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组织工程方法体外构建口腔黏膜模型。方法选用人牙龈为组织来源,分别培养人牙龈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在transwell小室以胶原为培养基质,分别进行浸没培养和气液分化培养。结果组织学检查发现,经此方法体外构建的口腔黏膜结构类似于正常口腔黏膜。结论在口腔黏膜固有层构建当天接种牙龈上皮细胞,经过3天浸没增殖培养和10天气-液界面的分化培养,可以获得良好分化的口腔黏膜模型

  • 标签: 口腔黏膜 三维体外构建 胶原
  • 简介:医疗质量管理是卫生工作的永恒主题,持续提高医疗质量是21世纪医疗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文章以医疗质量的内涵为出发点,系统介绍国际上用于解读医疗质量的经典理论模型(Donabedian模型、IOM模型和OECD模型),并将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构建方法概括为三大类:归纳法、演绎法和综合运用法,医疗质量评价指标需要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以及定期的维护与更新。研究者应根据研究背景和目的,选择适宜的医疗质量模型和评价指标构建方法。

  • 标签: 医疗质量 模型 质量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单次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裸鼠模型的适宜浓度。方法:选取雄性裸鼠60只,随机分成5个试验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STZ诱导糖尿病裸鼠模型。注射后3d,7d,14d,21d对裸鼠体重、血糖进行测量,21d处死动物对胰腺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注射剂量为150mg/kg及180mg/kgSTZ组裸鼠成模;对照组、70mg/kg组、100mg/kg组及200mg/kg组未成模。结论:通过腹腔一次性注射STZ150mg/kg及180mg/kgSTZ均可有效建立糖尿病裸鼠模型,为该模型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糖尿病模型 链脲佐菌素 裸鼠
  • 简介:目的研究鞘内注射帕瑞昔布钠在大鼠骨癌痛模型中的镇痛作用。方法选取40只6周雌性SD大鼠,在七氟烷麻醉下于胫骨注入MRMT-1(1×104/L)大鼠乳腺癌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运用放射线和HE染色法来判断骨癌形成与否。注入MRMT-1后第3天,将PE-10导管置入蛛网膜下隙,用于鞘内注射0.9%氯化钠或帕瑞昔布钠。第10天,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对照组和帕瑞昔布钠0.1、0.3、1.0和3.0g/L组,每组8只。通过vonFrey纤维细丝测定大鼠机械缩爪阈值,观察鞘内注射帕瑞昔布钠的镇痛效果。结果放射线、病理学以及行为学结果共同表明注入MRMT-1肿瘤细胞后100%成功建立骨癌痛模型。对照组和帕瑞昔布钠0.1、0.3、1.0和3.0g/L组的最大镇痛效应百分比分别为(13.89±4.17)%、(7.54±3.91)%、(57.47±11.47)%、(85.72±9.42)%和(100.00±0.00)%,与对照组相比,鞘内注射帕瑞昔布钠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大鼠机械缩爪阈值(P〈0.05)。结论鞘内注射帕瑞昔布钠有效抑制大鼠骨癌痛。

  • 标签: 骨癌痛 帕瑞昔布钠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排队论模型联合护理人员动态调配对门诊采血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未实施排队论模型联合护理人员动态调配干预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并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实施排队论模型护理人员调配干预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观察组患者对采血室护士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队论模型联合护理人员动态调配可有效提高门诊采血管理的护理质量水平,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排队论模型 护理人员动态调配 门诊 采血管理
  • 简介:摘要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现阶段,各种科学技术开始融入其中,使得在处理期间借助影像分析病情,如X摄片、CT影像等,通过在计算机图像处理中对图像的还原,为疾病诊治提供可靠依据。为保证影像质量,应加强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分析,找寻该技术和影像技术间的关键点,提升影像图片的处理能力,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基于此,笔者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及意义出发,对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简要探讨。

  • 标签: 医学影像 计算机 图像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