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等,是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的核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医改的深入推进,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用旧的理念和工具去解决新的问题,无疑是当前各大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者面临的尴尬和难题。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考虑人力资源管理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找到精准发力点,

  • 标签: 绩效工资 改革 事业单位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规划 HR
  • 简介:目的探讨双能X线吸收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男性和女性患者各640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对所有入选对象行腰椎(L2~4)前后位和侧位骨密度检测,记录骨质疏松的检出率.结果当T≤-2.0s时,男性和女性L2~4前后位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18.9%(121/640)和33.9%(217/640),明显低于侧位的45.8%(293/640)和61.4%(393/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T≤-2.5s时,男性和女性L2~4前后位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7.0%(45/640)和14.2%(91/640),明显低于侧位的17.2%(110/640)和37.5%(24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L2~4前后位和侧位骨质疏松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2.0s时L2~4前后位骨质疏松检出率与T≤-2.5s时侧位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X线吸收对男性和女性骨质疏松均能较准确地展示出来,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吸收测定法 光子 骨质疏松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磁化传递(MT)技术与时间飞跃(3D-TOF)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材料和方法:对82例患者同时行磁化传递(MT)技术和常规3D-TOF的MRA扫描,并对两者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组、对比分析。结果:磁化传递(MT)技术MRA的血管背景被完全抑制,分支小血管显示清晰,而常规3D-TOFMRA的血管背景抑制不全,末梢分支小血管显示不清或未显示。结论:磁化传递(MT)技术较常规3D-TOF的MRA更能获得高清晰血管图像。

  • 标签: MT 3D—TOF MRA
  • 简介:目的观察皮下潜行在颈内静脉置管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需行颈内静脉置管的全身麻醉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和皮下潜行组,每组100例,均为超声引导下右侧颈内静脉置管.观察两组导管留置时间、体温变化、导管尖端细菌培养情况及导管相关性细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置管前、置管后、拔管前、拔管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导管留置时间短于皮下潜行组[(13.75±7.83)d比(22.37±8.92)d],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率、导管相关性细菌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皮下潜行组[11%(11/100)比2%(2/100),13%(13/100)比2%(2/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患者采用皮下潜行对预防导管相关性细菌感染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导管 留置 细菌感染 皮下潜行法
  • 简介:目的探讨在《侵权责任》下临床医生如何防范及处理医疗纠纷。方法运用《侵权责任》的相关法规时医疗纠纷案例进行了分析。结果准确运用《侵权责任》使两起医疗纠纷得到妥善处理。结论《侵权责任》有助于医疗纠纷的合理解决,也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诊疗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

  • 标签: 侵权责任法 临床医生 医疗纠纷
  • 简介:目的比较阿仑膦酸钠片、阿骨化醇胶囊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给予口服阿仑膦酸钠片70mg,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口服阿骨化醇胶囊0.5μg,每日1次;同时2组患者每天均服用钙剂600mg,连续治疗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骨密度(BMD)、生化指标,采取VAS评价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L2、L3、L4、股骨颈的骨密度值分别增加了3.61%、4.76%、3.66%和5.06%;观察组的骨密度值分别增加了3.57%、4.71%、3.61%和5.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善疼痛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药物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增加患者骨密度,缓解疼痛程度;但阿仑膦酸钠片服药方便,患者顺从性较好,较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阿仑膦酸钠片 阿法骨化醇胶囊 老年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