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少阳胆头痛病(西医称之为偏头痛)采取偱刮痧+艾灸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偏头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偱刮痧+艾灸)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25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及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偱刮痧与艾灸联合治疗偏头痛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效果良好。

  • 标签: 足少阳胆经头痛 心理状态 艾灸 生活质量 偱经刮痧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足少阳胆头痛病患者护理中刮痧配合艾灸的应用效果。方法 样本由研究者医院中医科提供,共计100例足少阳胆头痛病患者,入院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组,抽签法。对照组予以西药+护理,观察组予以刮痧配合艾灸+护理。比较两组头痛缓解率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得分。结果 观察组头痛缓解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足少阳胆头痛病护理中,刮痧配合艾灸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患者头痛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足少阳胆经 头痛病 循经刮痧 艾灸 缓解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取穴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9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抽签法分组,对照组患者47例,选择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研究组患者47例,选择取穴针刺治疗,对比患者治疗效果和疼痛症状、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80.85%,低于研究组有效率95.74%,对照组患者VAS评分高于研究组,且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选择取穴针刺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同时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值得借鉴。

  • 标签: 循经取穴 膝骨关节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刮痧联合艾灸对足少阳胆头痛病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我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78例足少阳胆头痛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刮痧联合艾灸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头痛症状缓解率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症状缓解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刮痧联合艾灸干预可有效减轻足少阳胆头痛病患者的头痛症状,促进其预后康复。

  • 标签: 循经刮痧 艾灸 足少阳胆经头痛病 中医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辰时经络刮痧与穴位按摩疗法在原发性高血压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68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名患者,所有参与者均接受了基础的降压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外增加了辰时经络刮痧和穴位按摩,经过四周的干预后,我们对比了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状况及生活品质评分。结果: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且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辰时经络刮痧及穴位按摩的护理方法在处理原发性高血压上表现出明显疗效。结论:辰时经络刮痧与穴位按摩疗法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显示出显著效果,不仅有助于降低血压,还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辰时循经刮痧 穴位按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按摩联合火龙罐综合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4例,采取常规西医治疗)与观察组(34例,采取按摩联合火龙罐综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在JOA、ODI指标对比中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JOA与ODI指标改善显著,组件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采用按摩联合火龙罐综合灸治疗,能够极大程度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与下肢功能障碍,提高其护理满意率。

  • 标签: 循经按摩 火龙罐综合灸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联合应用针灸、推拿、康复训练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20例,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针灸、推拿。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GMFM)。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0.00%,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GMF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联合应用针灸、推拿、康复训练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痉挛型脑瘫 康复训练 循经针灸 推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我科纳入研究的34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所有患者皆接受艾灸联合超声波疗法治疗,另外,对照组(17例,基础护理),观察组(17例,针对性护理),分析患者生活情况和舒适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ADL分值为(78.46±11.94)分,对照组为(68.97±11.76)分,观察组分值显著更高(t=2.335,P=0.026);观察组舒适率为94.12%,对照组舒适率为47.06%,观察组患者舒适率更高(Χ2=6.942,P=0.008)。结论:采用针对性护理效果更优异,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康复进程短,护理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中风 痉挛性瘫痪 循经艾灸 超声波疗法 护理分析 生活情况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烧山火手法针刺风池穴激发感传现象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1-2020.1于我院针灸科门诊收治的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共98例,按照入院时的数字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常规手法针刺风池穴,治疗组烧山火手法针刺风池穴激发感传现象,观察对比组间评分和中医症候群评分差异。

  • 标签: 烧山火手法 风池穴 激发循经感传现象 轻度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取穴联合整脊手法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1月到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2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接受单纯整脊手法治疗的140例为参照组,对研究组则采用取穴联合整脊手法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颈椎功能评分对比,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对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取穴联合整脊手法治疗的疗效极为理想,能够大幅减轻患者的颈椎疼痛,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循经取穴 整脊手法 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中药贴敷联合刮痧拔罐艾灸护理方法对治疗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分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为40例,对照组(n=40)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n=40)采取中药贴敷联合刮痧拔罐艾灸护理方法,对病患临床康复效果及中医症状积分进行合理评价。结果:观察组康复效果达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康复效果77.50%(31/40),且(p<0.05);观察组中医护理干预后中医症状积分结果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配合中药贴敷联合刮痧拔罐艾灸护理可有效提高康复效果,促进症状恢复,值得深入探究。

  • 标签: 脑卒中 卒中偏瘫 中医理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侗族姜茶涂擦法对风寒夹湿型感冒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标准纳入在我院门诊风寒夹湿型感冒病患者60例,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抗感冒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口服抗感冒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侗族姜茶涂擦法干预。在治疗前、治疗1天、治疗2天、治疗3天根据症状进行总体疗效评定,比较两组风寒夹湿感冒病患者干预后对其各项指标的影响,通过临床症状积分量表进行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3天后,两组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 侗族姜茶涂擦法对风寒夹湿型感冒病患者的治疗比传统方法效果明显。

  • 标签: 侗族姜茶 循经涂擦 风寒夹湿型感冒病
  • 简介:【摘要】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为数较多且绝大多数为高龄老年人,由于高龄老年人机体各主要器官生理代谢及造血机能已逐渐下降,骨折愈合处显得较为干燥僵硬和脆弱,而且因为目前该病在术后愈合患处结构均为特殊,病程则一般更长,因此当该项手术开始施行数年后便更容易出现及引发其他多种慢性并发症,其中又以颈静脉深门静脉内血栓性破裂出血(deepvenous thrombosis,DVT)及骨折等最为常见。本文拟进一步根据当今我国多发股骨颈骨折情况及其术后恢复期患者生理机能特点,评价预防性和术后康复护理手段及综合干预新方法并结合采用现代新中医特色的中药外治法,降低近年来我国多发性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DVT并发症的住院总发生率,以确保形成良好的治疗康复效果。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药棒循经推按法 血栓 肢体功能异常的运动恢复及训练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古方散偏汤加减结合针刺对偏头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偏头痛的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古方散偏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CA、MCA、PCA血流速度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偏头痛的患者采用古方散偏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古方散偏汤 循经针刺 偏头痛 脑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