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干扰α1b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某医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20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2组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加用重组干扰α1b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d。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0%,高于对照组患儿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皮疹持续时间、口腔溃疡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重组干扰α1b治疗手足口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Α1B干扰素 手足口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感染了病毒性肺炎的新生儿采取重组干扰α1b雾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4月来由我院诊断为新生儿病毒性肺炎的192例患儿作为分析对象,每组分别96人。其中,对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对研究组患儿进行重组干扰α1b雾化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在咳嗽、气促、发热消失时间方面,研究组患儿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感染了病毒性肺炎的新生儿采取重组干扰α1b雾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病毒性肺炎 干扰素 雾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干扰&alpha;2b阴道泡腾胶囊对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宫颈HPV感染患者13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观察组患者于末次月经干净后3d,在阴道内放置重组干扰&alpha;2b阴道泡腾胶囊,每晚放置1粒,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患者不做任何处理,仅给予以定期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6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95.59%、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83.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干扰&alpha;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宫颈HPV感染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alpha 2b阴道泡腾胶囊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糜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干扰&alpha;2a栓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85例作为研究样本,以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采取保妇康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重组干扰&alpha;2a栓治疗。而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临床疗效以及HPV转阴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临床疗效以及HPV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即P<0.05。结论重组干扰&alpha;2a栓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学习研究。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alpha 2a栓 保妇康栓 慢性宫颈炎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干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进行治疗的8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均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应用&alpha;-1b干扰治疗,对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HBsAg转阴率、HBeAg转阴率及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AST、ALT等肝功能指标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干扰可有效降低其血清病毒水平,提高肝功能,有临床应用及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干扰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alpha;干扰对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7月该院78例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两组均为39例。其中B组采用常规治疗,A组则采用&alpha;干扰进行干预治疗,并分析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通过采用不同治疗方案,A组治疗疗效优于B组,两组对比具有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alpha;干扰对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不良症状,提升治疗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 标签: 干扰素 慢性乙型肝炎 e抗原阴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测γ干扰(INF-γ)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赣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确诊结核性胸腔积液34份和各种恶性胸腔积液标本30份,离心取上清液1至2ml放置零下80度冰箱保存,并一次性检测其γ干扰值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中γ干扰比恶性胸腔积液中γ干扰水平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胸腔积液中γ干扰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采用感染苏联合炎琥宁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从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中截取6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经过数字随机分配,66例患者最终为观察组(34)和对照组(32例)两组。观察组患者实施联合用药治疗,即干扰联合炎琥宁,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干扰治疗,待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应用干扰联合炎琥宁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97.1%;对照组患儿应用干扰治疗的有效率为75.0%,就此次研究所采用的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而手足口并中应用干扰联合炎琥宁治疗效果好,有效地促进了患儿的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干扰 炎琥宁 手足口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恩度在恶性胸腹腔积液治疗中的近期疗效,评价其局部灌注给药的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60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3组,恩度单药间断给药组(A组60mg/次,第1,4,7天),恩度单药连续给药组(B组30mg/次第1-6天),对照组(C组单纯胸腹腔置管引流),评价近期疗效、患者生活质量(QOL)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CR4例(1/5,20%),PR5例(1/425%),SD6例(3/10,30%),PD5例,(1/4,25%);B组CR6例(3/10,30%),PR10例(1/2,50%),SD3例(3/20,15%),PD1例(1/20,5%)。客观缓解率A组45%,B组80%,B组较A组客观缓解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腹水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A组47天,B组63天,B组较A组胸腹水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改善率A组50%(1/2),B组为85%(17/20),B组较A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耐受性良好。结论恩度胸腹腔灌注给药能较好地控制恶性胸腹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 恶性胸腔积液 恶性腹腔积液 腔内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患者采用干扰栓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是否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的70例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患者,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人。对照组只服用阿奇霉素,而实验组采用干扰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方案,并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论采用干扰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7.14%、阴道清洁度I级82.86%,而只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7.14%、阴道清洁度I级37.14%,无论是疗效还是阴道清洁度,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干扰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效果更加显著,可以在临床做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干扰素栓 阿奇霉素 宫颈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干扰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对参照组患者予以干扰栓治疗,对实验组患者予以干扰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病原体转阴率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高,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与参照组相比较,明显较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予以干扰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有效的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复发率,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 标签: 干扰素栓 阿奇霉素 衣原体 支原体 宫颈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alpha;-2b对乙型肝炎患儿HBV-DNA阴转率、TBIL、ALT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大盘2015年在我院就诊的80名乙型肝炎患儿,将患儿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名患儿。对照组患者服用拉米夫定,一次0.1g,一日1次,连续治疗一年。观察组患者给予干扰&alpha;-2b治疗,皮下或肌内注射,3~6×106IU/日,连用四周后改为3次/周,治疗时间为1年。结果对照组患儿经过6个月的治疗HBV-DNA阴转率为15%,治疗一年HBV-DNA阴转率为5%。观察组患儿经过6个月的治疗HBV-DNA阴转率为52.5%,经过一年的治疗HBV-DNA阴转率为37.5%。两组患儿治疗后HBV-DNA阴转率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的TBIL、ALT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TBIL、ALT指标下降的幅度比较大,两组患者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alpha;-2b治疗乙型肝炎患儿具有明显的疗效,患儿的HBV-DNA阴转率明显的提高,TBIL、ALT显著的下降。

  • 标签: 干扰素&alpha -2b 乙型肝炎患儿 HBV-DNA阴转率 TBIL ALT
  • 简介:目的探讨冷冻联合干扰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辽宁省某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冷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冷冻联合干扰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RLU/CO值。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RLU/CO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RLU/CO值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RLU/CO值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更显著,2组患者治疗后RLU/CO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冻联合干扰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冷冻 干扰素 慢性宫颈炎 人乳头状瘤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伴尖锐湿疣患者应用干扰与胸腺五肽治疗对其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从我县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治疗的2015年9月-2017年1月的艾滋病伴尖锐湿疣患者中抽取出6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对60例艾滋病伴尖锐湿疣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微波凝固术和干扰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微波凝固术后应用干扰与胸腺五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复发率是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3%、对照组的复发率是16.7%,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和复发率之间的比较上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伴尖锐湿疣患者应用干扰与胸腺五肽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情复发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尖锐湿疣 艾滋病 胸腺五肽 干扰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对阑尾炎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促进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6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阑尾炎切除手术并且在术后造成切口感染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术后处理方法,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手术切口处喷洒重组表皮生长因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清洁程度、肉芽生长情况、切口感染、以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肉芽形成时间为(3.4±1.1)d,切口愈合时间为(9.8±2.6)d,对照组患者的切口肉芽形成时间为(4.9±1.5)d,切口愈合时间为(11.9±2.9)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清洁程度较高,并且切口处的肉芽组织生长速度快。结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能够显著促进阑尾炎术后患者感染切口的愈合,对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阑尾炎 术后感染 切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与重组血小板生成应用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38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使用重组血小板生成结合常规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而研究组则是使用重组血小板生成结合减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展开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小板上升水平高于参照组的(P<0.05);且血小板水平上升时间短于参照组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的,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使用重组血小板生成结合减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展开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激素副作用明显减少,重要脏器出血不良事件发生减少。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糖皮质激素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评价重组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变化。方法将2015年8月到2016年7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时段内来我院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观察组24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性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脑利钠肽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心功能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重组脑利钠肽治疗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优化心功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选用。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心功能变化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脑利钠肽(rhBNP)与左西孟旦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一般资料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110例,依照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5例)采取硝普钠和多巴酚丁胺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55例)采取重组脑利钠肽联合左西孟旦急性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NTpro—BNP,LVEF,以及呼吸困难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NTpro—BNP,LVEF,以及呼吸困难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Tpro—BNP,LVEF,以及呼吸困难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脑利钠肽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可使患者的心肌细胞损伤得以显著改善,使患者心功能得以有效提升,进而使其呼吸困难症状得以缓解。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左西孟旦 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大枣,有谁没吃过?又有谁一年到头都吃它?总之,人的一生与枣息息相关。大枣,又称红枣、枣子,系鼠李科枣属落叶乔木。原产于我国,在我国的栽培已具悠久历史。考古学家从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枣核化石,说明枣在我国已有8000年历史。自有人类以来,枣与人便结下不解之缘,人类以枣果腹,

  • 标签: 大枣 维生素 天然 落叶乔木 鼠李科 考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