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主要研究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介绍了护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情况和基础系统结构,同时对护理信息系统在医院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讨论。

  • 标签: 护理 信息系统 医院
  • 简介:摘要:药品购进时的入库验收时药品实物进入药品经营企业的重要环节,这项工作要严肃认真,必须常抓不懈、认真落实,保证药品的质量安全。

  • 标签: 药品 购入 验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护理。方法对我科2012年9月-2013年9月接诊的76例晚期肿瘤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在干预前后给予SAS、SDS量表实施调查。结果干预后SAS、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消除了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了临终患者的心理压力,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较为复杂,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能使患者在平静、安详的气氛中走完人生的旅途。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液检查在男性不育诊断中的重要性,为男性不育的临床治疗和疗效观察提供依据。方法对270例男性不育患者采用精液分析仪进行精液分析。结果270例男性不育患者中,精液检查指标全部正常61例占22.6%,精液检查中发现有一项或几项异常209例占77.4%,在包括35例从事特殊行业的工人和40例司机的75例男性不育患者中,仅有9例精液检查项目全部正常占12.0%。结论精液检查方便、直观、快捷、经济,能为进一步寻找男性不育的原因提供帮助,为男性不育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不育 精液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提高儿童护理安全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所收治的200例静脉输液的患儿为实验对象,将患儿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00人,两组患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实验组患儿的静脉输液过程使用护理干预方法,而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的输液方法。将两组患儿的输液效果和输液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护理干预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和疗效。结果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方法的实验组患儿在依从性和一针穿刺成功率方面都明显高于采用常规输液方法的对照组患儿,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影响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反应,并可提高患儿配合输液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儿科 护理 安全 分析
  • 简介:发样用HN03-HCO04加热消化,然后用BAO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微量铜,T(4-TAP)P法测痕量铜。方法的准确度用不同方法对照分析的结果比对,所得结果准确可靠,应用BAO法测定人发、粉尘和尿铜,弄清了发铜的含量水平,铜污染的来源及其迁移,从而为微量铜与健康的研究,环境污染防治以及发铜的标准参照测试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发铜 尿铜 双乙醛草酰Ⅱ腙 meso-四(4-三甲铵基苯基) 卟啉 微量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18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结石100例,碎石率100%,结石排净率98%,输尿管结石60例,碎石率100%,排净率95%,膀胱结石20例,碎石率100%,结石排空率9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法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疗效确切,碎石结果可靠,对腹内脏器损伤小,只要临床正确掌握适应症,灵活运用碎石机,碎石率和结石排净率明显,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完全治愈,由于其痛苦少、费用低、安全有效等收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临床应用正在逐步扩大。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泌尿系结石 临床疗效
  • 简介:作者研究了尿沉渣中细胞自动识别分类及分析技术,以计算机辅助诊断客观地完成尿液中细胞的定量分析,提高检验的精确度。提出了一种融合灰度空间和数学形态学梯度信息的细胞图像自动分割算法,以完成对红细胞的分割。在灰度梯度图像上采用数学形态学梯度与灰度阈值分割相结合的算法提取红细胞的轮廓,并分别赋予不同的标记。实现了单个细胞的检出。

  • 标签: 尿液红细胞特征 图像分割 轮廓提取 数学形态学梯度
  • 简介:目的根据逐年医院感染的研究分析结果,针对性地制定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措施,为开展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出院病历医院感染调查表,摘录相关病历,研究内容包括病人一般情况、原发疾病、院内感染部位、手术及其他侵袭性操作等。结果本文对2008年10749份出院病历进行随机研究分析,医院感染发病率1.35%,明显低于2007年医院感染率2.78%。科室医院感染率为干部病房42例,心肾科20例,神经内外科神经科17例,普通外科15例,消化科16例,骨科13例,传染科9例,妇产科5例,小儿科8例。结论通过逐年对出院医院感染病例研究分析,从而为控制医院感染和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标签: 院内感染 145例 疾病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与老年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旨在提高青年胃癌的早期诊断,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经电子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青年组胃癌(≤35岁)60例及老年组(≥60岁)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青年胃癌以女性多发,常见症状以上腹部不规律性疼痛、呕血,黑便为主,发病部位以胃窦部、胃体部多见较多,以低分化腺癌为主.老年胃癌男性多发,多出现吞咽困难,好发部位为贲门部胃底为主,以高中分化腺癌为主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胃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高,预后差,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早期诊断及治疗很重要。

  • 标签: 青年胃癌 老年胃癌 临床特点 病理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鼻内窥镜在鼻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窥镜下治疗鼻出血患者72例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72例患者中54例一次性治愈,12例好转,6例出院后患侧鼻腔再次出血(其中1例因手术过程中发现鼻咽部血管瘤而止血未成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后大出血、感染或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对鼻出血采取电凝止血,便于对鼻腔深部的出血进行直视探查,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在耳鼻喉科临床治疗鼻出血中大力推广。

  • 标签: 耳鼻喉科内窥镜 鼻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术后患者疼痛的原因,并根据患者疼痛情况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52例妇产科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人。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和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在进行一系列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一系列护理方法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6.05%,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77.68%,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患者手术后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妇产术 疼痛 护理分析 研究
  • 简介:目的:回顾研究急性小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急性小脑梗死分3种类型:良性型;假肿瘤型;昏迷型。结果:良性型预后良好,而其它型,特别是昏迷者预后不良需立即手术治疗,6例未手术者全部死亡。结论:早期急性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不显著易忽视,而随之而来的变化可能威胁生命,已经诊断并出现意识障碍者建议立即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能够改变预后。

  • 标签: 诊断 治疗 急性小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妇产科临床早产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的早产产妇106例,与同年的106例足月分娩产妇,记录临床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与产妇早产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导致早产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孕妇在怀孕期间胎膜早破、还有两个或多个胎儿、未按要求做产前检查、中重度妊高症以及产前出血等。早产的新生儿与足月分娩的胎儿相比,体质弱,更容易发生窒息,死亡率也比较高。结论造成孕妇早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胎膜早破、产妇未按要求做产前检查等。

  • 标签: 妇产科 临床 早产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某大型综合医院高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为预防和控制高龄患者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月≥80岁高龄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建立医院感染患者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5年共监测住院患者8846例,总住院天数为165258天,发生医院感染944例、1454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0.67%、例次感染率为16.44%,日医院感染率5.71‰,日感染例次率8.80‰;医院感染率较高的前几位科室是外科ICU、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病区、呼吸内科、放射治疗科、神经外科、肾病科、血液科、肿瘤科;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占49.66%,其次为泌尿系统,占24.62%,血液系统占14.79%;导致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9.54%,真菌和革兰阳性菌各占25.78%和14.68%。其中,呼吸系统病原菌主要以假单胞菌属、不动菌属为主,泌尿系统病原菌主要以念珠菌属、肠球菌和假单胞菌属为主,血液系统病原菌主要以葡萄球菌属为主。结论≥80岁高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其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应该作为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内容,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进行重点防控。

  • 标签: 高龄患者 医院感染 前瞻性跟踪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临床治疗内科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内科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乙氧苯柳胺乳膏外用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停药,对比两组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8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临床治疗内科湿疹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整体辨证,综合调整机体机能,有效改善皮损、瘙痒、鳞屑等症状,临床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值得继续探讨和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 内科 湿疹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讨论在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在发生院内感染的状况,对发生感染患者的感染原因及感染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措施。方法选取在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并且发生院内感染共9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在消化内科接受治疗并伴有院内感染的98例患者进行相关的临床研究分析,分离出148株致病病原菌,其中包含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所诊断出的这些病菌对日常抗生素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而且病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结论必须要给患者准确使用抗生素药物,同时要注重患者的呼吸道感染预防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患者的身体恢复状况。

  • 标签: 消化内科 患者 感染 回顾性分析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及年龄、性别相关因素的关系,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分析12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78例(61.4%)位于上消化道;49例(38.6%)位于下消化道;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消化性溃疡,占487%,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16.7%)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2.8%);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和炎症性病变,分别占55.1%和16.3%。结论消化道出血的部位以上消化道多见,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而下消化道出血则以肿瘤多见。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病因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活络止痛软膏质量标准的定性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该制剂中的防风、徐长卿、木瓜等与原药材进行对照比较研究。结果三批样品中均可检出它们相应所含的化学成分。结论本方法简便、重现行好,可有效地控制活络止痛软膏的质量。

  • 标签: 活络止痛软 膏质量标准 薄层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