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及输血安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100例申请输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输血检验开展质量控制。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100例申请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输血情况。结果观察组配血问题、职业暴露、安全事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输血检验开展质量控制,可以强化患者输血安全性,减少安全风险。

  • 标签: 输血检验 输血安全 血液质量控制 血液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对大量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我院大量输血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预防性护理,对患者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护理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大量输血患者预防性护理,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血液病患者 输血前护理干预 不良事件 风险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检验行微注凝胶技术检验的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2016.02~2017.01)期间,分别予以试管法检测,微注凝胶技术检测,并对比检测效果。结果60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行微注凝胶技术检验的直接抗球蛋白阳性率为96.67%,血清游离抗体阳性率为100.00%,抗体放散阳性率为96.67%,均高于试管检测法,P<0.05。结论对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检验行微注凝胶技术检验的价值显著,可推广、实施。

  • 标签: 微注凝胶 溶血病 ABO新生儿 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性质量控制的效果以及输血安全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2016年1月—2017年1月两个时间段收治的100例输血的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2010年1月—2011年1月成立输血科前为对照组,未接受质量控制,2016年1月—2017年1月为观察组,严格接受质量控制,观察两组标本合格率、输血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标本不合格检出率为2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输血反应发生率为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性质量控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减少输血反应发生率,提高样本不合格检出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标准填写申请表,医生正确地选择试验项目,检查病人的准备,标本的采集要求,标本的检验和保存,标本验收的处置与存储等。我们认为,要正确认识和控制检验分析的影响因素,检验人员不仅要承担检查人员的职责,还要临床医生和护士的配合,才能客观、真实地为临床服务。

  • 标签: 医学检验前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检验流程的环节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方法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未实施输血检验流程的环节质量控制,接受输血治疗患者66例为对照组。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实施输血检验流程的环节质量控制,接受输血治疗患者66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效果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输血反应发生率、血样不合格率、医患纠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输血的质量安全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血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须将检验工作作为研究的重点,从血源到使用,加强对血液的消毒和检验工作,以确保血液使用安全。

  • 标签: 输血检验 质量 实验 输血意外事件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肿瘤患者大量输血后临床检验指标的变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42例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给予大量输血,比较输血前后临床检验指标。结果输血,血小板(PLT)计数为(189.22±96.42)×109/L,凝血酶原时间(PT)为(15.07±2.67)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1.44±0.46),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为(37.61±6.13)s,纤维蛋白原(FIB)为(2.64±1.13)g/L,凝血酶时间(TT)为(16.11±2.38)s;输血后,PLT计数为(115.01±53.87)×109/L,PT为(16.67±5.21)s,INR为(1.26±0.28),APTT为(39.54±7.41)s,FIB为(2.21±0.88)g/L,TT为(18.33±4.57)s。输血后,患者PLT计数、INR、FIB均低于输血,PT、APTT、TT均长于输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对大失血的肿瘤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临床医生应该高度警惕大量输血以后的各种并发症,及时对患者的PLT输血、功能以及凝血功能给予检测,进而能够有效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当大失血的肿瘤患者出血已经停止,可以考虑限制性输血方式,进而降低输血不良影响。

  • 标签: 肿瘤 大量输血 临床检验指标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输血检验中应用低离子聚凝胺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受血者和供血者共110例,所选受血者与供血者分别采用盐水法、低离子聚凝胺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盐水法试验中,阳性5例,阳性检出率为4.55%,其中3例可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特异性细胞凝聚;低离子聚凝胺试验中,阳性13例,阳性检出率为11.82%,其中13例可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特异性细胞凝聚,在输血检验中,低离子聚凝胺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明显比盐水法高(P<0.05)。结论在输血检验中应用低离子聚凝胺不仅可靠而且安全,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低离子聚凝胺 输血检验 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环节质量控制法在输血检验流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两个时间段共4年收治的100例接受大量输血治疗的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未接受质量控制,观察组接受质量控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用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质量控制法在输血检验流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率与医患纠纷,减少用血量,提升输血治疗效果,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质量控制 输血 检验 输血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检验分析血标本的质量影响因素。方法本文从本院2018年3月-2018年6月接收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采血,观察组采取多方面干预采血。结果观察组患者分析采血标本质量检验合格40例,占90.91%,血标本不合格4例,占9.09%,且P<0.05,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患者分析血标本的质量,受到患者自身采血情况、检验过程、以及护理人员采血方法规范程度的影响。

  • 标签: 检验分析 血标本 质量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患者112例。结果112例患者中出现5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阳性率为4.4%。男性出现2例,阳性率为1.7%;女性出现3例,阳性率为2.6%,女性中均是孕妇(P<0.05)。结论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现溶血性输血的情况,效果较好,值得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输血前 不规则抗体检 临床意义 价值
  • 简介: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水平也显著提升,因此越来越多的高端设备及精密仪器逐渐应用到医学领域当中。高科技及仪器自动化涉世已逐渐成为未来医学检验设备主要的发展方向。自动化的仪器设备与传统仪器相比,具有检测速度快、功能多样、操作简便且对医务工作者无损害等优点。但使用应对设备的性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样医务人员才能在仪器监测的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得出准确的结果。本文主要讨论了医学检验检测系统应用性能评价的一些问题,目的是协助相关工作人员的临床检测工作,为广大患者谋福利。

  • 标签: 医学检验 检测系统 全方位评价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液常规检验分析质量控制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0例尿液常规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抽取35例作为对照组,另根据配对原则抽取3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控制尿常规检测质量,观察组通过检查分析质量控制尿常规检查结果。对比不合格标本差错数量、工作质量满意评分。结果观察组不合格标本差错数量低于对照组,工作质量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实施质量控制具有显著效果,可准确提高工作质量,并减少不合格标本差错数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尿液常规检验 分析前质量控制 工作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离子聚凝胺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及检出率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就诊的80例输血检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盐水法检验,实验组采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检验,对比两组患者检验后数据差异。结果经两组患者检验效果比较分析,实验组阳性检出率、检测耗时与准确度等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低离子聚凝胺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阳性检出率明显提高,且输血安全性得以优化,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 标签: 低离子聚凝胺 输血检验 应用效果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临床输血检验采取凝聚胺技术检测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参与检测的6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为选取时间,清晨抽取2份静脉血液样本,分别采取凝聚胺技术及盐水法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本文研究中,对于60名健康体检人员采取凝聚胺技术诊断的效果较盐水法诊断更佳,且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检验中采取凝聚胺技术检测具有高灵敏性,操作便捷等优势,可为临床中输血提供准确的结果,还可保障输血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凝聚胺技术 临床输血检验 应用效果 高灵敏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尿液检验分析质量的主要因素及相应的对策。方法笔者择取2017年6月-2018年3月所在医院接受常规尿液检验的60例受检者,设其为对照组;择取同期接受常规尿液检验且在检验实施了质量控制措施的60例受检者,设其为研究组。结果标本受到污染、采集时间不当、未标注清晰、标本采集量不足、容器选择不合理、送检不及时是影响尿液检验分析质量的主要因素,两组患者在这些因素上有明显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结果中提出的影响尿液检验分析质量的主要因素表明,应针对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来确保检验质量。

  • 标签: 尿液检验 质量控制 因素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现阶段,输血医学发展迅速,输血逐渐从血液安全转到了输血安全。输血安全涉及到多个环节,临床输血管理的质量持续改进,需要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注重过程管理、环节管理。输血病历质量的管理对于输血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且也是出现医疗纠纷后强有力的证据。从输血病历中可以体现和发现每个环节的错误,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改进输血管理工作。

  • 标签: 输血科 管理 风险因素 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液检验分析质量的影响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究相应对策。方法本文于2018年1月之前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200例,将其设为甲组,另将2016年1月之后采取质量控制后住院治疗的患者200例设为乙组。统计可能造成尿液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原因并对比两组尿液不合格率。结果采集时间错误、样本污染、送检超时、样本量不足是可能造成尿液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乙组尿液标本不合格率0.40%低于A组5.00%,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尿液检验分析质量加强控制,主要避免尿液采集时间错误、样本污染、送检超时、样本量不足等现象的发生,可有效降低尿液检验不合格率。

  • 标签: 尿液检验 分析 质量 主要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电导率在尿液检验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12月筛选该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期体检健康成人400例,2017年1—8月,建立质控标准,筛查1852例尿液检验患者是否有瞒报饮水行为。结果51~60岁、>60岁年龄段,女性电导率水平高于男性,男性平均电导率低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格质控下与大量饮水后健康人、肾脏病患者尿电导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52例患者,检出瞒报61例、漏报11例。结论尿电导率可用于筛查尿液检验大量饮水行为。

  • 标签: 尿电导率 尿液检验 检验前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的合理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进行大量成分输血的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输血的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成分的使用情况。结果通过对患者的输血成分进行分析后发现,进行红细胞悬液输入的患者最多,占所有患者的51.23%,其次为血浆输入,占25.93%,血小板输入的患者和冷沉淀输入的患者各占12.96%,9.88%。结论在对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进行成分输血时,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出血量以及检查结果来确定成分血的选择,同时进行成分输血能够使患者的输血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血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有着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成分输血 大量输血 急救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