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解决责任护士之间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完善责任护士体系,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方法以XX中医院为例,详细介绍了该医院在病区层级管理和闭环式反馈控制的基础上,实行责任护士护理质量互评的质量管理模式。结果对比实施之前的护理工作可以发现,年轻护士护理经验积累、积水水平提高比较明显,不同责任组之间的护理质量差距明显缩小,护理质量、病人及家属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结论实施责任护士之间的质量相互监督制度,能够强化对责任护士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提高责任护士工作责任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护士的质量控制意识,同时也为护士创造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

  • 标签: 责任护士 质量控制 护理水平
  • 简介:目的在集中式管理模式下,利用原有的人力资源,持续改进消毒供应质量.方法各区域设立区域责任人,并由责任人担任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全面流程化运作下实行区域责任制.选取分责前后各项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分责前后各项数据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质量管理及物资管理合格率在分责后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责后临床科室满意度由76.00%提升至9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行区域责任制,提高了集中消毒供应质量.

  • 标签: 区域责任制 质量控制 消毒供应中心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总结我院“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实施效果,比较开展工作前后临床护理患者的满意度和科室护理质量。结果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后,临床护理患者满意度和临床科室质量均有显著提高。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是以整体护理理念,充分体现护理的价值观,增强了工作责任感,改善护患关系,可促进护理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 标签: 责任制整体护理 满意度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日间病房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实践与效果。方法采取明确责任护士职责,强调整体护理;采取“四心八主动”服务形式,实行“三首”制度;培训护士业务技能。结果通过日间病房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后病人满意度、病人对责任护士知晓率、病房护理质量、责任护士被提名表扬率均提高。结论通过日间病房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提高了护士的责任意识、护理服务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 标签: 责任制整体护理 日间病房
  • 简介:目的:探讨护士责任制包干制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方法: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基础上创新实施“三级责任包干制暨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三级责任包干制护理管理模式。蛄果:在实施责任包干制后病区护理质量和患儿及家长满意度上都有显著提高(均P〈O.05),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和自信心。结论:实施责任包干制有效强化了基础护理,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减少了护患纠纷,展现了现代护士的人生价值。

  • 标签: 分层管理 责任包干制 护理 患儿 家长
  • 简介:摘要目的为预防和及时妥善处理医疗侵权纠纷,确保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方法认真解读《侵权责任法》之医疗损害责任,并运用于临床实践。结果有效缓解了医患矛盾,医疗侵权纠纷得到了很好的处理。结论我院运用《侵权责任法》处理医疗纠纷,使患方、院方、政府、社会四方满意。

  • 标签: 《侵权责任法》 医疗纠纷 对策
  • 简介:摘要总结了开展完全责任制护理后,骨科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程度。方法总结200名骨科住院患者问卷调查情况,100名患者为实施完全责任制护理前,100名患者为实施完全责任制护理后。对两组患者问卷调查进行满意度情况比较。结果实施完全责任制护理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前者。结论完全责任者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外科76例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分析比较实施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前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前后医疗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护理中实施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医护一体化 分层级责任制 外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时体位护理与一对一责任制助产的联合应用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共有1839人次,其中产时联合应用产时体位护理与一对一责任制助产的产妇有895例,并将该895例产妇纳入实验组,选取我院同期自由体位和传统模式分娩的临产前无剖宫产指征的产妇827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的护理工作由主班助产士统一负责,待产妇宫口开全转交给接产班的助产士负责接生,产妇取自由体位,助产士不指导体位。实验组产妇采取产时护理联合一对一责任制助产。结果对比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和阴道分娩产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产妇剖宫产手术指征,造成两组产妇实施剖宫产的原因大有不同(P<0.05),实验组主要因为胎儿宫内窘致剖宫产多于对照组,因头盆不称及胎位异常而致剖宫产显著低于对照组,因宫缩乏力和宫颈水肿导致剖宫产的状况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分娩时联合应用产时体位护理及一对一责任制助产能够有效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其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产时体位护理 责任制助产 剖宫产率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