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发展,社会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侦破各类的案件中,科技技术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毒品的分析中,红外技术的应用大大改进了原来的毒品分析技术的不足,为毒品案件的侦破提供了有利的证据。因而有必要对红外技术在毒品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试论红光谱技术的优点的具体表现。

  • 标签: 红外光谱技术 毒品分析 具体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肱骨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3月肱骨端粉碎性骨折患者80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钢板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行内固定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优良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肱骨端锁定钢板应用于肱骨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最大限度保留肱骨头血供,促进骨折愈合,对提高治疗效果及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传统钢板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手术与锁定钢板在肱骨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肱骨端骨折患者中选取6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肱骨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引流量及术中输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肱骨端骨折手术治疗中,采用锁定钢板疗法,能有效提高骨折复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肱骨端骨折行肱骨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肱骨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予肱骨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予传统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Neer评分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Neer评分总优良率88.24%高于对照组的70.59%,且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的20.59%,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端骨折行肱骨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在改善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的同时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骨折部位及早愈合。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加压锁定钢板 疗效
  • 简介:摘要肱骨端骨折是继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后第三大常见的骨折,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式来缓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是目前临床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分别从锁定钢板的内固定,经皮穿针内固定,髓内钉固定系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反置式人工肩关节术等方面对肱骨端骨折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治疗方法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端防旋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在股骨端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5年1月间56例股骨端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股骨端防旋髓内钉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肢功能活动良好,无明显受限者18例,对照组11例;实验组患肢功能活动尚可,轻度受限者7例,对照组11例;实验组患者患肢功能活动差者3例,对照组6例,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X2=5.03。实验组有2例并发症患者,对照组有3例,两组比较P>0.05。结论防旋髓内钉在股骨端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 防旋髓内钉 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传统的诊断学检查项目对于已经表现出症状,发生病理性改变的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于疾病在亚健康人群中由未病逐渐演变成病症的过程缺乏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监测。红外热像检查,正好记录了人体表面温度信息发生量变的过程,由表及里进行诊断,这又恰恰符合中医望诊思想,然而中医的望诊缺乏定量的指标,因此将红外热像信息的量化指标与中医的思想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将成为治疗未病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 标签: 中医 红外线 治未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端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意义及价值。方法选择64例肱骨端骨折的患者,术后第一天即开始介入康复治疗,以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1为评定标准。结果经治疗后,通过评定56例为优,8例为良,0例差,优良率100%。结论肱骨端骨折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改善肩关节功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术后 康复治疗 肩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肱骨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肱骨端骨折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应用三叶草钢板、T型钢板进行治疗的患者26例设置为传统钢板组,将应用加压锁定钢板(LPHP)进行治疗的患者25例设置为LPHP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LPHP组患者Neer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传统钢板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钢板治疗方法比较,LPHP治疗肱骨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固定情况良好,患者能够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应用。

  • 标签: 加压锁定钢板与 传统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肱骨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前来我院诊治的肱骨端骨折患者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肱骨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41例(68.3%),有效18例(30.0%),无效1例(1.7%),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患者显效31例(51.7%),有效12例(20.0%),无效17例(28.3%),总有效率为71.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端压价锁定钢板治疗,优于传统钢板治疗,对肱骨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明显,能够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并且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日后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骨折内固定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肱骨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3月肱骨端粉碎性骨折患者80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钢板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行内固定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优良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肱骨端锁定钢板应用于肱骨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最大限度保留肱骨头血供,促进骨折愈合,对提高治疗效果及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传统钢板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肱骨端锁定钢板和传统钢板治疗肱骨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0例2011年1月-2014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肱骨端骨折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观察组患者的治疗选择肱骨端加压锁定钢板的方式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钢板方法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骨折患者治疗前后Neer评分变化、患者痊愈所需时间和并发症出现几率1。结果经过记录比较两组上述各项数据,并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eer评分的P<0.05,统计学上有差异;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eer评分的P>0.05,无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患者经过治疗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与活动情况均有好转,但是比较后显示观察组患者好转现象更明显;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为观察组患者5%,对照组22.5%,观察组的愈合时间也比对照组短,P<0.05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采用肱骨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端骨折可以更好的保护骨折处的血运,为骨折愈合提供帮助,并发症的发生率得以降低并且患者各方面恢复情况良好,效果明显,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加压锁定钢板 传统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FNA在股骨端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n=40,采取DHS内固定治疗)和实验组(n=40,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和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稳定性、骨折愈合时间、肢体功能恢复程度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DHS、解剖钢板内固定对骨端骨折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PFNA具有微创、固定可靠、可早期活动、骨折愈合理想、并发症少等优势,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 PFNA DHS 股骨近端解剖钢板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19-02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临床用血现状,加强临床用血管理,进一步做好节约血资源,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4年的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回顾分析。结果我院临床用血总量逐年上升,从2010年起,我院全部使用成分输血,成分输血率为100%,主要以红细胞悬液输注为主,血浆用量较少,无其它成分输注。结论我院临床输血日趋规范,通过加强临床用血管理,规范了临床用血行为,很大程度避免了血液浪费。

  • 标签: 回顾分析 临床输血 成分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锁钩钢板治疗锁骨端骨折。锁骨端骨折少见,固定困难,有的观点或以前的观点及理念是自然愈合或畸形愈合,不影响功能,所以行保守治疗。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9月—2015年4月应用胸锁钩钢板治疗锁骨端骨折患者7例,其中女5例,男2例。观察术后愈合情况及功能状况,7例达骨性愈合,功能状况良好,无端畸形及营养不良性肥大的发生;改变了锁骨端骨折(移位明显)治疗困难的现状,能有效固定,促进愈合,减少畸形的发生,是可以值得提倡使用的或推广的。但胸锁钩钢板端固定的稳固性,值得进一步提高或改进,观察发现,固定后,骨折端可以微动,或端尾部或螺帽刺激或顶住皮肤,造成患者不适等不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肿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我院医治的80例肝囊肿患者,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肝囊肿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为(45.68±6.68)ml,手术时间为(68.56±11.45)min,住院时间(9.45±3.74)d,复发率为5%;对照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为(30.21±8.56)ml,手术时间为(47.23±10.23)min,住院时间(6.89±2.36)d,复发率为7.5%。对照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之间复发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肿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远期疗效相当,但近期疗效明显,患者手术痛苦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开腹手术 腹腔镜 肝囊肿 近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