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尿失禁(UI)是妇女常见疾患,也是一个世界性的医疗卫生问题。它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之一,它与年龄、生育史、生活习惯、疾病因素等有关。20多年来,女性尿失禁的问题越来越得到世界医学界的高度关注。国际尿控协会(ICS)对尿失禁提出的定义为,一种可以得到客观证实、不自主的经尿道漏尿现象,并由此给患者带来社会活动和个人卫生方面的不便。自1976年国际妇科泌尿协会(IUA)召开的首届尿失禁研讨大会开始,随着女性尿失禁的研究逐步深入,妇科泌尿学(urogynacology)已逐渐成为学科交叉和发展的一个崭新领域。目前欧美很多国家已将妇科泌尿学列为妇产科住院医师培训计划的内容。由于人口老龄化,尿失禁的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随着老年及高龄老年人的增加,妇科泌尿疾患的发病人数越来越多,迫切需要重点防治,加快妇科泌尿学的发展,迎接老龄化健康问题的新挑战。我国关于女性UI的防治体系仍很不完善女性UI高患病率、危险因素不明确、就诊率低以及实用性的防治技术推广不够。广大妇女仍然对UI缺乏科学的预防措施,发生UI后又缺乏科学的认识,大部分患者不到医院就诊。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又因医院不能提供有效治疗或本人难以接受手术治疗而一直患有UI。本课题使用国际统一标准,采用严格的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辽宁农村地区女性UI的发病情况。由于尿失禁的发病因素存在年龄、孕产次、生产方式、体重、地区等差异,因此只有开展本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才能制定出符合本地区的有效的防治措施。目前辽宁地区的女性尿失禁的流行病学调查仅限于城市居民,广大农村地区尚无一个完整的大样本调查。本课题使用国际统一标准,采用严格的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辽宁农村地区女性UI的发病情况,并调查患者认识误区,为政府制定相应的妇女保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辽宁省三甲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间全血细胞计数的可比性和准确性进行调查,为临床检验结果的互认提供依据。方法共有51家实验室(包括40家三甲和11家室间质评成绩良好的二级医院)参与调查,通过全年两次新鲜血比对、仪器校准等方式,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结果在仪器校准和室内质控方面,有10家实验室(19.6%)无校准记录,有1家实验室(2.0%)从未进行校准,8家实验室(15.7%)使用质控物而非校准物进行了错误的校准;3家实验室(5.9%)室内质控项目未达到要求,1家实验室(2.0%)未开展室内质控;3家实验室(5.9%)使用非配套试剂。依据行标WS/T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准确度验证的允许偏差,将辽宁省全血细胞计数的允许偏差暂定为HGB相对偏差≤6.0%,WBC相对偏差≤15.0%,RBC相对偏差≤6.0%,HCT相对偏差≤9.0%,PLT相对偏差≤20.0%。通过新鲜血比对,规范室内质控,进行仪器校准,各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了明显的提升。结论通过新鲜血比对,规范室内质控,仪器校准,可以明显提高医院间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为开展检验结果互认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全血细胞计数 校准 可比性 准确性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对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进行质量管理。方法通过督导检查发现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环境提出改进的方法。结果加强孕前优生项目质量管理观念,把质量管理方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结论提出强化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管理措施,确保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质量。

  • 标签: 孕前优生 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评价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干预模式效果,为开展高血压疾病防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方便抽取246名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知情同意、自愿和随机的原则把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行为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疾病危险因素知识(73.81%)、血压正常值(80.16%)、日常预防知识(64.29%)、主要症状(72.22%)、治疗知识(61.90%)及主要危害(65.87%)等高血压相关知识等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患者在低盐低脂饮食(80.95%)、加强锻炼(57.14%)、戒烟(36.51%)、戒酒(51.59%)、调整情绪(57.14%)、控制体重(68.25%)等方面的比例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应用自我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自我管理模式 干预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辽宁省丹东市城市与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的具备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整体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地区城市和农村居民共1000人,采取国家统一设计的《2010年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城市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13.43%)高于农村居民(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居民在基本知识和理念(23.65%)和基本技能(24.65%)两个方面均高于农村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居民对科学健康观(39.88%)、传染病预防(23.45%)、慢性病预防(11.02%)和安全与急救(36.67%)4类健康素养具备率高于农村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东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具备情况存在不平衡现象,城市要高于农村,提示应加大农村健康教育力度,大力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标签: 城乡居民 健康素养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在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盘锦赛区比赛之前及赛中,盘锦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负责比赛场馆、签约酒店等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测、评价验收、比赛地区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全市传染病防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病媒生物监测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工作。盘锦市疾控中心在人员、技术、物资、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为十二运保驾护航。

  • 标签: 十二运 卫生保障 应急准备
  • 简介:目的:调查大连地区储粮中粉螨污染情况。方法采取直接镜检或过筛后查尘渣电热分离法。结果从5种储粮中分离出粉螨12种,分别隶属于4科10属,即粗脚粉螨、小粗脚粉螨、腐食酪螨、干向酪螨、伯氏嗜木螨、水芋根螨、纳氏皱皮螨、河野脂螨、害嗜鳞螨、米氏嗜鳞螨、膝澳食甜螨、粉尘螨。结论大连地区储藏物中孳生粉螨严重,应引起重视。

  • 标签: 粉螨 生境 孳生
  • 简介:目的全面分析新疆地区远程医疗会诊发展动态变化,为远程医疗长效有序发展提供建议。方法采用环比增长率和平均发展速度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地区远程医疗会诊发展动态进行分析,更加清晰地反映新疆地区远程医疗会诊发展动态变化趋势,更好地预测新疆地区远程医疗会诊未来需求量。结果远程医疗会诊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绝对增长量每年2000人次以上,发展速度不平衡,每年的环比增长率在13.9%-59.9%之间浮动,预计到2018年远程会诊量可达58211例;全疆各地区会诊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会诊量增量变化不一,发展速度差异明显,提示距离乌鲁木齐越远的地区对现代信息远程技术的需求越大,远程医疗会诊量也越大;远程会诊学科需求量也有明显差异,与新疆地区疾病谱呈正相关,与新疆地区常见病、多发病中疑难危重病种的分布也呈现显著的相关性。讨论新疆地区各级医院对远程医疗的需求日益增加,远程医疗的发展只有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和有序化内涵建设之路,才能将远程医疗成果广泛转化应用与临床实践,真正体现远程医疗价值和效益。

  • 标签: 远程医疗 远程会诊 环比增长率 平均发展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中国的医疗问题存在很多冲突,中国的医疗改革也迫在眉睫,通过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启示,中国大陆的医疗工作要有长足的发展,必须切实推进中国的医务社会工作,使之成为医生和患者之间沟通的有效桥梁。

  • 标签: 中外 大陆地区 医务 社会工作
  • 简介:摘要认真研究我地农村地区妇女的保健现状,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妇女保健教育活动,加强对保健管理工作,不断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改善农村地区的保健工作的设施和条件,切实提高农村地区的妇女保健的健康状况,确保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和卫生习惯,更好地提高我地的人口质量。

  • 标签: 农村地区 妇女保健 现状 改革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不断提高,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设施的不断完善,国家对医疗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各种社区卫生院的不断建设,使得慢性病在农村也得到重视。但是由于农村独有的生活方式和就医习惯也为慢性病的治疗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本文从自己的数年工作经验出发,结合相关医药常识,对农村地区慢性病药物治疗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农村慢性病的治疗和防止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慢性病 药物治疗 农村地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农村地区肾结石发病与人口性别、年龄、膳食状况等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探讨,以求能够寻找出农村地区肾结石发病的主要原因。方法采用整体分层法和随机抽样调查法,对于本地3个乡下属的15个村的4680名农村人口进行肾脏B超检查,并且对于其年龄、膳食状况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法。结果本地农村人口肾结石总发病率为9.31%,其中,男性发病率为10.41%,女性发病率为8.14%,两者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通过调查发现,肾结石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膳食状况对于肾结石的发病率也有着较大影响,一般而言,摄入动物肉类蛋白和白蔗糖数量较多的人群更容易引起肾结石,而以粮食蔬菜等作为主要食物的人群,其肾结石发病率相对较低。结论通过调查可以对导致农村人口肾结石发病的相关因素有了最为基本的判断,中老年人和经常摄入高蛋白、高糖、低纤维膳食者通常是重点预防人群。

  • 标签: 农村地区 肾结石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博州地区平均温度及温差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方法对2012-2013年我院收治新发脑卒中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脑卒中发病与温度、温度差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维度较低、湿度较高地区在这些因素上对脑卒中发病影响的差别。结果在博乐的气象条件下(经度81.7-81.8;纬度44.36-45.36,平均相对湿度10-100%,相对湿度范围58%,气压746.6-796.6mmhg),平均温度14-16℃时,脑卒中的发病率最高,且高于维度较低、湿度较高的地区,温度差在16-18℃时发病率开始增高。结论在平均温度14-16℃时,温差,在16-18℃时,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能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进行自我保护,降低发病率。

  • 标签: 脑卒中 温度 温度差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徐州地区人群甲状腺疾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03名甲状腺肿住院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及问卷调查,同时随机抽取96名社区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资料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3名病人,其中甲状腺肿大49人,癌症30人,另外23人尚未明确诊断。甲状腺肿患者与文化水平、人均月收入、食用海带紫菜、大蒜、做饭用水种类、发脾气或生闷气、负性生活事件、高血压或者糖尿病史、经常接触手机电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肿大患者与普通人群在一般情况、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

  • 标签: 甲状腺肿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全血锌、铁、钙、镁、铜、铅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极谱法和微分电位溶出法检测1735例儿童全血锌、铁、钙、镁、铜、铅含量。结果儿童锌、铁、钙3种微量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铅中毒的发生率较低。结论儿童体内微量元素有不同程度的紊乱,及时合理地添加辅食、平衡膳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定期对儿童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测对及时合理的补充微量元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儿童 微量元素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调查新疆伊犁霍城三道河地区蚊虫种类及昼夜消长情况。方法采用人帐诱法于某部队营区内外选取3种不同生境(营区外畜圈、营区外菜地和营区内小树林),每小时人帐诱采集蚊虫15min,计算捕获蚊虫数并进行鉴定分类。结果3种生境共捕获蚊虫2460只,蚊种有刺扰伊蚊、里海伊蚊、哈萨克斯坦伊蚊、凶小库蚊、尖音库蚊、米赛按蚊、萨氏按蚊、赫坎按蚊、环跗脉毛蚊和日本脉毛蚊。营区外菜地和营区内树林的昏峰在晚23:00,昏峰分别在早7:00和早6:00,营区外畜圈的蚊虫活动的昏峰较晚在晚24:00,晨峰不明显。结论3种生境中库蚊占绝对优势,其中尖音库蚊为主要蚊种,营区外畜圈生境中蚊种较为丰富,相对于其他两个生境采集到的按蚊所占比例较高。

  • 标签: 昼夜消长 蚊种组成 调查 三道河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敦煌地区冠状动脉内介入技术治疗冠心病的价值。为敦煌地区心肌梗死的防治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敦煌地区11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作为调查点,对每个调查点≥18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共调查28515人,其中心肌梗死患者315人,患病率为1.1%,标化患病率为634.59/10万。心肌梗死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χ2=294.335,P0.005)。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为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而水果摄入为其保护因素。结论天津市区居民心肌梗死患病率较高,应提高居民对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认识,做好一、二级预防。方法110例冠心病行单纯球囊扩张术63例,冠脉内支架术47例。结果94支血管行单纯球囊成形术,成功88支,随访2~72个月,心绞痛再发11例,急性心梗2例(24.1%)。63枚支架植入59支冠脉病变血管内,成功58支。随访2~12个月,6例出现心绞痛(13.3%)。

  • 标签: 冠心病 患病率 冠状动脉内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坝上地区气候环境因素与当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发的关系。方法按月统计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5年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入院患者例数并与坝上地区历年平均温度,风力,取暖时间等资料作相关性分析。结果2008年至2011年为每年10月至旖年5月COPD发病入院病例逐渐增多,6-9月入院病例才开始逐渐回落,这与坝上地区低温,大风,干燥的气候以及较长的取暖时间密切相关。提示改善当地居住,生活环境,改进取暖设施,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预防工作。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坝上地区 气候环境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安徽省石台县晚期血吸虫的疾病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走访抽查方式对石台县2005年和2013年的螺情及晚血疾病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当地钉螺分布区域和患病人数并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2005年,粪便检测有5人呈阳性反应,感染率为0.08%,累计存活例数为102例。2013年,粪便检测有2人呈阳性反应,感染率为0.04%,累计存活例数为65例。当地钉螺存活环境为944处,覆盖范围总计为249.85万m2。两次调查的统计数据变化明显,2013年疾病控制情况显著优于2005年P〈0.05。结论石台地区晚血感染情况严重而复杂,在治理石台县的晚期血吸虫疾病时,必须双管齐下,既要采取消灭钉螺的措施,又要对疾病进行诊疗。

  • 标签: 石台县 血吸虫疾病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