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与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本院中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分析,选择99例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其中分别包含33例LADA患者,T1DM患者和T2DM患者分别33例,同时选择99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检测,此外还需检测糖尿病患者的谷氨酸脱羧酶,根据最终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LADA组的阳性检出率更高。而相比T1DM和LADA组,T2DM组的TPO-Ab检出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DM和LADA组之间对比无显著差异。甲状腺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其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阳性者,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以及健康人群的甲状腺抗体进行检测后发现,LADA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且很容易发生甲状腺免疫提供紊乱,应该重点关注。

  • 标签: 隐匿性 自身免疫 糖尿病 甲状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因与几乎所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样,仍然不太清楚。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典型患者往往是15~35岁年轻妇女,或闭经期女性。起病往往隐匿,约50%以上的患者就诊时伴有黄疸,常是发作性经过。还有证据表明自身免疫性肝炎与某些人类白细胞抗原有关。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对自身细胞组织产生免疫作用的疾病,由于该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致病因素尚未查明,因此随着疾病的恶化,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就会过度活化,并对其体内的器官和系统造成危害。本文在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加以概述的基础上,对该类型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综合论述,并分析了不同致病机理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效防治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制 致病机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采用药物疗法,打破西医长期、大剂量激素治疗,避免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临床副作用及极高的复发率,以达到非激素治疗的目的。方法将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以滋肾柔肝联合胸腺肽及甘草酸二铵治疗;对照组30例予胸腺肽及甘草酸二铵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改善肝功能,明显改善肝脏纤维化指标(P均<0.05),阻止肝硬化进展;明显改善肝脏炎症。结论滋肾柔肝方治疗AIH疗效肯定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测。结论某些原因削弱或破坏健康人的自身免疫耐受,免疫系统就会对自身组织或成分产生免疫应答,这被称为自身免疫。由于自身免疫而产生的疾病被称为自身免疫病。诊断自身免疫病的重要方法是做自身免疫检测。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误诊原因。方法对32例患者的临床及误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乏力(93.75%),纳差(84.38%),黄疸(56.25%),发热(43.75%),厌油腻(43.75%)等;女男151;病程中血清ALT、AST、球蛋白均明显升高,ALP、TBil分别升高26、22例,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22例。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LKM-1)阳性率分别为78.13%、59.38%、15.63%、12.5%;确诊时平均就诊7.5次、发病39个月。结论AIH女性多见;发热及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常提示该病;ALT、AST、球蛋白升高,AMA、SMA阳性为其主要特征;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是造成误诊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肝炎 自身免疫性 特征 误诊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病系指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有关的一组疾病,主要有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它们都具有特殊的自身抗体和免疫遗传学(immu-nogenetm‘s)背景。本文讨论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的有关问题,其他两种自身免疫性肝病有另文介绍。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护理经验症状观察、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

  • 标签: 自身免疫性 肝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多种自身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及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2012~2014年本院提供的35例PBC患者、13例AIH患者和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抗线粒体(AMA)-M2亚型抗体、抗3E(BPO)抗体、抗Sp100抗体、抗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PML)抗体、抗gp210抗体、抗肝肾微粒体-1(LKM-1)抗体、抗肝特异性胞质1型(LC-1)抗体、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抗SLA/LP抗体)、抗Ro-52抗体。结果35例PBC中抗AMA-M2抗体、抗3E(BPO)抗体、抗Sp100抗体、抗PML抗体、抗gp210抗体、抗LC-1抗体、抗SLA/LP抗体、抗Ro-5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15%、77.21%、15.63%、56.25%、6.88%、9.38%、6.25%、56.25%,而以上8种自身抗体在13例AIH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8.52%、18.52%、14.81%、14.81%、7.41%、3.70%、7.41%、66.67%。抗LKM-1抗体在PBC中未检测出,而在AIH的阳性率为11.11%。结论抗AMA-M2抗体、抗3E抗体、抗PML抗体、抗gp210抗体的联合检测对PBC的诊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而对AIH的诊断意义不大,而LKM-1对PBC的诊断没有价值,而对AIH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谱检测对PBC、AIH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硬化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自身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自身免疫性肝病化验检查。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验并依据检验结果进行诊断。结论抗LSP抗体阳性主要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且与该类患者肝功能的损伤程度呈平行关系。自身免疫性肝炎活动期阳性率50%~100%,急性病毒性肝炎阳性率ll%~93%,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阳性率28%~93%,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阳性率0%~l0%,隐匿性肝硬化20%~38%,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阳性率33%~51%,酒精性肝病阳性率0%~36%,其他肝病阳性率0%~17%。非肝性自身免疫病阳性率0%~l8%。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化验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35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生化、自身抗体、病理变化、治疗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好发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4。发病年龄高峰在40岁左右,常见症状为乏力(100%)、纳差(100%)、上腹部不适(100%)、黄疸(48.6%)、尿黄(48.6%)、发热(40%)、恶心呕吐(31.4%),20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5例仅接受保肝药物和熊去氧胆酸治疗,3例同时接受激素、熊去氧胆酸和硫唑嘌呤治疗。15例接受保肝药物和熊去氧胆酸治疗外,不接受任何针对性治疗的患者随访7年,全部存活。2例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类较少见的慢性进展性肝脏疾病,具有与病毒性肝炎不同的临床特征。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指标。对不愿接受病理活检者,结合临床表现,肝功能,自身抗体,通过非典型AIH积分系统的计算和对激素的反应也可获得诊断。AIH通常并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以AIH/PBC常见。常用药物为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病情轻微或处于静止期肝硬化仅保肝和口服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中重度AIH患者应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当出现重叠综合征、肝损伤较重或出现红色胆管征时倾向糖皮质激素和UDCA联合治疗。部分患者不用激素肝功能也保持正常值或2倍正常值上限以内,对这部分患者应严密检测。重度病人在停药或减量过程中易复发。免疫抑制剂停药或减量可参考肝功能和IgG含量变化。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临床特点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