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风患者采用超早期动脉溶栓后分析中医症候演变情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中风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时间段为 2015年 6月到 2019年 6月,并且根据患者使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治疗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结果:两组患者风证变化中,治疗组明显要快于对照组,( 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 两组痰证变化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 两组气虚证变化对照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中风患者采用超早期动脉溶栓后,在风证、痰证和气虚证上有优良表现,因此临床推荐使用溶栓治疗。

  • 标签: 中风 溶栓 中医辨证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中医辩证施护在肛肠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共选择 120例在我科室治疗的肛肠疾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9年 5月 -2020年 8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60例。分别实施中医辩证施护和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疼痛程度,均相当, P>0.05,干预 1d后和干预 5d后的疼痛程度,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出血、感染、尿潴留、便秘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辩证施护可有效缓解肛肠疾病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并能够降低其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中医辩证施护 肛肠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 教育事业是关系到人才培养问题的关键,做好这项工作,离不开辩证思维的指导。在微观层面,培养和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是感染科临床教学的目标之一。感染科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导者,首先自己必须具备基本的辩证思维能力,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渗透。本文就辩证思维在感染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 标签: 辩证思维 感染科 临床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探析真武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情况。 方法 选取我院 201 8 年 1 2 月~ 201 9 年 1 2 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 90 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 45 例,实验组 45 例;其中, 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实验组服用真武汤辩证加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对照组显效有 21 例,所占的比例为 46.7% ,有效为 16 例,所占的比例为 35.5% ,无效有 8 例,所占的比例为 17.8% ,总体有效患者有 37 例,总体有效率 82.2% ;另外,实验组中显效患者有 29 例,所占的比例为 64.4% ,有效的患者有 13 例,所占的比例为 28.9% ,无效患者有 3 例,所占的比例为 6.7% ,总有效患者有 42 例,总有效率为 93.3% ;此外两组患者中均没有加重病例,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有明显差异, p < 0.05 ,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此外, 各组患者治疗后均比治疗前 N 端脑钠肽原水平降低,左室射血分数升高,且实验组治疗后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结果有明显差异,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治疗心力衰竭患者服用真武汤辩证加减,可以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抑制患者心室重构,值得推广。

  • 标签: 真武汤加减 心力衰竭患者 疗效
  • 简介:摘要: 现如今,我国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很大的风险,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社会性次生灾害风险中,次生性社会稳定风险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严重疫情到社会稳定风险的次生机制,存在恐慌型社会稳定风险和压抑型社会稳定风险两种生成逻辑:恐慌型社会稳定风险多见于事件前期,大致遵循“公众本能的风险高估—风险的社会放大形成群体恐慌—恐慌催生过激反应”的生成逻辑;压抑型社会稳定风险多见于事件中后期,大致遵循“压抑—刺激—爆发”的生成逻辑,即严重受灾群体在精神和经济层面的双重压抑,经群外成员恐慌型差别对待等刺激,可能嬗变为相对剥夺感,最终爆发群体泄愤行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次生社会稳定风险的治理,需对这类社会稳定风险进行精准识别,并采取不同的策略精准施治。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性次生灾害风险 次生性社会稳定风险 恐慌型社会稳定风险 压抑型社会稳定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介入治疗后( PCI) ST段回复不良的危险因素,为 AMI分层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12月 100例我院行 PCI治疗的 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ST回复情况分为完全回复组和回复不全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 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 ST回复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 PCI治疗的 AMI患者中 21例( 21..00%) ST段回复不良, 79例( 79.00%) ST段完全回复。单因素分析表明 AMI患者 PCI术后 ST段回复不良与年龄≥ 70岁、血小板糖蛋白拮抗剂未应用、缺血时间长和左前降支病变有关( P< 0.05);而与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吸烟、 PCI病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冠脉旁路移植术史无关( P> 0.05)。 logistic回归方程表明年龄≥ 70岁、未应用血小板蛋白拮抗剂和缺血时间长是 AMI患者 PCI术后 ST段回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本研究采用体表心电图 ST段回复判断心肌再灌住,操作简单,可用来指导临床工作,备具以上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该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提高心肌的再灌住。术前做好沟通,预测手术风险;术中避免加重心肌细胞的再灌住损伤,及早应用血小板糖蛋白拮抗剂。术后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注意围手术期管理。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回复不良 logistic回归分析 血小板糖蛋白拮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