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我园的“十二五”课题旨在以开展集体音乐教育活动和幼儿园一日音乐活动为基础,对我园音乐教育活动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丰富的音乐活动内容、形式和在一日活动中通过音乐激发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教师对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深入认识和组织能力,也是老师们专业成长的一个必修过程。因此,园领导本着以“研”促“教”的目的,结合本园课题组织了一周多的音乐观摩教学活动。

  • 标签: 教育活动 组织能力 幼儿园 活动内容 教学活动 音乐
  • 简介:子痫前期(PE)是围生期母婴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终止妊娠是其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预测和诊断PE的生物学标志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过去10年对PE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生物学标志物在PE预测、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总结了目前最新及最有可能用于临床预测和诊断PE的生物学标志物进行综述如下。

  • 标签: 子痫前期 生物学标志物 预测
  • 简介:胎儿先天畸形是指胎儿由于内在发育异常而引起的器官或身体某部位的形态学缺陷。大部分产前诊断为胎儿先天畸形的孕妇选择接受人工终止妊娠术治疗。终止妊娠后患者可出现焦虑、抑郁和悲伤情绪,而持续长时间或高水平的悲伤情绪常与缺乏有效社会支持有关。目前,对胎儿先天畸形终止妊娠后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主要集中于生理方面。作者拟就国外对胎儿先天畸形终止妊娠女性的心理影响和社会支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 标签: 胎儿先天畸形 妊娠 心理 社会支持
  • 简介:“老师,我们的小孩在家从不生病,自从上学一直生病”、“老师,我们家宝宝从开学到现在已经住过几次医院了”、“老师,我们家孩子生病刚好,来上了几天学又生病了。”——面对家长的抱怨和责备,我一方面要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另一方面就是要做好保育方面的工作。

  • 标签: 秋冬季 幼儿 老师 家长 幼儿园 入园
  • 简介:事件描述:一次餐活动时间,我和孩子们讨论“什么玩具最好玩?”的话题。因为是餐的十分钟左右,只有十几个孩子吃完了自己的午餐围坐在我的身边。彬彬说:“我最喜欢玩美食屋了,有很多好吃的。”璐璐说:“我最喜欢玩管子了。”又一旁的锋锋说:“我喜欢雪花片。”这时,有一个声音说:“老师,现在给我们玩一玩吧!”我一下愣住了,

  • 标签: 数学教育 餐后 生活 引发 活动时间 孩子
  • 简介:患者女性,23岁。因“妊龄为34孕周、阴道流液14h、超声发现FGR”,于2012—02—0122:48pm急诊转入本院产科。病史采集:G3P1,LMP为2011-06—07,EDC为2012—03—14。平素月经规律,未定期产前检查。自述妊龄约为30孕周时外院发现血糖增高(最高为21mmol/L),未正规治疗。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期糖尿病 文献复习 死胎 阴道流液 病史采集
  • 简介:对新生儿窒息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认为,影响重度窒息新生儿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心肌损害和脑病。近年来,窒息合并心肌损害,虽已被国内众多学者所关注,但国内有关新生儿窒息引起心肌损伤研究较多的是,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变化,而对心脏彩超在提示重度窒息新生儿心脏损伤的重要作用,尤其对并发脑损伤患儿,

  • 标签: 新生儿重度窒息 脑损伤后 超声心动图 临床意义 新生儿窒息后 重度窒息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发生口腔黏膜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少HD-MTX治疗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并采用CCLG-ALL2008化疗方案治疗的儿童ALL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国家卫生和计划委员会《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的规定,并得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记录其年龄、性别、临床分度、漱口液的选择等口腔黏膜炎相关因素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受试对象中,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为14.5%(29/200);发生部位以颊部最为常见,占41.4%(12/29);口腔黏膜炎严重程度以Ⅱ度最多,占41.4%(12/29);漱口液的选择是发生口腔黏膜炎的影响因素[OR=2.450,95%CI(1.038-5.784),P=0.041]。结论HD-MTX治疗儿童ALL,应加强对患儿的口腔护理,并重视对漱口液的选择。

  • 标签: 甲氨蝶呤 口腔炎 前体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TVS)检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高危人群的宫颈长度及漏斗样变是否可预测PPROM的发生。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住院的68例PPROM高危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是否发生PPROM,将其分为发生PPROM组(n=28)与未发生PPROM组(n=40)。所有受试者均进行TVS,检测宫颈长度及漏斗样变发生情况。统计学分析两组孕妇宫颈长度及宫颈漏斗样变率差异,并分析不同宫颈长度及漏斗样变率预测PPROM的准确性及其与PPROM发生的关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及入组时孕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发生PPROM组孕妇的宫颈长度显著短于未发生PPROM组,而宫颈漏斗样变率,则显著高于未发生PPROM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73,5.909;P〈0.05)。②宫颈长度越短及宫颈漏斗样变率越高,预测发生PPROM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逐渐升高,宫颈长度〈5mm或75%〈宫颈漏斗样变率≤100%,对预测PPROM的特异度(97.2%及96.3%)及阳性预测值(79.6%及76.3%)最高,并且与PPROM的发生关系最密切(OR=6.47,95%CI:1.33~38.21,P〈0.05;OR=5.80,95%CI:1.11~30.22,P〈0.05)。结论TVS检测宫颈长度及宫颈漏斗样变,可有效预测PPROM高危人群是否发生PPROM;其中宫颈长度〈5mm及宫颈漏斗样变率〉75%,对发生PPROM的预测价值最高。

  • 标签: 经阴道超声波检查 未足月胎膜早破 子宫颈 预测
  • 简介: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和卡前列甲酯栓在绝经妇女取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contraceptivedevice,IUD)时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法,将2003年7月至2008年11月498例绝经妇女按照取宫内节育器时采取措施不同分为4组:A组(n=148)应用戊酸雌二醇;B组(n=117)取器前应用卡前列甲酯栓;C组(n=130)取器前应用戊酸雌二醇配伍卡前列甲酯栓;对照组(n=103)取器前不使用任何药物。结果取宫内节育器效果:A,B,C组取宫内节育器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组成功率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采取戊酸雌二醇配伍卡前列甲酯栓措施的取器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单独应用戊酸雌二醇或卡前列甲酯栓。

  • 标签: 戊酸雌二醇 卡前列甲酯栓 绝经后妇女 宫内节育器
  • 简介: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6h和22h进行挽救性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6月至2008年11月在本院进行的共31个完全受精失败的IVF周期为研究对象。其中2004年6月至2007年8月共计15个完全受精失败的IVF周期,对所有成熟二级卵母细胞(MⅡ卵子)在受精22h后进行挽救性ICSI(纳入22h组);2007年8月至2008年11月共计16个完全受精失败的IVF周期,对所有MⅡ卵子在受精6h后进行挽救性ICSI(纳入6h组)。对两组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移植(ET)数和临床妊娠率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征得该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6h组的受精率(77.8%,70/90)显著高于22h组(47.5%,58/1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O.01);6h组的卵裂率(98.6%,69/70)显著高于22h组(79.3%,46/68),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6h组的临床妊娠率(43.8%,7/16)显著高于22h组(0,0/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IVF失败6h后进行挽救性ICSI可获得更好的受精率、卵裂率和临床妊娠率。

  • 标签: 体外受精 受精失败 挽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第二极体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儿生早期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于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96例足月、广西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脐带血G-6-PD酶活性定量测定结果,将96例新生儿分为G-6-PD缺乏组(n=31)和G-6-PD正常组(n=65)。统计学比较两组新生儿生3h内,生第1、2、3天TSB含量,TSB上升速率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分析两组新生儿生3h内TSB含量与生第1、2、3天TSB含量及TSB上升速率间相关性。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母亲年龄、自然分娩率、催产素使用率、开始排胎便时间及胎便排完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G-6-PD缺乏组新生儿性别构成比(男性74.2%、女性25.8%)与G-6-PD正常组性别构成比(男性52.3%、女性4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8,P=0.041)。2G-6-PD缺乏组新生儿生3h内及生第1、2、3天TSB含量,TSB上升速率,以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2.7±0.6)mg/dL,(6.6±1.7)mg/dL,(10.4±2.2)mg/dL,(12.3±2.3)mg/dL,(0.14±0.04)mg/(dL·h),45.2%]均显著高于G-6-PD正常组新生儿[(2.4±0.4)mg/dL,(5.8±1.4)mg/dL,(9.2±2.0)mg/dL,(11.0±2.6)mg/dL,(0.12±0.04)mg/(dL·h),10.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9、2.540、2.648、2.274、2.659,P〈0.05;χ^2=14.527,P=0.000)。3G-6-PD缺乏组新生儿生3h内TSB含量与生第1、2、3天TSB含量及TSB上升速率间均分别存在正相关关系(r=0.393、0.619、0.596、0.549,P=0.029、0.000、0.001、0.001);G-6-PD正常组新生儿生3h内TSB含量与生第1、2、3天TSB含量及TSB上升速率间均分别存�

  • 标签: 葡糖磷酸脱氢酶缺乏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胆红素 婴儿 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