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针刺神经引起的异常感觉是用来定位周围神经系统的,但受个体差异、麻醉师内注射操作的技术水平和与患者的配合程度的影响,不仅会导致异常穿刺和多次穿刺检查,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的困难,还造成了周围神经阻滞不完全等问题。随着超声波科学技术的进展,超声波在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运用也日益广泛, 通过超声波显像直接识别出神经和周围结构,在引导下穿刺,直接地看到局部麻药的弥散状态,提高麻醉疗效。应用于超声诱导可以对丛神经阻滞产生有效的作用,也能够减少麻醉持续时间,从而延长麻醉作用的持续时间,从而有效防止了并发症,因此有着良好的临床使用意义。

  • 标签: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边吞咽家庭指导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针对1例桥-脑桥占位术后吞咽评估后床边吞咽家庭指导的康复过程。结果:经过3次的评估与指导,患者顺利拔除鼻。结论:床边吞咽家庭指导对桥-脑桥占位术后吞咽功能恢复有显效。

  • 标签: 床边吞咽家庭指导 床边吞咽评估 饮食建议 家庭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于丛神经损伤的患者应用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与我院接受治疗的丛神经损伤患者当中选择出90位,按照抽样法的方式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模式。仔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患肢肌力和感觉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参照组患者手术后的患肢肌力和感觉的恢复情况远低于实验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2例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完成分组,对参照组62例采用解剖定位法实施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研究组62例则采用B超引导下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对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各项麻醉指标以及麻醉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极为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用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2019年3月到2021年11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取的90例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镇痛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每组患者数量:45例。单一组采用罗哌卡因麻醉。复合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收集并分析患者的麻醉效果、心率水平以及麻醉并发症等数据。结果 复合组感觉阻滞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麻醉起效时间相比单一组更快,镇痛持续时间高于单一组,P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患儿上肢丛神经经腋路入路进行阻滞麻醉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接受上肢手术治疗的儿童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上肢丛神经经腋路入路阻滞麻醉,麻醉药物均为罗哌卡因,使用浓度A组为0.2%,B组为0.3%,并对麻醉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结果 两组麻醉起效及镇痛维持时间差异较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阻滞恢复时间A组较B组用时更短,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上肢臂丛神经阻滞 经腋路入路 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