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有机磷中毒患者中运用阿托品微泵持续注与间隔静脉注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有机磷重度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9月至2017月10月,病例数为76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阿托品微泵持续注治疗,对照组接受阿托品静脉注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情中度、重度情况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病程时间、中毒反跳、治愈、死亡情况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中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针对有机磷中毒患者使用微泵持续注阿托品治疗效果相对于间隔静脉注射更加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有机磷中毒 静脉注射 微泵推注 阿托品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克林霉素引起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可能原因,提示如何避免。方法收集我院近3年克林霉素致急性肾损伤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可能原因。结果11例患者在使用克林霉素后发生AKI,使用克林霉素的病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阑尾炎、外伤、泌尿系感染、皮肤脂肪瘤切除后预防感染等。肾损伤程度轻重不一,重者需行血液透析治疗。可能的原因包括非适应症用药、超剂量高浓度用药,患者机体免疫特点等原因。结论肾脏是克林霉素致不良反应中较常受损的脏器,远期预后尚不完全明确,克林霉素致肾损伤发病机理需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克林霉素,急性肾损伤,药物副反应,药物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输液室护士对老年患者静脉注射成功的实施策略。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静脉注射患者对照组,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静脉注射患者观察组,对比分析输液室护士参与静脉注射专业培训前后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静脉首次穿刺成功率(88.82%)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静脉首次穿刺成功率(98.26%);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85.00%)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97.50%)。结论:输液室护士通过学习掌握静脉注射操作技巧以后,可以减轻患者穿刺疼痛感,输液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输液室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输液室 护士 老年患者 静脉注射 成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患有溶血症的新生儿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治疗A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B组增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h、48h、72h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比较两组蓝光照射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48h、72h,治疗B组TBiL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低于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治疗A组TBiL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蓝光照射及黄疸消退时间短于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症的临床治疗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有利于加快阻断溶血,早期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症 静脉注射 丙种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的价值。方法入组本院科室收治的全身麻醉患者共7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丙泊酚辅助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以及拔除气管的时间、不同时间患者MAP水平和HR、麻醉镇静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以及拔除气管的时间、术中患者MAP水平和HR、麻醉镇静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的价值高,优于丙泊酚辅助麻醉,可维持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提高镇静效果,减少并发症,缩短麻醉恢复时间。

  • 标签: 静脉注射 右美托咪定 辅助 全身麻醉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压静脉注射对比剂渗漏预防中,取细节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成效。方法:本院就诊患者中,抽取82例研究,将其行分组处理后,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依据为:随机抽签法,筛选全部患者均做CT增强扫描,收集时间在:2020年3月至2021年7月;其中,常规高压静脉注射护理用于41例患者,细节护理用于另外41例患者,前者设为对照组,后者设为实验组,比较2组疗效。结果:比较渗漏发生率、局部肿胀发生率,实验组VS对照组,评测数据有更低显示,P<0.05;满意度中,细节护理评分较常规护理评分高,实验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高压静脉注射时的细节护理,不仅能够预防对比剂渗漏,减少发生率,而且能够促进CT增强扫描患者满意程度提升,推广意义显著。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高压静脉注射对比剂 渗漏发生率 细节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方式予以静脉注射运用到婴幼儿CT增强扫描患儿中的功效。方法选出2015年11月到2017年12月这一时间段笔者在兰大二院进修期间接受并治疗的婴幼儿CT增强扫描患儿74例,并依据不同注入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37例患儿施以常规的蝶翼头皮针,组二37例患儿施以静脉套管针,比照两组患儿渗漏的发生率。结果组二患儿渗漏的发生率好于组一患儿,P<0.05。结论静脉套管针运用到对CT增强扫描患儿辅以穿刺后,尤为安全且高效。在施行穿刺期间,应标准操作的进程,全方位把控穿刺的方式,以提升首次穿刺得以成功的概率,减小数次施行穿刺为患儿辅以的疼痛感与对于浅表静脉所予以的伤害。

  • 标签: 婴幼儿CT增强扫描 静脉注射 价值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辅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方法:于我院败血症新生儿中随机抽取92例,以数字分配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与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下降时间、血培养转阴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辅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可提高治疗效果,尽快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 标签: 静脉注射 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 败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辅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方法:于我院败血症新生儿中随机抽取92例,以数字分配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与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下降时间、血培养转阴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辅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可提高治疗效果,尽快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 标签: 静脉注射 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 败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采取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产生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本次研究一共纳入56例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需要接受全身麻醉,纳入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20年4月~2021年2月,平均分为两组,各28例,常规组运用生理盐水开展全身麻醉,研究组运用右美托咪唑开展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全身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结果 麻醉前,研究组和常规组Ramsay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麻醉后第五分钟以及第十五分钟,研究组和常规组Ramsay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 结论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具有良好的效果,安全性相对比较高,可以积极进行推广。

  • 标签: 静脉注射 右美托咪啶 全身麻醉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 100 位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 100 位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 50 位患者。其中对照组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均有一定的好转,但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对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是值得推广使用的。

  • 标签: 胺碘酮 美托洛尔 快速心律失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实验来研究全身麻醉时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来辅助麻醉是否有效和安全。方法 :选取医院麻醉科在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之间的 100例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并将其分成 A、 B两组(每组各 50例)进行实验, A组为对照组、 B组为观察组。 A组在全身麻醉时静脉注射氯化钠辅助, B组进行全身麻醉时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通过两组患者全身麻醉情况来分析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情况。结果 :在对 A、 B两组分别进行不同的辅助麻醉药物之后,根据全身麻醉后血压、呼吸、心率等数据可知 P< 0.05, B组明显优于 A组。结论 :通过实验发现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能有效地改善血压和心率等情况。为了提高全麻患者的麻醉效果,降低全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针对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应该加以推广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来辅助麻醉。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全身麻醉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足量肝素静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小时以上行程STEMI 患者血管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本院行介入治疗的66例STEMI 患者(2020年1月~2022年1月),按照网络医院转入我院时静脉使用肝素剂量,分为常量组和足量组,各33例。两组确诊后,其中常量组在网络医院给予静注肝素50U/kg,足量组在网络医院给予静注肝素100U/kg,对比两组梗死动脉血流状态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足量组梗死动脉有前向血流者占比(58.04%)显著高于常量组(39.62%)(P<0.05)。足量组术后1个月LVEF(左室射血分数)、E/A(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值)均显著优于常量组。结论 早期足量肝素静脉注射可有效提升梗死动脉复通效果,有效改善了梗死动脉血流量,并未增加出血风险,治疗STEMI 安全可靠。

  • 标签: 早期 足量肝素 静脉注射 STEMI  血管血流 再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予以口服、静脉注射铁剂的效果做分析。方法:试验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取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5例。参照组主要行口服铁剂治疗,研究组主要行静脉注射铁剂治疗。分析相关贫血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贫血指标在治疗前比对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研究组贫血指标相比于参照组较优(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而言,静脉注射铁剂的效果明显优于口服铁剂的效果,但不良反应无差异。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静脉注射铁剂 口服铁剂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手术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进行全身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8例,根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中44例研究对象采用丙泊酚实施辅助全身麻醉;研究组中44例研究对象采用右美托咪定实施辅助全身麻醉。对比两组麻醉不良反应、麻醉起效、完全阻滞、术后完全苏醒、住院治疗时间。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研究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研究组完全阻滞、术后完全苏醒、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手术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进行全身麻醉,可以缩短麻醉起效、完全阻滞、术后完全苏醒、住院治疗时间,减少麻醉不良反应,使麻醉效果提高。

  • 标签: 手术 静脉注射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高龄全麻骨科患者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对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样本均由研究者所在医院的麻醉科提供,共计60例高龄全麻骨科手术患者,手术时间2022年7月~2023年12月。数字表法分组,分2组,30例/组。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比较两组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麻醉优良率以及术前术后MOCA评分。结果 麻醉相关并发症中,观察组术后谵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时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龄患者全麻骨科术中,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可提升麻醉效果,并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高龄全麻骨科患者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 麻醉效果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MOCA评分
  • 简介: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致病机制与感染病征,为推动临床防治提供指导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建立《神经外科术后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调查量表》,采用时间段取样法抽取150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住院病史,根据统计分析数据进行病理症候观察研究。结果:本研究最后有效病例1430倒,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病例数为75例,发生率为5.24%。择期手术中第四脑室肿瘤术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5.79%(3/19),急诊手术中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消化道出血高达46.43%(13/28)。结论:患者出现颅高压、颅内血肿与颅咽管肿瘤病变感染更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应加强观察。

  • 标签: 内镜检查 神经外科手术 消化道出血 胃黏膜糜烂 应激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