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对于肢体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微波高温原位灭活保肢术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将 126例肢体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微波高温 原位灭活保肢术进行治疗,将荷瘤骨断和正常组织进行分离实施原位热灭活,并针对热灭活骨段 进行加固治疗,使其能够充分满足患者的使用需求。观察 3年后肿瘤患者的存活情况。结果:肢体恶性骨肿瘤患者存活 86例,占比 68.3%。术后 42例( 33.3%)患者出现局部复发; 28例( 22.2%)患者需截肢; 23例( 18.25%)患者在术后出现骨折; 7例( 5.6%)患者出现深部感染。肩胛骨、锁骨、跟骨患者术后功能无影响;股骨径股骨肱骨肿瘤患者在术后对于两端大关节功能不影响;胫骨中段肿瘤患者,具有良好的负重功能。结论:通过上述结果进行分析,对于肢体恶性骨肿瘤患者采用微波高温原位灭活技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且术后患者康复状态良好,并发症较少, 功能恢复良好 。

  • 标签: 肢体,恶性骨肿瘤,原位灭活技术,微波高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阴道细菌检验中应用细菌培养以及 PCR检验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诊断、治疗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 80例,统计患者入院时间为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患者入院后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检验,在检验过程中分别应用 PCR检验与细菌培养,进行两种检验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种检验方式下的阳性检出率, PCR检出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 P<0.05;且 PCR检验结果表示,各菌种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在阴道细菌检验中选择 PCR检验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操作简单便捷,能够明确患者炎症感染情况,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细菌检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疾控中心 ELISA和 TRUST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展开分析探讨 。方法 选取我院

  • 标签: 梅毒 ELISA法 TRUST法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食源性疾病应用常规检测及基因芯片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5月至 2020年 5月我中心收到 84例食源性疾病患者的样本,依据检测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检测方法以常规检测为主,试验组检测方法以基因芯片为主,分析两组检测时间与检测阳性率。结果:试验组共检测出 49例病原菌,其中 1例大肠埃希菌, 26例痢疾杆菌, 7例副溶血弧菌, 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 12例沙门菌,检出率为 58.33%;对照组共检测出 27例病原菌, 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 3例副溶血弧菌, 18例痢疾杆菌, 4例沙门菌,检出率为 32.14%,试验组检出率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 P< 0.05;试验组检测时间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食源性疾病检测应用基因芯片能够快速诊断病原菌,诊断检出率高,实现疾病早期诊断,对于临床治疗起到十分重要作用。

  • 标签: 常规检测 基因芯片 食源性疾病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盐水交叉配血和凝聚胺交叉配血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5例。规范采集静脉血液5ml,将每份血液标本分为A、B两份,其中标本A采用盐水交叉配血,标本B采用凝聚胺交叉配血。观察主侧和次侧的阳性检出结果,比较凝聚胺中特异性凝集和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结果:两种方法在主侧阳性检出率上相近(P>0.05);凝聚胺在次侧的阳性检出率(16.92%)高于盐水(4.62%),有显著性差异(P<0.05)。凝聚胺交叉配血时,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交叉配血时采用凝聚胺能提高次侧阳性检出率,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短,可保证输血安全。

  • 标签: 交叉配血 盐水法 凝聚胺法 检出率 特异性凝集
  • 简介:摘要:中医养生康复强调“三因制宜”的运用,十二时辰养生正是在这样的中医理论支持下而发展起来的,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是“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动态观。随着逐步的发展逐渐形成中医时间医学的一部分,如能结合现代医学及各方学科给予系统专门的研究,发掘其精华,形成一个中国独特的时间医学体系,必将为大家所关注。

  • 标签: 十二时辰养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检验乙肝病毒血清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5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疑似乙肝患者 160例,于治疗前均采用化学发光、酶联免疫予以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比较乙肝病毒标志物检出情况。结果 经化学发光检测,其 HBeAb、 HBeAg、 HBcAb、 HBsAb、 HBsAg检出率均高于经酶联免疫检测的检出率, p< 0.05。结论 化学发光用于检验乙肝病毒血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并疾病的早期诊治意义重大。

  • 标签: 乙肝病毒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血清学检验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 (ECLIA) 与酶联免疫吸附 (ELISA) 检测艾滋病病毒 (HIV) 抗体的效果。 方法:选取 320例高危 HIV血液样本,均经 CLIA、 ELISA检测,将 HIV确认中心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 320 例高危 HIV 血液样本中 HIV 抗体阳性 9 例,阳性率为 2.81 %;在 9 例 HIV 抗体阳性血液样本中, CLIA 检测阳性 8 例, ELISA 检测阳性 7 例;在 311 例 HIV 抗体阴性血液样本中, CLIA 检测阴性 298 例, ELISA 检测阴性 296 例; CLIA 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高于 ELISA 。 结论:在 HIV 抗体检测中 CLIA 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高于 ELISA ,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艾滋病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高压氧治疗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10月期间接受高压氧治疗的100名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压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高压氧治疗后均有所好转,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出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多次与一次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 2016年 12月到 2017年 12月收治的 10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分别为 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多次根管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一次根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完善一周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98.00%,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96.0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一年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96.00%)和对照组患者( 96.00%)的差异不显著( P> 0.05)。结论:急性牙髓炎患者接受一次和多次根管治疗后,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为显著,且差异性不强,一次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一次法根管指标 多次法根管指标 急性牙髓炎 根管指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药物配伍是临床遣方用药的最基本途径,作者结合中医药基础知识,通过对临床常见的中药配伍方式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常用的方式主要有君臣佐使、七情等 10种单纯由中药组成的经典配伍方式,以及 1种随着医学事业发展所形成的目前越来越不可避免的中、西药物配伍方式。通过对这些大的方面的配伍方式学习我们能够更好的扎实配伍理论,灵活应用到临床。

  • 标签: 中药配伍 -临床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泌尿外科腔内手术导致的 腹腔高压症 (IAH)的原因、诊断及处理 进行分析研究 。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5 年1月~ 2019 年8月发现并处理IAH7例,其中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所致3例,膀胱镜不当操作所致1例,膀胱穿孔所致3例。所以患者均出现腹部明显膨隆,PCNL患者均出现气道压明显升高,其他病例无明显气道压升高。均采用超声引导下 腹腔高压症 置管持续引流为主的治疗。 结果:7例患者IAH均缓解,相关症状消失。 结论:泌尿科腔内手术发生的IAH多为冲洗液大量外渗引起,超声多可发现大量 腹腔高压症 积液,采用超声引导下 腹腔高压症 置管持续引流为主的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

  • 标签: 腹腔高压症 并发症 腔内手术
  • 简介:摘要:滋养肝肾是临床治疗妇科常用方法,这与女性的生理特征有关系。本文通过论述肝肾阴虚与妇科疾病的关系,指出了滋养肝肾法治疗妇科疾病临床用药原则和常用的方剂药材,现总结如下。

  • 标签: 滋养肝肾 妇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临床采血时采用改良静脉采血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 90 例入组,根据入选时间先后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老年患者采用传统采血,观察组老年患者采用改良静脉采血,对比两组患者采血期间的一次穿刺成功率、 舒适度与疼痛程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与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明显。 结论: 老年患者应用改良静脉采血后,采血效果更理想。

  • 标签: 老年患者 改良静脉采血法 一次穿刺成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部彩超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20171~2020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行腹部彩超检查,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门静脉主干内径及脾静脉主干内径大于对照组,门静脉血流量与血流速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门静脉内径<14mm、脾静脉内径10mm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显著高于门静脉内径14mm、脾静脉内径<10mm患者(P<0.05)。结论: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进行腹部彩超检查,能够提高疾病的诊断率,为该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腹部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脑卒中偏瘫应用高压氧、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对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8.01~2019.12本院接收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排列分为对照组30例,予Bobath康复训练;研究组30例,加用高压氧治疗。观察入院时、治疗后4周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NHISS评分较入院时降低、上肢FMA评分、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高压氧、康复训练联合治疗能够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促进其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高压氧 康复训练 上肢运动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PDCA 循环在预防职业暴露中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某三甲医院全体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数量及原因,并选取全体医护人员作为实施 PDCA 循环前的对照组对象。选取 2019 年实施 PDCA 循环后全院医护人员为研究组对象,对研究前后发生职业暴露的人数、职业暴露率、迟报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研究组职业暴露发生率( 6.52% )低于对照组( 4.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应用 PDCA 循环能有效控制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PDCA 循环法 职业暴露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围手术期患者中,利用音频视频开展术前健康教育,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度,对术中麻醉体位的配合度以及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3 月至 8 月进行硬膜外麻醉的 300 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我院自制的音频视频访视进行宣教和评估,对照组运用传统纸质版方式进行访视。对两组患者手术认知度,麻醉体位的配合度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认知度,麻醉体位的配合度,满意度均明显提高。 结论 围手术期患者对音频视频访视的可接受性高,有助于提高术前访视的效果。患者对手术的认知度,对术中麻醉体位的配合度,以及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均有明显的提高。

  • 标签: 音频视频访视法 术前访视 提高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