措施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CRP和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择于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55例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进行白细胞计数检验和CPR联合白细胞计数检验,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符合度以及诊断结果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检验诊断符合率为80.00%,参考组为58.4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诊断结果的特异性、灵敏度分别为86.67%、88.89%,参考组患者诊断结果的特异性、灵敏度分别为70.33%、73.8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CRP联合白细胞计数检验提高了感染诊断的符合率,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CRP 白细胞计数 感染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标本中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分析近年我院输血前、产前、术前4项血液检测结果,为防止发生医疗纠纷,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时出现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标本进行复核,总结分析此现象出现的原因及纠正方法。结果在62例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患者中,EDTA依赖性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症(EDP)共有41例;大血小板致血小板计数减少共16例;白细胞周围的血小板卫星现象、冷凝集素致血小板假性减少、未找到明显原因的血小板假性减少者各1例、3例、1例。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存在一定的干扰因素,尤其是血小板计数有假性减少现象,必须找到原因并及时处理。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计数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CT),血小板计数(PLT)在血流感染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11月-2021年08月的90例血流感染患者展开本次研究,依照双侧双瓶血培养结果将其分为革兰阴性菌组(G-组)和革兰阳性菌组(G+组),每组30例,并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均接受PCT及PLT检测,观察诊断结果。结果 G+组其PCT水平较G-组明显降低,存在统计学意义,对比G+和G-组PLT,无显著差异。对比参照组,其他两组PCT升高,PLT相对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流感染中,对患者实行PCT及PLT联合诊断,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降钙素原 血小板计数 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76例疑为颅内细菌感染患者,入选患者均行C反应蛋白(CRP)与NLR检查,以实验室培养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RP与NLR的诊断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76例患者实验室培养阳性33例,阴性43例;NLR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于CRP,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NLR在颅内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高于CRP,可推广使用。

  • 标签: NLR 颅内细菌感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板菌落计数法应用于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有效性。方法:某食品加工厂提供的样品共取样130份,均使用实验室综合法、平板菌落计数法进行检验,观察应用效果。结果:实验室检验不合格率14.62%(19/130),与平板计数法12.31%(16/130)对比差异不大,P>0.05。结论: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平板菌落计数法的检验准确性良好,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测定结果。

  • 标签: 有效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 平板菌落计数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放射治期间接受营养支持后的血红蛋白变化。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4月~2018年3月门诊随诊的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34例,将其分为常规组20例与观测组1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体内电解质纠正治疗、进食指导、输液护理,观测组则在此之上接受营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综合状态与血红蛋白计数等相关指数。结果常规组患者良好状态指数为6(42.58%),观测组良好状态指数16(80.00%),X2=4.9749,P=0.0257(<0.05);常规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人血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数分别为1.32±0.07、29.34±6.65、111.14±11.21,观测组数值分别为1.89±0.98、34.15±4.31、121.01±11.32,T值分别为2.1623、2.5634、2.5120,P值分别为0.0382、0.0153、0.0172,均<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加强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血红蛋白指数,增强患者体质,满足治疗需求。

  • 标签: 放射治疗 营养治疗 血红蛋白计数 食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放射治期间接受营养支持后的血红蛋白变化。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4月~2018年3月门诊随诊的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34例,将其分为常规组20例与观测组1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体内电解质纠正治疗、进食指导、输液护理,观测组则在此之上接受营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综合状态与血红蛋白计数等相关指数。结果:常规组患者良好状态指数为6(42.58%),观测组良好状态指数16(80.00%),X2=4.9749,P=0.0257(<0.05);常规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人血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数分别为1.32±0.07、29.34±6.65、111.14±11.21,观测组数值分别为1.89±0.98、34.15±4.31、121.01±11.32,T值分别为2.1623、2.5634、2.5120,P值分别为0.0382、0.0153、0.0172,均<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加强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血红蛋白指数,增强患者体质,满足治疗需求。

  • 标签: 放射治疗 营养治疗 血红蛋白计数 食管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