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护理不良事件带来的诸多社会危害已引起国内外各级医疗机构的广泛重视,其中护理安全发展成为医疗机构中护理管理最重要的研究课题,同时也是优质性护理服务开展的基石。本文总结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原因,并制订相应防范对策,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规范操作流程,有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管理
  • 简介:摘要传统医疗安全观念经常将护理过程发生的不良事件归咎于医护人员本身,认为是医护人员的个人操作行为和防范意识不当导致事件发生,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应该把事件发生的责任归咎于系统失误因素。本文对我院95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通过深入了解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从而探讨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 标签: 临床护理 不良事件 对策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119-02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管道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探讨科学的管理对策,提高管道护理质量。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年来发生的 51 起管道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并实施合理的管理对策。 结果: 不良事件原因上,因 安全管理不到位所致 18 例,占 35.29% ;因患者评估不到位 14 例,占 27.45% ;因护患沟通不到位 11 例,占 21.57% ;因管道固定不到位 8 例,占 15.69% 。 结论: 加强管道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及强化相关的管理,可提高管道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管道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分析与报道。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于我院诊治的儿科患儿 38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 190例,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实验组行风险护理,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对比最终护理效果。结果: 380例患儿中共出现 29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占比 14.73%;经护理后实验组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2.10%低于对照组 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医嘱执行错误、意外跌落、管道脱滑、护理人员操作失误等都是影响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因素,采用风险护理能够有效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利于患儿的病情康复。

  • 标签: 儿科 护理不良事件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公民的法律意识以及自身权利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医院需要不断提升对于医疗防线的控制,特别是对于一些重症患者不良事件护理出现的防范。ICU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本文针对ICU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出现原因进行分析,并在为不良事件的防范探讨恰当的解决方法。

  • 标签: ICU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 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骨科护理中遇到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及发生原因,以总结出防护措施来避免或减少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报的122例骨科护理中遇到的不良事件,并根据其症状特点及其护理进行分类。结果 2020全年中骨科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下降明显,且发生严重程度也下降明显。结论 医院应加强培训医护人员,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医护水平以从根本上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

  • 标签: 骨科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中存在的护理不良事件危险因素,并提出防范不良事件发生的措施。方法 :此次参与研究的儿科患者共计 68例,主要是选取的我院儿科在 2019年 1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患者,需要将该 68例患者按照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对照组儿科患者需要运用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需要对其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采取防范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有效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运用防范管理措施后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研究数据存在差异,具有实际统计意义( P< 0.05)。除此之外,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0.1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4.59%,组间存在差异( P< 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中运用防范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患者疾病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儿科 护理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引起跌倒护理不良事件的原理并分析处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发生的106起跌倒不良事件的原因以及与护士资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造成患者跌倒发生的原因中,评估失误、措施不完善、缺乏沟通成为主要原因,而且资历越深的护理人员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概率越低;结论建立非惩罚性上报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对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护理不良 跌倒 处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构建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院内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对比施行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情况和处理时间。结果: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明显减少,主动上报率显著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处理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能主动上报并尽快进行处理。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 发生率 主动上报率
  • 简介:目的:探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从2006年开始,我院在原有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开始网络直报护理不良事件,使用Likert五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判断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比较2005年、2006年和2007年我院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评分、护理满意度、护理缺陷率和护理投诉率。结果:2005年和2006年的护理风险意识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79±8.53分vs74.52±9.82分,t=1.924,P〉0.05),2007年的护理风险意识评分较2006年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4.52±9.82分VS80.78±8.09分,t=4.634,P〈0.05);2005年、2006年和2007年护理工作满意率为89.0%,91.4%和95。6%,实施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不断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606,P〈0.05);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护理缺陷率逐年下降,分别为1.4%,1.1%和0.59%,护理投诉率则为0.48%,0.29%和0.1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缺陷和投诉,在护理风险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不良事件 风险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并进行深入分析,以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保障患者的安全。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240例护理不良事件对其分级、发生原因、责任护理人员的职称以及工作年限的分布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以一般差错为主;沟通不畅是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约占50.4%;护士是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人员,约占84.2%;工作年限在3年以内的护士最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约占70.9%。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措施,完善非惩罚性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制度等,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分级 原因 对策 护理人员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37-0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高血压患者加强优质护理来防范不良事件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8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强化。对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率、住院时间、情绪控制情况等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病情改善率、住院时间、情绪控制情况等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加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加快身体的恢复,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加强优质护理 防范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骨科护理中遇到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及发生原因,以总结出防护措施来避免或减少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方法 对2013年至2020年上报的25例骨科护理中遇到的不良事件,并根据其症状特点及其护理进行分类。结果 2020全年中骨科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下降明显,且发生严重程度也下降明显。结论 医院应加强培训医护人员,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医护水平以从根本上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1]。

  • 标签: 骨科 护理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