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安徽省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亡数据质量,为进一步改进数据质量和提高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安徽省2013~2014年24个全国疾病监测点数据,采用报告及时率、审核及时率、身份证号码填写率、多死因链填写率、粗死亡率、可靠性、根本死因编码准确性等指标评价数据质量。结果24个国家死因监测点平均报告及时率为76.83%,审核及时率为96.24%,身份证号码填写率为61.85%,多死因链填写率为52.81%,粗死亡率为6.24‰,83.44%死者生前最高诊断单位为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69.36%死者生前最高诊断依据可靠,常见根本死因编码错误率为3.49%。除审核及时率2014年与2013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所有指标2014年均高于2013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多死因链填写率、可靠性依据的比例、根本死因编码正确率农村高于城市外,除报告及时率皖中高于皖南和皖北,报告及时率和身份证号码填写率新增监测点高于老监测点外,其余所有指标2014年均高于2013年,城市高于农村,皖北高于皖南和皖中,老监测点高于新增监测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疾病分类上,慢性病的诊断可靠性最高,其次为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疾病,伤害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安徽省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质量在不断提高,但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应根据差异特点,将重点性督导、培训与常规督导、培训相结合,完善死因监测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数据质量。

  • 标签: 死因监测 疾病监测系统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全面的检查以及积极的进行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并采用动态颅内压监测设备动态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脱水药物的使用。将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58例患者,出现6例死亡,占10.34%;术后半年随访,良好32例,占55.17%;轻度残疾13例,占2.41%;重度残疾7例,占12.07%。结论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监测中的应用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而及时适宜的脱水药物的使用,使临床的治疗更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损伤 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在临床医学等医疗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也是越来越突出。除此之外,在床边血液净化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就简单的以这一成绩为例,具体的探讨一下在应对这一医疗技术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并且采取实验的方式证明了这一结论。

  • 标签: 血液灌流 药物中毒 观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3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麻醉,另63例为研究组应用麻醉深度监测技术,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知晓率、术中体动发生率及麻醉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组麻醉用药剂量、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留观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在临床上应用麻醉深度监测技术,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麻醉深度 监测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当中,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是基础,监测则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先行。感染是医院都要常抓不懈的问题,疾控中心作为实施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单位,加强感染问题的预防、控制更是其职责所在。

  • 标签: 医院感染 监测 预防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医院灭菌效果,为完善医院灭菌合格率提供依据。方法本次检测围绕压力蒸汽灭菌器对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开展检测。监测结果参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相关监测方法标准及仪器使用标准。结果在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中,经B-D测试、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我院使用的山东新华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合格率达100%;结论本院整体灭菌状况非常良好。

  • 标签: 压力蒸汽灭菌 效果 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监测及护理干预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200例医源性感染患者,分别观察其感染部位与易感因素,并评估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结果居于前三位的感染为呼吸道感染占61.5%,泌尿道感染占13.0%,手术部位感染占12.0%;居于前三位的易感因素为长期卧床占19.5%,侵入性操作占13.0%,免疫功能低下占12.0%。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监测与分析,并及时反馈临床,重视医护间有效交流沟通与工作配合,提高防控意识,加强基础病治疗与基础护理,特别重视呼吸道部医院感染防控,将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 标签: 医院感染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疟疾的基本监测方法及防控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澜沧县CDC寄防科监测的“三热”病人患者744例,患者均采用疟原虫镜检检测,采用血涂片制备厚薄血片染色后镜检,对于疑似疟疾患者进行复查,并做好病例的登记和治疗,根据本县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结果五年监测“三热”病人血检744人,检出阳性病例23例,检出率3.1%;②23例阳性病例其中本地感染1例(2010年11月29日来五),占血检数的0.13%,占阳性数的4.3%,全县五年没有检出本地感染病例。结论澜沧县疟疾本地发病率低,疟疾病例主要在流动人口中检出,应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制定更加科学的防控措施,降低疟疾发生率,达到消除疟疾的控制指标。

  • 标签: 疟疾 监测方法 防控措施 发病率
  • 简介:目的了解梅毒在合肥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感染状况及分布,为梅毒监测及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2011—2015年合肥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1—2015年共监测出入境人员98018例,检出梅毒感染者216例,检出率为0.22%。各年度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境内劳务人员感染数最高,占91.7%。检出率以境内商务人员最高,为0.73%,其次是境内旅游探亲人员,不同人群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主要以25-54岁为主,占感染者总数的90.3%。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73.1%。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82.9%;从国籍分布来看,以中国籍为主,前往国家主要是非洲国家。结论应加强合肥口岸梅毒监测和干预,从源头上控制梅毒的传播和蔓延。

  • 标签: 出入境人员 梅毒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危妊娠的护理检测与护理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诊断为高危妊娠的孕妇28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4例,观察组给予相应的护理检测与护理管理措施,对照组进行常规产检及护理,观察对比两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皆顺利分娩,其中顺产106例,剖宫产38例,无新生儿窒息或死亡案例;对照组顺产64例,剖宫产80例,新生儿窒息4例,胎死腹中1例,两组护理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危妊娠的护理检测与护理管理能有效降低高危孕妇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对保障母婴安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危妊娠 护理监测与护理管理 新生儿死亡率
  • 简介:目的通过对内江市建城区范围内鼠类监测,掌握内江市鼠类季节消长、不同鼠类生境分布情况;分析比较2种监测诱饵对不同鼠类的适口性,为控制鼠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于2011-2014年对内江市建城区范围内鼠类进行监测。2011-2013年以卤肉为监测诱饵,2014年以花生米为诱饵。结果内江市监测点累计捕获鼠406只,密度为0.12%;捕获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鼠密度在2月及6-9月间最高;褐家鼠和黄胸鼠主要分布于餐饮业,小家鼠和四川短尾鼩主要分布于农村自然村;卤肉诱饵对褐家鼠的适口性较好,花生米诱饵对四川短尾鼩的适口性较好。结论内江市可在每年的2月及6-9开展灭鼠工作,餐饮业可采用卤肉毒饵,农村自然村采用花生米做毒饵。

  • 标签: 鼠类 种群 监测 适口性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封市麻疹流行特征,为麻疹的消除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对开封市2014年麻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4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56例,确诊病例50例,报告发病率为9.03/100万;12月达到发病高峰;0~6岁儿童发病数较多,占报告发病数的66.00%,确诊病例中68.00%无麻疹类疫苗免疫史。结论常规免疫覆盖儿童麻疹病例疫苗接种率低是造成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应提高含麻疫苗接种率,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提高监测敏感性、加强疫情数据分析。

  • 标签: 麻疹 疫情分析 流行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山东省城市居民区蟑螂种类、密度、侵害率、分布特点、生态习性、季节消长趋势等变化规律,为蟑螂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捕捉蟑螂。结果2005-2010年共粘捕蟑螂2045只,经鉴定分别为德国小蠊、日本大蠊、黑胸大蠊3种。蟑螂总平均密度为0.69只/张,其中2007年蟑螂密度最高为2.27只/张;2008年蟑螂密度最低为0.58%;优势种群为德国小蠊,占蟑螂总数的96.38%。总平均侵害率为11.53%,其中2007年蟑螂侵害率最高,为28.72%。结论应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防治可有效降低蟑螂密度,更好控制蟑螂繁殖,减少蟑螂对居民生活环境侵害风险的发生。

  • 标签: 蟑螂 密度 种类 侵害率 季节消长
  • 简介:摘要水质监测是环境监测工作中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水质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水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对整个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控制以及维护水环境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水质监测 作用 水质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麻醉与脑电意识监测系统监测不同深度麻醉对老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124例行全身麻醉腹腔镜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根据不同麻醉深度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为常规麻醉深度1级(D1),对照组为常规麻醉深度2级(D2),比较两组患者于不同麻醉深度下麻醉诱导前(t0),器官插管前(t1)、插管后(t2),气腹前(t3)、气腹后(t4),手术结束(t5)及拔管(t6)等各时期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对比两组患者相应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对照组t2、t4~t6时间点时心率明显增快,与观察组比较有差异(t=4.132,t=4.345,t=4.253,t=5.326;P〈0.05);对照组MAP指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组间比较有差异(t=5.433,t=4.985,t=5.032,t=5.163;P〈0.05);观察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x2=5.323,P〈0.05)。结论:老年腹腔镜肠癌根治术中将患者延髓孤束核(NTS)维持在常规麻醉深度2级(D_2)水平可有效减少患者POCD发生情况,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的稳定,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Narcotrend监测 麻醉深度 认知功能障碍 腹腔镜
  • 简介:摘要摘要目的临床观察颅脑术后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测结果,总结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术后的意义和护理。方法对39例颅脑术后患者进行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颅压变化因素,调整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痊愈116例,生活不能自理9例,植物状态9例,死亡5例。结论对颅脑术后患者应及早动态观察颅内压有助于早期发现颅内复发血肿,或水肿。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及估计预后。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颅脑手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普通外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SSI)的目标性监测与分析,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的方法,普外科负责感染控制的专职人员对普外科所有Ⅰ类手术患者切口情况进行观察,并于手术后1个月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348例次手术患者中,3例次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感染率为0.86%。结论对不同危险指数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主动干预,实施全程跟踪,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目标性监测,及时控制和降低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 标签: Ⅰ手术切口 感染 危险因素 目标性监测
  • 简介:目的掌握深圳机场口岸鼠类分布,为鼠类及鼠传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3月—2009年2月以及2012年3月—2015年4月,采用鼠笼法定时、定点对深圳机场口岸进行鼠类监测。结果2008—2009年共捕获鼠类49只,鼠密度为1.36%,2012—2015年度共捕获鼠类94只,鼠密度为1.22%。优势鼠种为臭鼩,发现深圳机场口岸新种黄毛鼠。鼠密度与月均气温度有明显的正相关,7月最高而1月最低。鼠肺样本均未检测到汉坦病毒。结论深圳机场口岸鼠类密度呈下降趋势,但仍需加强海港的灭鼠措施。

  • 标签: 鼠类 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