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声带白斑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50例声带白斑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支撑喉镜下手术,观察组则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比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在声带白斑治疗中,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的治疗效果确切,术后复发率低,安全系数更高。【关键词】低温等离子;声带白斑;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手术对小儿扁桃腺样肥大的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就诊的小儿扁桃腺样肥大84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扁桃剥离术治疗,研究组给予低温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对小儿鼾症的缓解效果,比较患儿各项围术期时间指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随访6个月,各项通气指标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各指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各项围术期时间指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扁桃并腺样肥大的效果理想,有利于减轻患儿的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低温等离子手术 扁桃体并腺样体肥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鼻咽喉科手术中使用低温等离子系统的手术配合技巧。方法;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40例低温等离子系统耳鼻喉科手术,总结等离子技术的应用方法、注意事项、故障排除方法及关键注意事项,确保手术顺利完成,保障患者安全,避免并发症。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效果满意,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室护士应深入了解低温等离子系统的原理、结构和性能,掌握其使用和管理方法,具备排除基本故障的能力,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 标签: 低温等离子系统 耳鼻咽喉手术 护理研究 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温等离子射频刀扁桃切除术在慢性扁桃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慢性扁桃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手术相关指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指标均显著提高,P<0.05。但实验组IL-6、CRP以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假膜脱落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且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更低,术后24h疼痛评分更低,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达100.0%,而参照组仅81.82%,P<0.05。而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03%,低于参照组的24.24%,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刀扁桃切除术在慢性扁桃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降低患者应激反应,提高手术效果,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低温等离子射频刀扁桃体切除术 慢性扁桃体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低温等离子腺样消融术与鼓膜穿刺联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10月~2022年10月选取84例分泌性中耳炎分两组,对照组采用低温等离子腺样消融术治疗,研究组采用低温等离子腺样消融术与鼓膜穿刺联合治疗,记录并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研究组康复时间更短;研究组并发症率更低(P<0.05)。结论:使用低温等离子腺样消融术与鼓膜穿刺联合治疗可以提升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该疗法值得推广。

  • 标签: 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 鼓膜穿刺 分泌性中耳炎 临床效果 并发症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在消毒供应室器械中的使用效果及价值。方法: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间抽选消毒供应室器械包120个为对象,依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参比组(n=60)、实验组(n=60),前者应用常规低温灭菌器,后者应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讨论比较器械损伤率、灭菌合格率及时间。结果:实验组器械损伤率较参比组低,灭菌合格率较参比组高,灭菌时间较参比组用时短,二组比较P<0.05,统计学差异存在。结论:与常规低温灭菌器相比,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灭菌效果更好,其灭菌合格率高,器械损伤率低。

  • 标签: 合格率 消毒供应室 低温等离子灭菌器 器械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治疗中使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的效果。方法 我院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7月期间收治的68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前列腺癌治疗方式,而实验组则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优良率为94.83%,对照组优良率为85.23%,两组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  在使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后的前列腺癌患者,最终效果明显优越于传统治疗方式,同时可以迅速、安全、高效的解除中晚期前列腺癌导致的膀胱出口梗阻,同时可以降低疾病发展速度,在保障患者生活治疗提高的同时,强化预后护理,是目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 标签: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 前列腺癌 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对前列腺增生(BPH)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BP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KRP组和TURP组,各45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结果 PKRP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及尿管留置时间均短于TURP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URP组(P

  • 标签: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18年12月到2019年11月收治的7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观察组35例采取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进一步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与对照组的77.14%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1%,与对照组的34.29%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取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安全高效,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对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为了促进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研究就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的具体应用效果展开深入的探讨,将本院84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并在分组后分别实施不同的治疗措施,将两组患者治疗后得到的不同治疗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对照组更加优质,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治疗期间采取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发生几率较小。

  • 标签: 慢性鼻-鼻窦炎 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 鼻内镜鼻窦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肥厚性鼻炎治疗中动力系统切除术、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实施效果及疗效差异。方法: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2021年5月至同年12月就诊70例,随机数字表分配,常规组术式采用动力系统切除术,观察组术式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分析疗效。结果:手术指标比较,观察组相比常规组具备优势(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偏低(P<0.05),鼻腔愈合情况,观察组术后较常规组更为良好(P<0.05)。结论: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实施能够更为确切且安全的治疗该病,患者预后恢复情况较为理想。

  • 标签: 动力系统切除术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慢性肥厚性鼻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应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效果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时间阶段,随机选择共200件经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医疗物品作为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后,分别实施常规管理和PDCA循环管理。观察两组的灭菌合格率、管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灭菌合格率高于对照组,管理质量好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体现出了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的应用,能够保证灭菌效果,提升管理质量,获得医护人员的高度满意和支持。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法 消毒供应中心 过氧化氢 低温等离子灭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PKEP)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结石的疗效探究。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68例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34例。对照组予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观察组给予PKEP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比较两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IPSS、RUV更低,且Qmax更高(P

  • 标签: PKEP 钬激光碎石术 TURP BPH合并膀胱结石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补肾消癃方+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联合治疗方案对肾虚血瘀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筛选60例在本院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纳入时间为2020年9月-2022年9月,根据治疗方式分组,分组后患者例数一比一,均为30例。参考组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单一治疗,联合组加用补肾消癃方,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考组,差异统计值

  • 标签: 补肾消癃方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肾虚血瘀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利用最新统计学软件生成随机序列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试验组实施低离子聚凝胺技术交叉配血试验,对照组实施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对比观察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试验组三项检验结果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有积极作用,通过提高准确度、稳定性、阳性率,能够提高输血检验的质量和可靠性。这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 临床输血检验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接受碳离子治疗过程中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碳离子治疗的食管癌中晚期患者在60例为观察对象,在患者入院之后按照编号数字奇偶性分为对照组与营养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接受碳离子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营养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结果:营养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肺肺部感染、静脉炎、放射性皮炎、口腔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人接受碳离子治疗的食管癌中晚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碳离子治疗 中晚期食管癌患者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药穴位离子导入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7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结果 观察组患儿恶寒发热消失时间(1.70±0.96)、咽痛咽红消失时间(2.36±0.85)、鼻塞流涕消失时间(2.33±1.36)、肢体酸楚消失时间(1.82±0.87)与对照组患儿恶寒发热消失时间(3.13±1.44)、咽痛咽红消失时间(4.32±1.16)、鼻塞流涕消失时间(4.29±1.76)、肢体酸楚消失时间(3.35±1.35)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护理治疗总有效率(94.74%)与对照组(81.58%)对比明显较高。结论 通过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治疗,能够有效的缩短发热、咽痛等不良症状消失时间,护理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中药穴位离子导入 护理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混合痔,观察外剥内扎术结合铜离子电化学疗法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62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31例,外剥内扎术结合铜离子电化学疗法)与对照组(31例,外剥内扎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前,2组疼痛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混合痔患者实行外剥内扎术结合铜离子电化学疗法,能有效降低疼痛感,其临床治疗有效率更显著,可推广。

  • 标签: 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铜离子电化学疗法 治疗效果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针对重金属离子进行了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提升新型荧光淬灭剂的显示速度,并保证快速生成并沉淀荧光淬灭剂。在实际进行研究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新型1,2,4-三唑,并合成重金属离子,随后进行淬灭处理,最终合成荧光淬灭剂。研究分析以及实验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新型1,2,4-三唑重金属离子在合成荧光淬灭剂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其主要是利用配位生成沉淀的原理,进而去除合成的荧光淬灭剂。本文基于此,对新型1,2,4-三唑重金属离子荧光淬灭剂的合成进行探究。

  • 标签: 新型1 2 4-三唑 重金属离子 合成 荧光淬灭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与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院360例临床输血患者分别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和低离子凝聚胺试剂交叉配血,其中采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为A组数据,采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为B组数据。结果:B组的交叉配血时间长于A组,交叉配血抗体阳性总检出率、一次性配血成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交叉配血所得稳定性、灵敏度及准确度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抗体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优势性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临床输血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