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助产士全程陪护对产妇顺产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足月分娩的产妇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两组,各15例,观察组产妇给予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护,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分娩陪护方式,对两组产妇出血情况、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婴儿不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产妇出血显著高于观察组,且顺产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程时间显著高于观察组,另产妇产后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婴儿不良反应发生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全程一对一对产妇进行陪护,能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提高顺产,缩短产程,降低胎儿不良反应。

  • 标签: 助产士 产妇 顺产率 产后出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分娩镇痛降低剖宫产的作用。方法基于本院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40例住院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分娩镇痛方式的不同,将这4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观察组产妇采用分娩(给予镇痛)的方式,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分娩的方式,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结果两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的产程以及剖宫产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临床分娩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产妇实施分娩镇痛,能够有效的降低产程以及剖宫产,而且临床分娩效果比较良好,很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无痛分娩 剖宫产率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68例,依据分均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护理。结果对两组患者疾病缓解效果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疾病控制15例(44.11%),疾病缓解10例(29.41%),疾病无效9例(26.47%),对照组总缓解73.52%;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25例(73.53%),疾病缓解7例(20.59%),疾病无效2例(5.88%),对照组总缓解94.12%。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总缓解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血栓患者的护理中行早期康复护理在效果上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有效降低了脑血栓患者的致残,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血栓患者 致残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了解大学生对乙肝防治知识知晓以及行为态度的具体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方法选择某高校,以年级为单位抽取4700名学生,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来调查,结果对于乙肝传播的平均知晓为75.82%,其中对于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途径知晓较高,分别为95.82%、83.43%、76.32%,对于乙肝传播是日常生活与工作接触的知晓较低为57.25%;知道乙肝属于传染病的学生为88.21%,对于当前世界上没有治愈乙肝病症的药物和我国高流行现状知晓为76.21%、77.31%、99.24%,对于愿意了解乙肝治疗与防治的学生有98.78%,大学生能够采取有效的态度和行为的有79.24%。结论大学生还没有对乙肝防治知识有着全面的了解。因此,高校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教学中渗透有关健康方面的知识,建立一个富有特色的教育体制,从而使高校学生身心健康良好的发展。

  • 标签: 大学生 乙肝防治知识 行为态度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护理程序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提高抢救效率。方法对我科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共收治的失血性休克病人38例,在医生到达之前主动实施初步的抢救措施,按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根据病情对患者做出初步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结果38例患者入院经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行手术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抢救成功率100%。结论在救治中及时有效、争分夺秒地实行各项护理及治疗,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症状是抢救休克成功的关键,同时还需注意预防其它并发症。

  • 标签: 护理程序 失血性休克 急救措施
  • 简介: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可反应红细胞体积变化,是缺铁性贫血的标志物。最近,有研究报道,RDW升高与普通人群高死亡风险相关。然而,RDW与血液透析(HD)患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尚缺乏相关研究数据。为探讨RDW与血液透析(HD)患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来自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VashisthaT博士和同事开展了一项大规模回顾性观察研究,结果表明,RDW升高与HD患者全因死亡增加相关。该研究发表在《AJKD》期刊。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液透析 死亡风险 全因死亡率 红细胞体积 脉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所收治的孕妇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甲组与乙组,其中对甲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之上对乙组患者予以孕期心理干预措施,且对其母乳喂养情况加以分析。结果两组孕妇在通过护理干预之后,甲组中有27例实施母乳喂养,喂养为71.1%,乙组中有35例实施母乳喂养,喂养为92.1%,组间母乳喂养比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对孕妇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提升孕妇产后的母乳喂养,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产后母乳喂养率 孕期 心理干预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076-01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保温护理对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2月到2015年5月间行胸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麻醉方式是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年龄在60岁到88岁之间,实验组为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的患者用医用升温毯,输液加温装置进行保温护理,对照组用空调维持室温22℃到25℃之间,并加盖棉被,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寒颤的发生。结果实验组出现低体温的有3例,低体温的发生是10%;对照组出现低体温的有15例,低体温的发生是50%,实验组低体温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寒颤有6例,发生是20%,对照组寒颤有12例,发生是40%,实验组寒颤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保温护理,可以使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降低,减少寒颤的发生,临床医院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保温护理 低体温
  • 作者: 王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卫生事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16-12-22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 2016年第15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效果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应用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在单因素分析中的差异。结果:入选本次回顾性分析的50例患者中,死亡14例,生存36例,临床死亡率为28.00%;两组患者在入院前抗生素使用、感染性休克、气管插管、化疗等临床评价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从本次回顾性分析的结果来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死亡率较高,绝大多数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入院前抗生素使用、感染性休克、气管插管、化疗等因素均有可能影响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死亡率,需在工作实践中加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