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由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主办的《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继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主办的《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7年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EG689—2007]以来,经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组织的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估推荐,

  • 标签: 医学杂志 血液学 输血 国际 四川大学 科技论文
  • 简介:目的探讨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不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因输卵管不孕于本院就诊并行官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的不孕症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按术后是否妊娠,将其分为妊娠组(n=43)和未孕组(n=73)。分析术后自然妊娠率,输卵管、盆腔病变程度与妊娠率的关系及术后最佳妊娠时间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妊娠组与未孕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及孕产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116例患者术后随访30个月,共计43例妊娠,妊娠率为37.07%。术后妊娠率与输卵管、盆腔病变严重程度有关,轻、中、重度患者术后妊娠率分别为54.05%(20/37),42.11%(16/38),17.07%(7/41),3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7~12个月,13~18个月,19~24个月及25~30个月的妊娠率分别为13.79%(16/116),12.07%(14/116),8.62Vo(10/116),2.59%(3/116)和0(0/116),术后18个月内妊娠率为93.02%(40/43)。结论输卵管不孕患者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不孕,术后妊娠率与输卵管、盆腔病变程度相关,病变轻者的术后妊娠率较高。经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后,本组妊娠率患者于术后18个月内的妊娠率较高。

  • 标签: 宫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 输卵管性不孕
  • 简介:目的探讨羊膜腔灌注术(AI)治疗妊娠中期不明原因导致严重羊水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11年9月,因妊娠中期严重羊水过少致超声检查胎儿各脏器显示不清的孕妇57例为研究对象。先对其行脐血管穿刺术,抽取脐血查胎儿染色体,再行AI,术后再次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AI治疗妊娠中期严重羊水过少的疗效,并随访其妊娠结局(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结果本组57例患者于第1次AI后,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提示,49例(85.96%)得到明显改善,其中29例(50.88%)孕妇确诊其胎儿存在明显结构畸形,6例孕妇AI后24h行超声检查仍未见充盈膀胱,14例AI术后超声检查未发现胎儿存在明显结构畸形(2例因妊娠严重并发症终止妊娠,5例于AI后2周再次出现严重羊水过少,7例最终成功分娩活产儿)。57例胎儿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异常为2例。本组57例患者中,8例发生胎膜早破(PROM),2例死胎,8例早产。结论采用AI治疗妊娠中期不明原因导致严重羊水过少,不仅可改善羊水过少,为超声诊断胎儿结构畸形,提供依据,明确导致严重羊水过少的病因,而且可预测妊娠结局,改善围生儿预后,值得临床上进一步观察和探讨。

  • 标签: 羊水过少 羊膜腔灌注术 妊娠中期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LSH)和子宫全切除术(LTH)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于本院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LSH组(n=100)和LTH组(n=100)。两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输血情况),术后短期恢复指标(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安置负压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远期随访指标(术后痛经缓解状况、性生活质量评价、日常生活质量评价、盆底组织支撑情况、宫颈残端病变及恶变率,以及是否存在术后持续周期阴道少量出血)等进行对比分析,评价LSH和LTH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结果LSH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LTH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亦显著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术后疼痛评分、肛门排气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质量评价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腔镜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症状均有效缓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结论LSH治疗子宫腺肌病优于LTH。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腹腔镜 子宫次全切除术 子宫全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热凝固(RFT)微创治疗子宫肌瘤(UM)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本院收治的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UM患者12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A组(n=476,为生育期与中年患者,包括有生育要求者36例),年龄<45岁,平均为(365±8.5)岁(27.0~525岁),UM数目平均为(1.7±0.9)个(1~3个),RFT治疗前彩超测量其平均直径为(4.5±1.5)cm[(3.1~6.0)cm],平均体积为47.6cm3[(15.6~113.0)cm3];B组(n=740,为围绝经期患者),年龄≥45岁,平均为(48.5±3.5)岁(45~53岁),UM数目平均为(2.6±1.3)个(1~4个),RFT治疗前彩超测量其平均直径为(5.0±2.5)cm[(3.0~7.5)cm],平均体积为65.4cm3[(14.1~220.8)cm3]。RFT治疗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彩超检查、血红蛋白(Hb)测定、宫颈脱落细胞检查(TCT)、宫腔镜检查和子宫内膜诊刮组织病理学诊断。治疗后对其随访12~6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6.5±11.5)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UM数目、直径及RFT治疗前相关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RFT后1,3,6,12和24个月随访结果,彩超显示:A组原主要UM病灶区的UM平均直径分别为3.8cm,3.0cm,2.7cm,2.4cm和2.2cm,病灶区体积缩小率分别为39.8%,70.4%,78.4%,84.8%和88.3%,12个月后,病灶区痕迹影像≤1.5cm者(体积缩减小96.3%)占47.7%(227/476);B组平均直径依次为4.7cm,3.7cm,3.3cm,2.3cm和2.3cm,体积缩小率分别为16.9%,59.5%,71.3%,90.3%和90.3%,12个月后≤1.7cm者(体积缩小96.1%)占58.8%(435/740)。两组

  • 标签: 子宫肌瘤 微创技术 射频热凝固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经阴道骶骨阴道固定术治疗中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子宫切除术后及需行子宫切除术的中盆腔脏器脱垂患者5例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病率,术后排尿情况,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C点位置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注,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36.2±34.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55.3±27.8)mL,术中无一例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第1天晨起拔除尿管后均自解小便顺利;1例患者同时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术,术后第2天发生不全肠梗阻,予对症治疗,术后12d肠功能完全恢复出院。另外4例患者于术后48h内恢复排气,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5.4d。术后即刻、术后8周随访时C点测量值均在-6cm以上,客观治愈率为100%,亦无一例患者发生阴道前后、壁膨出。结论改良经阴道骶骨阴道固定术为中盆腔脏器脱垂的手术,具有利用人体自然通道、阴道轴向不发生改变、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创伤小及恢复快等优势。

  • 标签: 中盆腔脏器脱垂 经阴道 骶骨阴道固定术
  • 简介:患者女性,26岁,因"阴道流血1d"于2011-04-22入本院。病史采集:LMP为2010-09-06。1d前(孕龄为32+4孕周)出现阴道流血,无腹痛。本次妊娠后即接受卧床保胎治疗,于2010-11-09行宫颈息肉摘除术,2010-12-28行宫颈内口环扎术,术后予继续保胎及抗感染治疗,自述孕期阴道分泌物较多。

  • 标签: 血栓性静脉炎 感染性 宫颈息肉摘除术 宫颈内口环扎术 盆腔 阴道流血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医源性子宫动、静脉瘘(AVMs)的诊断及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UAE)对其治疗价值的评估、监测研究.方法选择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例医源性子宫AVMs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子宫形态及病灶区二维声像图、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显像和频谱特点,测定收缩期峰值速率(PSV)和阻力指数(RI),分析其经血管造影确诊的医源性子宫AVMs的临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特征及UAE治疗的近、远期疗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8例患者在血管造影及UAE治疗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为子宫AVMs,其主要声像特征为宫壁均见单发类圆形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显示无回声区内有丰富混叠血流信号充填;CDFI频谱显示,低阻高速血流,静脉血流动脉化频谱.所有患者在UAE治疗后2d内出血停止.对其随访7~42个月(平均为27个月)的结果显示,均未复发出血,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异常声像.本组2例患者治疗后正常受孕.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医源性子宫AVMs的诊断及UAE对其治疗价值的评估监测有重要价值.UAE治疗医源性子宫AVMs的近、中期效果好,治疗后仍可能生育,其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医源性子宫动、静脉瘘 彩色多普勒超声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恶性肿瘤的治疗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本院产科分娩的妊娠期合并恶性肿瘤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乳腺癌为6例(30.00%),宫颈癌为5例(25.00%),肝癌为3例(15.00%),卵巢癌为2例(10.00%),甲状腺癌为2例(10.00%),鼻咽癌为1例(5.00%),颅内恶性肿瘤为l例(5.00%)。妊娠期合并恶性肿瘤发生率为0.24%(20/826i)。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结果、孕期和产后治疗情况,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生后1minApgar评分及有无畸形等,并电话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截至2012年4月(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20例患者中,放弃妊娠行引产术为6例(30.00%),继续妊娠的14例(60.00%)患者中,孕期接受化疗者为4例,孕期行肿瘤手术治疗者为4例;剖宫产为1i例,阴道分娩为3例。新生儿分娩时胎龄为30“~39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为(1380~3200)g,无一例新生儿窒息和畸形发生。结论妊娠期合并恶性肿瘤以乳腺癌和宫颈癌最为常见。治疗应根据肿瘤分期、妊娠时间、孕妇意愿(是否继续妊娠)等因素综合考虑后,进行个体化治疗。中、晚孕期可相对安全地对部分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并使用相对安全的化疗药物。

  • 标签: 妊娠 恶性肿瘤 化疗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29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胎盘植入分度标准参照《诊断病理学》(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本组29例患者中,在分娩即刻及分娩后确诊为胎盘植入的患者为89.66%(26/29),仅3例(10.34%)为分娩前确诊。本组Ⅱ。以上胎盘植入患者占72.41%(21/29),I°为27.59%(8/29)。本组仅8例(27.59%)胎盘植入患者根据病史及体征确诊,另外21例(72.41%)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3例分娩前确诊断的患者中,2例借助MRI确诊。本组因胎盘植入导致的产后出血(PPH)发生率高达82.76%(24/29),出血量超过1000mL为16例(55.17%,16/29),其中3例(12.50%,3/24)因PPH行急诊子宫切除术,2例(8.33%,2/24)行局灶切除术。24例87.5%(21/24)综合治疗后,87.5%(21/24)植入胎盘组织于产后3个月内排出,另3例在产后3~6月内排出。本组无一例产妇死亡。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可提高胎盘植入的分娩前、后确诊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跟踪观察将有助于动态判断胎盘植入的转归。手术及药物联合治疗有助于提高胎盘植入患者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胎盘植入 诊断 治疗
  • 简介:围生期缺血性脑卒中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脑梗死,是导致儿童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伴随神经影像学和新生儿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其认识的逐渐深入,围生期缺血性脑卒中已经作为一种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但是,围生期缺血性脑卒中有别于其他年龄组脑卒中,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围生期 临床研究 神经功能障碍 儿童时期 神经影像学
  • 简介:目的探讨术后采用双腔导尿管自制改良模具在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因先天性阴道缺如拟行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术中采双腔导尿管自制的改良模具的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性生活患者为6例,无性生活为9例。术后对其均采用双腔导尿管自制的改良模具进行阴道扩张冲洗。对患者的阴道形成良好率、明显疼痛感、使用医从、性生活满意度及相关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5例(100.0%)患者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及双腔导尿管自制改良模型的制作均成功。对其术后随访6~12个月,15例中14例(93.3%)坚持使用双腔导尿管自制的改良模具,阴道形成均良好,使用医从好,仅1例(6.7%)因未坚持采用导尿管冲洗扩张而出现阴道中段狭窄。15例(100.0%)患者使用双腔导尿管自制的改良模具时均无明显疼痛感,并且无相关并发症发生。6例(100.0%)有性生活患者随访期间性生活均满意。结论采用双腔导尿管自制的改良模具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无需特殊制作即可使用,患者术后佩戴无痛苦,使用医从高,术后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双腔导尿管 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 改良 阴道模型
  • 简介:患儿1男,12岁4个月,体重为36kg。因"变态反应性皮炎"于2012-03-31入本院治疗。病史采集:5+年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凝视、口吐白沫及意识丧失等(具体不详),本院就诊,EEG等检查诊断为癫痫,院外口服药物治疗,但症状控制不佳。4+周前(2012-01-11)因癫痫发作于本院门诊就诊,

  • 标签: 拉莫三嗪 渗出性 多形性 变态反应性皮炎 红斑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T细胞(Treg)及其转录因子Foxp3在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I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诊治的35例IM患儿的外周静脉血标本(每例患儿分别采集2个)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标本采集时期分为IM急性期组(n=35)和IM恢复期组(n=35)。选择同期于本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35例健康儿童的外周静脉血标本(每例儿童采集1个)为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分别检测3组血样标本中CD3+,CD3+CD4+,CD3+CD8+,CD4+CD25+Treg表达率及Foxp3mRNA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IM患儿与健康儿童的年龄及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IM急性期组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4+/CD8+和CD4+CD25+Treg测定结果分别与IM恢复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急性期组Foxp3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与IM恢复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IM恢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急性期组CD4+CD25+Treg与Foxp3m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823,P〈0.05)。结论IM急性期存在明显免疫失衡,即CD3+CD8+明显增高,CD3+CD4+及CD4+/CD8+明显降低,其免疫失衡原因可能是由于CD4+CD25+Treg数量降低及其转录因子Foxp3表达下调导致的免疫抑制功能不足所致。

  • 标签: FOXP3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的自然关闭率及口服布洛芬干预的利弊。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因“早产儿/新生儿肺炎、发绀”入院,生后15h~24d经心脏彩超确诊为PDA的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n=61,确诊后立即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治疗,首剂为10mg/kg,24h,48h后再分别给予5mg/kg;治疗(72~96)h后复查心脏彩超],安慰剂组[n=35,确诊后立即给予生理盐水口服,首剂为1mL/kg,24h,48h后再分别给予0.5mL/kg;(72~96)h后复查心脏彩超。对仍存在PDA的患儿,则按照治疗组方案治疗,(72~96)h后再复查心脏彩超](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及治疗前彩超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治疗后复查心脏彩超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治疗组全部患儿,治疗组足月儿、非症状PDA儿、不合并其他心脏病患儿、出生72h内确诊为PDA患儿的动脉导管关闭率(分别为88.5%,91.3%,92.9%,89.6%及93.0%)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同类患儿(62.9%,50.0%,68.0%,60.7%及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产儿、症状PDA儿、合并其他心脏病患儿、出生72h后确诊为PDA患儿的动脉导管关闭率(分别为86.8%,78.9%,84.6%及77.8%)分别与安慰剂组的同类患儿(71.4%,50.0%,71.4%及5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早产儿与足月儿、症状与非症状PDA患儿、合并其他心脏病与不合并其他心脏病患儿、出生72h内确诊与出生72h后确诊的PDA患儿的动脉导管关闭率组内比

  • 标签: 布洛芬 动脉导管未闭 婴儿 新生
  • 简介:结构游戏是幼儿通过操作各种材料进行物体构造的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感知、思维和创造等能力,培养幼儿细心、耐心、独立、坚持、与伙伴合作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体育活动的基本动作是跑、跳、跨、钻、平衡等,目标是以激励幼儿参加体育活动为起点,提高运动中的主动、积极性、创造为基点,增强幼儿身体适应能力为终点。

  • 标签: 游戏 体育活动 适应能力 个性品质 幼儿
  • 简介:1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方网站→办事服务→便民查询→新闻出版机构查询→连续型电子期刊管理(http://www.gapp.gov.cn/zongshu/servicesearchListej.shtml?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查询方式 电子版 医学杂志 权威 临床
  • 简介:目的检测变态反应哮喘产妇新生儿脐血的氧化应激状态,及与嗜碱性粒细胞释放介质能力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住院分娩的16例妊娠前有变态反应哮喘史产妇(哮喘产妇组)和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产妇18例(正常产妇组)的新生儿脐血中提纯嗜碱性粒细胞,采用粉尘螨及甘露醇刺激,测定嗜碱性粒细胞CD63及白细胞介素(IL)-4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3-硝基酪氨酸(3-NT)的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孕妇的年龄、分娩方式、分娩孕龄及新生儿脐血采集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粉尘螨及甘露醇刺激哮喘产妇组新生儿脐血嗜碱性粒细胞CD63的表达高于正常产妇组(215.59±47.15vs.11.33±3.26,233.65±51.25,12.98±3.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1,8.97;P〈0.01);所释放的IL-4亦高于正常产妇组[(3.27±0.40)pg/mLvs.(1.78±0.48)pg/mL;(3.56±0.47)pg/mLvs.(1.92±0.52)p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3.61;P〈0.01).哮喘产妇组的产妇外周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中3-NT的含量均高于正常产妇组[(443.86±95.20)μg/mLvs.(288.17±57.23)μg/mL;(474.69±92.55)μg/mLvs.(273.7±68.09)μ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2.79;P〈0.01).IL-4水平与新生儿脐血中3-NT的含量相关(r=0.607,P〈0.05;r=0.619,P〈0.05).结论哮喘中,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的刺激均与氧化应激有关,这可能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 标签: 变态反应性哮喘 氧化应激 嗜碱性粒细胞 脐血 白细胞介素
  • 简介:患者女性,39岁。因"产后12年,复发性流产2次",于2011-08-12入本院。病史采集:G3P1,平素月经规律,(5~7)d/(28~32)d,量中等,无痛经史。2002-09-12足月顺产1女婴,现体健。产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2007年7月取出IUD后准备生育第2胎。2009年7月,

  • 标签: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 复发性流产 血型不合 产后放置宫内节育器 RH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