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粒细胞集落因子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2年1月份,截止时间为2023年1月份,患者数量为50例,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患者,参照组患者提供雄激素结合常规治疗;研究组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G-CSF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外周血指标,以及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b、PLT指标差异不大,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指标更佳,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得到改善,p<0.05。结论:对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提供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粒细胞集落因子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外周血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粒细胞集落因子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小板计数甲性减少的原因。方法使用血细胞分析仪上按程序进行操作,在标本测试前先进行质控品的测试,并进行手工检验。结果共有16例镜下血小板有大量堆积的患者重新采血,按操作规程重新检测后,结果正常的为11例,为采血不顺利造成。结论了解了影响血小板计数的这些因素后,在操作中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遇到有问题的标本,有问题的结果,就要认真分析仔细研究,一定要让最后发出的报告最真实的反映客观实际。

  • 标签: 血细胞计数仪 血小板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检验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对影响血小板计数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者60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同时采用手工计数法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放置10分钟血小板数明显高于立刻检测血小板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1、2、4小时血小板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置8小时后血小板数明显低于放置10分钟血小板数(P<0.05)。应用手工法测定血小板,血小板数在立刻检测和放置10分钟、1、2、4小时时血小板数差异不明显(P>0.05),放置8小时后血小板数明显降低,低于其它时间的血小板数(P<0.05)。MCV大于70fl时,两种检测方法对血小板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V小于70fl时,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手工法检测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同标本放置时间、红细胞体积相关,必要需要重新采血,或者是采取手工计数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例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原因及解决措施。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结果明显减低(≤50×109/L)标本256例,进行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对其中涂片结果和分析仪计数结果明显不符以及临床无出血体征的64例患者再次采血进行手工法计数、末梢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和枸橼酸钠抗凝血进行分析仪血细胞计数等方法复检。结果64例患者在复检时手工法和枸橼酸钠抗凝法血小板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与EDTA抗凝结果差异明显。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存在着无法避免的干扰因素,尤其是在计数血小板时有可能会存在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现象,应进行手工复检,以提高血小板计数准确性,防止误诊。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 假性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吸烟所引发的WBC的变化,为社会控烟工作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的方式将216名。年龄18-55岁的男性健康体检者,分为不吸烟、吸烟及大量吸烟三组。尽可能排除吸烟以外的其它可能影响WBC变化的病理、生理、实验等因素。对BC-58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WB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受试对象WBC检测结果为不吸烟组5.79±0.52,吸烟组8.02±0.61,大量吸烟组10.26±0.75,最低者3.92×109/L,最高者15.36×109/L。经较大样本均数两两比较的u检验,结果都为p<0.05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吸烟不仅会使外周血WBC升高,而且随着吸烟量的增加WBC升高幅度增大。

  • 标签: 吸烟 血细胞计数 变化
  • 简介:摘要白细胞计数与分类具有非常大的临床意义,可以根据白细胞数量的升高或降低来判断患者的恢复情况或者就医者的健康情况,进而为医生采取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白细胞分类计数,进而探讨了其临床意义,希望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 标签: 白细胞 分类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我院血常规检验工作的分析,总结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工作重要性。结果白细胞分类计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医师参考使用。结论白细胞检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临床诊疗的正确诊断和治疗。

  • 标签: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临床意义 检验科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逐步发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逐步应用于临床,显著提高了检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仪器存在的不足仍需传统的手工法和显微镜来弥补。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他巴唑所致粒细胞缺乏症(简称粒缺)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十余年来收治的46例因服他巴唑而致粒缺患者,采用常规升白细胞治疗(对照组)和G-CSF治疗(治疗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白细胞恢复情况口服升白细胞药物者(对照组),白细胞开始上升时间为4~9d,平均(6.13±1.46)d,白细胞上升至正常时间为11~20d,平均(14.23±2.17)d,而用rhG-CSF/rhGM-CSF-者(治疗组),白细胞开始上升的时间为1~5d,平均(2.46±1.13)d,白细胞上升至正常的时间为3~7d,平均(5.14±1.36)d,两组间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01),治疗组白细胞恢复明显较对照组迅速。结论与口服升白细胞药物相比较,应用rhG-CSF/rhGM-CSF是治疗他巴唑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一种迅速而有效的方法,主张尽早使用,以利积极控制感染,减低其病死率。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抗甲状腺药 粒细胞缺乏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液白细胞计数诊断尿路感染的意义方法临床选取30例健康者、30例非感染性泌尿生殖系疾病者、30例尿路感染患者。分别进行晨尿白细胞计数检测,观察三组人群间的差异结果健康者、非感染性泌尿生殖系疾病者、尿路感染患者平均尿液白细胞计数为(3.2±1.0)×109/L、(3.5±1.1)×109/L、(186.3±255.9)×109/L,尿路感染组患者尿液白细胞计数明显多于健康者与非感染性泌尿生殖系疾病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尿液白细胞计数虽然不是尿路感染的特异性指标,尿液白细胞计数能够作为尿路感染患者诊断的早期筛查检测。

  • 标签: 尿液 白细胞计数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γ-计数仪检测一定体积125I标记物的放射性活度,判断微量移液器是否合格。方法用已校准的微量移液器及待测移液器分别吸取相同容量的125I标记物,通过检测两者的放射性活度,继而进行比较、计算其准确度,重复性和变异系数。结论应用γ-计数仪,通过检测125I标记物来对微量加样器进行校准,简单可行。

  • 标签: &gamma -计数仪 125I 微量移液器 校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涂片血小板计数方法的意义。方法取抗凝静脉血制成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间接数血小板,将其结果血细胞分析仪上测出血小板计数和手工法计数进行比较。结果配对t检验比较,血小板降低组血涂片法与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手工法计数血小板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正常组和增高组用血涂片法分别与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和手工法计数进行比较,各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显示,对血小板正常或升高的标本,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结果比较准确,但对血小板降低的标本,计数结果准确性较差。血涂片法间接计数血小板直观、准确,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血细胞分析仪有复核作用。

  • 标签: 血小板计数 血涂片法 血细胞分析仪 手工法
  • 简介:实行床位统一调配,有效合理利用医院资源,给医院病案统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加强计算机管理下的病案与统计数据的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统一,有利于提高病案医疗信息的利用价值和医疗统计的水平。

  • 标签: 医院 病案统计 医疗信息
  • 简介:摘要血细胞分析仪是医院临床检验应用非常广泛的仪器之一,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血细胞分析的技术也从几年前的三分类转向现在的五分类,从二维空间进而转向三维空间,同时现代血细胞分析仪的五分类技术许多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如鞘流技术、激光技术等。2010年12月,我院血液科收治一重度贫血病人,查血分析出现计数错误,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血细胞 血细胞分析仪 计数
  • 简介: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PLT)的影响因素,为出入境人员提供科学准确的PLT计数依据。方法通过探讨影响血细胞分析仪测定PLT的影响因素,确定科学合理的PLT计数方法。结果影响因素有小红细胞干扰,试剂的质量,抗凝剂的种类,PLT发生凝集等。结论出入境人员的PLT计数应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筛查,对于异常结果采用手工计数的方法,得到准确的PLT数据。

  • 标签: 出入境人员 PLT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