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改使中医药发展获得了历史难得的机遇,无论是医保政策的扶持,还是财政对公有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投入,都可谓“前所未有”。在国家政策扶持,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等新背景下,必须与时俱进持续加大国家医保政策对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的有效扶持,中医药才有望早日走出寒冬。本文简析了我国中医药的当下国家扶持促进政策,提出了医保政策衔接促进中医药改革发展的策略。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理学既是一门综合应用医学,又是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了使护士有能力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护理学专业应该组织他们进行相关的理论和实际操作,使他们把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从而使他们成为医院需要的高素质的护士。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情况中可以看出,在进行基础护理理论知识的教学时,经常会出现与临床护理技能不相匹配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让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医疗机构的要求相匹配,这也是制约护生个人发展,不能胜任更好岗位的重要因素。对这些问题进行主动地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就能在已有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质量。

  • 标签: 高校护理教育 临床实践衔接 影响因素 策略
  • 简介:摘要当前职业院校的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缺乏递进性和层次性,对职业院校的中药学专业的有效衔接和进一步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所以只有明确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构建起相互融合、渐进式学习的课程体系,加强中药学专业课程标准的衔接,促进职业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有效的衔接,使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为中药学产业的发展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需要对职业院校进行充分的调研,并制定可行的中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本文针对中、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衔接的现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供参考。

  • 标签: 中职 中药学 专业衔接 人才培养
  • 简介:[摘要]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要优化健康服务,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 务。这对新时期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了进一步满足我国社会的要求,需要 学校的护理教育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应当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培养方 式与发展。在护理教育发展中,存在着临床实践与护理教育严重脱节的问题,严重阻碍了 护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 升,由此人们对医疗护理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对护理的实际需求,提高相关护理工作人员的能力,对护理教育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 应对措施,为护理教育的理论与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 标签: []高校护理教育 临床实践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 该研究着眼于基础医学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对接,通过对二者在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上的区别进行深入剖析,揭示造成目前对接不畅主要因素。结果发现:教育目标和培养规格不相匹配,学生基础差异和适应能力问题等是限制联系的关键因素。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优化教育层次和目标定位,整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资源和师资共享,注重学生的差异和适应能力的提高等策略。这些应对措施旨在推动基础医学与高职教育有效对接,全面提升医学教育质量与效益,为满足社会需求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标签: [] 基础医学教育 高职教育 教育衔接
  • 简介:[摘要] 该研究着眼于基础医学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对接,通过对二者在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上的区别进行深入剖析,揭示造成目前对接不畅主要因素。结果发现:教育目标和培养规格不相匹配,学生基础差异和适应能力问题等是限制联系的关键因素。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优化教育层次和目标定位,整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资源和师资共享,注重学生的差异和适应能力的提高等策略。这些应对措施旨在推动基础医学与高职教育有效对接,全面提升医学教育质量与效益,为满足社会需求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标签: [] 基础医学教育 高职教育 教育衔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肌瘤手术中,无隙衔接手术室护理实施价值。方法:择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内,就诊子宫肌瘤手术患者60例,采用信封随机化模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基础护理)、研究组(n=30,无隙衔接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结果状态。结果:研究组恢复结果、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更高,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无隙衔接手术室护理应用于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可稳定心理状态,促进恢复。

  • 标签: 子宫肌瘤 无隙衔接护理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在急诊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80例采用常规急救的急诊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的各环节用时、抢救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伤情评估、医师接诊、急诊抢救及创伤控制等诊治环节所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外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模式有助于缩短诊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从而确保急诊救治的效果。

  • 标签: 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 急诊外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应用在严重创伤患者治疗的价值。 方法:在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2 月对我院诊治的严重创伤 120 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基于护理模式差异分为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的衔接组( n=60 )和一般急救护理的对比组( n=60 ) , 分析护理手段在临床应用取得的效果和价值。 结果:衔接组患者抢救平均时间( 20.04 ±10.01 ) min 、有效治疗时间( 38.15 ±16.80 ) min ,两项数值均小于对比组, p<0.05 ;衔接组患者抢救成功 54 例、占比 90.0% ,数值大于对比组,对比组抢救成功 50 例、占比 83.3% ;衔接组并发症出现 2 例、占比 3.3% ,数值大于对比组,对比组并发症出现 10 例,占比 16.7% , p<0.05 。结论: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抢救时间与有效治疗时间,取得较高抢救成功率,控制并发症出现,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身体。

  • 标签: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 严重创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品管圈在衔接突发批量伤病员院前与院内急救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急诊救治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在衔接突发批量伤病员院前与院内急救管理中运用品管圈,对照组患者不运用品管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概率。结果经过不同方式后,对照组患者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显著高于实验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品管圈在衔接突发批量伤病员院前与院内急救管理中的研究和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概率,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院内急救管理 院前救治 应用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严重创伤患者应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的价值。方法: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阶段共挑选120例严重创伤患者,分2组,分别以基础急救(对照组)和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观察组)护理干预,n=60,将2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急救所需时间偏短,治疗疗效偏高,(P<0.05)。结论:临床中在对严重创伤患者护理过程中主张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能够缩短急救治疗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

  • 标签: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 严重创伤 应用价值 基础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严重创伤患者应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的价值。方法: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阶段共挑选120例严重创伤患者,分2组,分别以基础急救(对照组)和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观察组)护理干预,n=60,将2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急救所需时间偏短,治疗疗效偏高,(P<0.05)。结论:临床中在对严重创伤患者护理过程中主张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能够缩短急救治疗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

  • 标签: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 严重创伤 应用价值 基础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级预警联合三维护理模式在急性胸痛患者院前-院内衔接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我院急诊于2020年1月开始实施分级预警联合三维护理模式,分别选择实施前(2019年1月—2019年12月)以及实施后(2020年1月—2021年4月)间各接收的7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组患者的院前-院内急救衔接效果,分析分级预警联合三维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比较实施前后各节点抢救的时间,实施后明显优于实施前,组间差异显著(P<0.05);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实施后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急性胸痛患者院前-院内急救衔接中进一步推广分级预警联合三维护理模式能够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该干预模式有助于缩短患者抢救时间,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分级预警 三维护理 急性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