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并推广改善儿童口腔保健的教育模式。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太原市大地幼儿园3-6岁儿童共200例,按随机数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多元互动化教育模式对儿童进行口腔保健教育与行为干预,而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口腔保健教育。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后在使用正确刷牙方法、每日刷牙次数≥2次、每日刷牙时间≥3min、使用含氟牙膏、饭后漱口、定期口腔检查、口腔预防保健知识掌握程度(≥60分)七方面的比例均明显提升,经常进食甜食、口腔不良习惯的比例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互动化教育模式对儿童掌握口腔预防保健知识和养成口腔卫生行为具有明显效果,值得在幼儿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口腔保健 多元互动化教育模式 儿童
  • 简介:新一轮医改中,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问题被提到新的高度,但校医数量不足、素质不高、职责不明以及卫生室硬件环境较差等问题,制约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管理和校园卫生工作水平的提高。罗湖区打破行政壁垒,以儿童青少年健康为核心,整合校园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资源,建立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疾病治疗为一体的教卫融合工作机制,有效提升了辖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素养水平,为破解校园卫生管理工作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 标签: 教卫融合 儿童青少年健康 学校卫生 校医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采取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术后第1d与术后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胫骨平台后倾角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与胫骨平台后倾角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可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膝关节稳定性,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 膝关节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多元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实施多元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BPRS、SDSS、MRSS以及GQOLI评分。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心理自我调节、医嘱行为遵守以及社会生活能力等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BPRS、SDSS、MRSS以及GQOL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BPRS、SDSS、MRSS以及GQOL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多元化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自我管理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多元化护理方式减轻产妇产后奶胀及预防乳腺炎的发生。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7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成功分娩产妇90例,依据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45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多元化的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显著好于参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结合产妇产后的实际情况,运用多元化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多元化护理 产妇 奶胀 乳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运用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8例在2017年5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4人。结果观察组GQOLI评分(95.1±5.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GQOLI评分(78.3±1.3)分(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运用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后,能够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可以进行积极普及推广。

  • 标签: 多元化护理 康复锻炼 胫骨平台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有效的配准方式,证实合理的配准方式对于CT、MR扫描的图像融合对胶质瘤靶区勾画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对放疗的应用的价值。方法抽取两组各10例临床上术后病理确诊为胶质瘤的患者,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均行CT增强扫描和MR增强扫描。第一组在体表不做标记点,并且MRI扫描时不采用和CT扫描时的头枕。第二组按研究的目的在体表做好标记并做到CT扫描和MR扫描的患者体位尽量保持一致(MRI扫描时选择和CT扫描时采用类似的头枕)。将扫描完的图像传输到放疗室中的TPS中,然后分别采用Manual和PointMatch法进行图像标配。配准完成后进行图像融合,直到到达满意的融合效果。然后由放疗科两位副主任职称的放疗医师及我院放射科一名副主任以上的医师对融合图像进行评估和勾画,分别在CT、MRI及融合好的图像上勾画临床靶区(ClinicaltargetVolume)CTV及周围正常危及器官(眼球、晶体、视神经、脑干、脊髓等)。在融合好的图像上勾画CTV并设为CTV-CT/MR,以此类推,定义为设为CTV-CT,CTV-MR。然后对比两组的CTV重合度(CTV-T)来评价CT和MRI图像融合的精度,即V-CTV-T的体积占CT图像上V-CTV-CT的百分比V-CTV-T=CTV-CT/MR/V-CTV-CT*100%(理想状态下为1)。并且计算二组在配准状态下的三维方向上的误差大小。结果1.第一组和第二组CTV重合度(融合的图像与CT对比)为0.8士0.26,0.91士0.11,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一组和第二组CTV重合(融合的图像与MRI对比)为0.92士0.15,1.02士0.08,两者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与单纯CT对比,MRI更接近与1,差异性小。2.利用PointMarch计算第一组X,Y,Z轴方向的平均误差为(0.65士0.17)mm,(1.2士0.11)mm;(2.2士0.20)mm,三维空间总的平均误差为(2.24士1.15)mm;第二组X,Y,Z轴方向的平均误差为(0.25士0.11)mm,(0.6士0.11)mm;(1.2士0.20)mm,三维空间总的平均误差为(1.26士0.35)mm。不加标记点的误差明显大于加标记点的,并且不加标记点的误差超过了误差范围。结论1.体位一致的CT和MRI扫描是两者图像融合的关键,体位一致的图像融合技术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2.MRI扫描的图像勾画靶区比CT勾画靶区的精度高。

  • 标签: CT/MR,标记点,融合,配准,胶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宣教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认知程度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0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多元化健康宣教。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采用自制类风湿关节炎知识调查问卷、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关节炎生活质量测量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知识调查问卷、MMAS-8及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多元化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服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多元化健康宣教 生活质量 认知 用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对青少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病耻感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7年12月我科60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60名家属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在干预前后分别使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和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评估量表分别评定患者和家属的病耻感。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因子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项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可降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的病耻感,值得应用。

  • 标签: 病耻感 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 青少年 严重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康复过程中应用以多元化理念为基础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病例资料,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30例患者资料组成对照组,2017年6月-2018年5月实施以多元化理念为基础的康复护理干预的30例患者资料组成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通过实施以多元化理念为基础的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其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多元化理念 康复护理 功能恢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诊治的21例老年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术前给予患者常检查确定患者的病情,采用腰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至2年的随访,患者手术前的ODI评分为(65.01±7.15)分,手术后的ODI评分为(25.12±6.68)分,组间差距显著,P<0.05。结论腰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效果优越,治疗安全性高,患者能够尽快痊愈,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腰椎间融合 椎弓根内固定 重度腰椎管狭窄症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