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到2013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10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3例,对照组53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表现,分析急性心肌梗塞的中医护理疗效。结果心功能分级、心前区疼痛、焦虑、依赖、便秘、肺内感染等症状表现,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方式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中医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炎症与紊乱的血流动力学是心源性休克进展的关键性因素,虽然随着近些年临床再灌注治疗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明显改善了急性心肌梗死病患预后,然而,ST段抬高心肌梗死引发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依旧非常高。为此,本研究主要对心源性休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药物治疗 研究近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对扩张心肌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36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采用平均数字随机分配为全面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综合对比两组环着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评分。结果全面护理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全面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综合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

  • 标签: 全面护理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对其分组,主要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所有患者均行溶栓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溶栓再通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率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溶栓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可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常规护理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面护理在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中的效果进行系统探讨。方法将2014年12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54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27例。常规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进行一般性专科护理,研究组则在治疗基础上采取全面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2.6%,高于常规组的85.2%,且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优于常规组,均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实践意义重大。

  • 标签: 全面护理 扩张性心肌病 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新生儿患儿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常规治疗,同时1,6-二磷酸果糖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K-MB、LDH以及CK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0%和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K-MB、LDH以及CK水平低于对照组患儿CK-MB、LDH以及CK,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心肌功能,促进患儿的预后。

  • 标签: 缺氧缺血性 心肌损害 1 6-二磷酸果糖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与术后半年左心功能比较。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对32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至少存在一支病变狭窄程度大于80%或闭塞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术前与术后半年左心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左心功能参数与支架置入前相比,实验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0.001)。结论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急性心肌梗塞可导致左心功能下降,冠脉支架置入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是评价左心功能简便可行的方法。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心肌梗塞 支架置入 左心功能
  • 简介: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新生儿科541002摘要目的对1,6-二磷酸果糖、维生素C联合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60名2011年7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治疗组进行1,6-二磷酸果糖、维生素C联合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患儿进行1,6-二磷酸果糖、维生素C联合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恢复患儿心肌酶谱,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1 6-二磷酸果糖 维生素C 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 联合用药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4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66.67%,满意率为71.43%;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24%,满意率为90.48%,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护理干预措施的选择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病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病毒性心肌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方案对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共84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方案,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以及最终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方案对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以及护理满意度有着积极的影响,患者满意度极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面护理方案 心肌梗死 临床症状改善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于我院2012年9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选择60例,按患者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输注多巴胺丁胺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输注左西孟旦治疗。将两组心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V、LVEF指标较同组治疗前均明显提高,BNP明显降低,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疗效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左西孟旦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左心衰竭 左西孟旦 心功能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