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P)在尿路结石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对5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摄取腹部仰卧位平片,准备好腹部压迫带行腹部加压后,静脉注射76%泛影葡胺造影剂,注射完后分别于7min、15min、30min各拍肾区平片一张,解压后马上再拍腹部仰卧位平片,每次拍片嘱患者憋气;拍完后由两位以上放射科医师对拍摄的X光片进行对比分析,作出初步诊断。结果5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其中肾结石18例、输尿管结石26例、膀胱结石8例、尿道结石4例。结论通过X线对泌尿系结石患者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确定结石的位置、了解有无阴性结石及观察肾脏的功能;因其简便易行,临床诊断价值高,对尿路结石的诊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目前检查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方法之一。

  • 标签: 尿路结石 静脉肾盂造影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静脉尿路造影、B超在诊断输尿管不同部位结石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1年12月经临床确诊的输尿管结石共138例,进行B超检查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或结石小于0.5cm时B超确诊率不如静脉尿路造影。结论在临床尿路结石病例诊断中,我们既要知道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优势,又要了解其缺陷。故在临床诊断中二者结合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静脉尿路造影 B超 对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CT尿路造影术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与操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155例,进行CT尿路造影术(CTU),通过多平面的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图像等处理技术,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U诊断输尿管结石60例,肾结石70例,肾动脉狭窄5例,与病理诊断结果基本相同,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为100%。病理诊断为10例肾癌中CTU诊断9例;5例膀胱癌中CTU诊断为4例;25例肾肾动脉狭窄中CTU诊断为19例;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96.8%、70.6%和89.9%、85.7%和92.5%。结论CT尿路造影术的优点为扫描速度快、重见功能强、后期处理图像清晰,更好的提高了肾、输尿管和膀胱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CT尿路造影术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几种静脉肾盂造影前肠道准备方法。方法对300例年龄16—78岁准备行静脉肾盂造影的患者所应用的肠道准备方法进行分析,观察肠道清洁效果,以及他们对所用的肠道清洁方法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常规清洁灌肠90例,有82例肠道清洁效果为合格,合格率为91.11%;不良反应15例,其发生率为16.67%。口服番泻叶汁液160例,有157例肠道清洁效果为合格,合格率为98.12%;不良反应6例,其发生率为3.75%。口服甘露醇50例,有46例肠道清洁效果为合格,合格率为92%;不良反应6例,其发生率为12%。结论常规清洁灌肠、口服番泻叶汁液及口服甘露醇各有优缺点,但口服番泻叶汁液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尤其适合于老年患者及不能耐受使用其他方法的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数字胃肠下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与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对我科08-11年80例97条有临床检查指征的下肢静脉疾病的患者进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结果造影检查后表现正常的有7条,异常的有90条。结论数字胃肠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简单、安全、准确,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 标签: 数字胃肠机 顺行性 下肢静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加压静脉肾盂造影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07~2011年100例非加压静脉肾盂造影和2001~2007年100例加压法静脉肾盂造影,根据肾实质密度增加,输尿管全程显影,膀胱充盈显示时间等影像进行评价,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00例非加压患者中肾实质密度增加96例,输尿管全程显影68,膀胱充盈显示时间25~35min,100例加压患者中肾实质密度增加97例,输尿管全程显影93例,膀胱充盈显示时间14~20min。结论非加压法静脉肾盂造影作为一种改进的检查方法,是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的一项检查技术。

  • 标签: 非加压 静脉肾盂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实施换位清洁灌肠对肾盂静脉造影(IVP)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在我科进行清洁灌肠后行IVP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35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取左侧卧位,臀下置一次性橡胶中单。液面距肛门的距离40~60cm,温度39~41℃,同样的体位分三次灌入肥皂水。实验组采用三种变换体位(首先左侧屈膝位然后膝胸卧位最后取右侧屈膝位)的方式进行清洁灌肠后行造影比较2组患者拍片效果,根据影像学检查质量评定肠腔清洁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换位清洁灌肠能更彻底地清除肠腔内的气体,提高IVP的清晰度,为临床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

  • 标签: 换位 清洁灌肠 肾盂造影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离子型对比剂在造影中的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50例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行静脉肾盂造影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经验。结果150例静脉肾盂造影患者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选择合适的静脉、指导患者采用放松方法是保证静脉肾盂造影顺利完成的基础;严密的观察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强患者生命安全的保证。

  • 标签: 非离子型对比剂 静脉肾盂造影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找到与尿路上皮癌抗原1(UCA1)表达强度相关的临床病理学参数,为该基因在膀胱癌发生或进展中的功能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逆转录PCR检测83例尿路上皮癌(膀胱癌48例.肾盂癌23例,输尿管癌12例)组织中UCA1的表达强度,同时用Northern印迹法分别检测3例尿路上皮癌(3种癌各1例)的UCAI表达。用Svearman’s非参数分析研究UCA1表达强度与4个临床病理学参数(患者性别。肿瘤分期、分级及数量)的相关性。按照4个临床病理学参数将尿路上皮癌分为不同亚组。用Mann—Whitney检验来比较UCA1在不同亚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UCA1在83例尿路上皮癌中总体表达率达84.3%(70/83),在3种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5.4%(41/48)、83.3%(10/12)、82.6%(19/23)。UCA1表达强度与肿瘤分级有相关性,相关系数0.269(P=0.014),且高级别肿瘤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低级别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而患者性别、分期及肿瘤数量与UCA1表达强度均无相关性。结论UCA1与尿路上皮癌分级的显著相关性说明该基因可能与尿路上皮癌的进展有关,对此需要更深入的功能学研究加以证实。

  • 标签: 尿路上皮癌抗原1 尿路上皮癌 癌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尿路刺激征患者内科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多饮水,可饮白开水或糖水,使尿量增多以冲刷尿路,减少炎症分泌物对膀胱刺激,这对减轻尿路刺激征是重要措施之一。另外,分散病人注意力,听音乐、做松弛术或与病人谈话,可使排尿次数减少。体温>39℃时,应进行物理降温,酒精擦浴,冰袋放在大血管处,必要时可按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 标签: 尿路刺激征 内科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儿童尿路感染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高热、头痛、腰痛的患儿遵医嘱应用解热镇痛剂缓解症状。对尿道刺激症状明显者,酌情应用654—2等抗胆碱药或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以减轻尿路刺激症状。保持外阴部清洁。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进行尿培养,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在送检尿标本时避免污染,常规清洁消毒外阴,取中段尿,婴幼儿用无菌尿袋收集尿标本。

  • 标签: 儿童 尿路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上尿路结石的处理。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处理。结论结石<0.6cm,光滑,无尿路梗阻、感染,纯尿酸石及胱氨酸结石可先采用排石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shockwavelithotripsy,ESWL),与腔内技术相结合已可以治疗大部分上尿路结石。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组临床常有中药对尿路结石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把2008年1月1日-2011年9月30日期间,我院共收治的160名泌尿系统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给予三组不同药物治疗,同时观察患者的预后。采用Ridit检验和生存分析等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之间的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采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为B组疗效优于A组疗效(P<0.01),C组疗效优于A组疗效(P<0.01),B与C组疗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B组结石排出时间最短,A组和C组之间排出时间相差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法检测统计量2=22.408,P<0.001。结论三金排石汤配合体外震波碎石法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效果最好。

  • 标签: 随机对照实验 尿路结石 生存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