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h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定性检测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作为研究组,均于入院后2~12h内进行cThI、CK-MB、Mb检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cThI、CK-MB、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ThI、CK-MB、Mb指标联合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h、6h、9h、12h时的阳性率分别为89.47%、94.74%、98.68%、100.0%。结论通过联合检测cThI、CK-MB、Mb指标,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免疫球蛋白结合磷酸肌酸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我院选取了时间段从2015年6月到2016年8月的10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免疫球蛋白结合磷酸肌酸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变化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心肌酶指标明显降低,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验组患者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更好。结果显示,免疫球蛋白结合磷酸肌酸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球蛋白结合磷酸肌酸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临床应用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AMI患者(研究组),均为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另选取同时期到我院体检健康者38例(对照组),均测定BNP、hs-CRP等指数,并对比。结果对比两组研讨对象△T、LVEDD、LVEF、BNP、hs-CRP等指数,研究组△T指数低于对照组,LVEDD、LVEF、BNP、hs-CRP指数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BNP指数可判定AMI疾病预后状况,且此两个指数均属于不良预测因子,存在独立性,在诊断AMI和AMI疾病分层上均有重要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7年8月之间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在常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辩证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心电图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中医辨证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在医学上有许多感染性疾病会对脏器产生影响,造成心肌损害。心肌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从无症状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是猝死。由于患者个人体质的差异,症状表现也不尽相同,对于患者来说,由于患有病毒性传染疾病,因此,该病症在诊治时,极容易误诊。本文,将以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录的100例病患为例,回顾分析其心肌损害的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 标签: 病毒性传染病 心肌损害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青年人急性心肌跟死临床特点。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20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人急性心肌与吸烟、酗酒和冠心病阳性家族史有关。结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作用。

  • 标签: 青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适用于急性感染性疾病诊断的灵敏指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这个古老的项目的新理论及用途,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有了新认识,hs—CRP的检测技术的发展对血管疾病预测诊断是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CRP作为可靠,廉价便于检测的项目,它的临床应用前景会更加广阔。

  • 标签: C&mdash 反应蛋白 急性时相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分析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身体和心理情况变化。结果根据对比可知,护理后患者的相关心理指标变化情况明显相对护理前有改善,表明医院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各项心理状况产生积极的效果;护理前和护理后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70%和90%,对比差异显著,P<0.05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治疗中,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