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本资料早产发生率、临床特征、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收集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本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住院分娩孕产妇总数、早产例数、早产发生率、临床特征、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妊娠结局,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⑴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住院孕产妇总数26502例,早产1268例,早产率4.78%。⑵临床特征:孕次比较:孕1次397例,31.31%;孕2次420例,33.12%;孕3次266例,20.98%;孕≥4次185例,14.59%;孕2次组最高(P<0.01)。分娩方式比较:剖宫产645例,50.87%;阴道分娩623例,49.13%。⑶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前3位是:胎膜早破348例,27.44%;自发临产152例,11.99%;双胎妊娠141例,11.12%。⑷妊娠结局:围产儿1412例。新生儿窒息18例,1.27%。缺陷儿8例,0.57%。低于2500克低体重儿、窒息新生儿及缺陷儿及时转新生儿科NICU治疗。

  • 标签:   早产 胎膜早破 妊娠结局 期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15年~2022年收治的46例Graves病合并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的患者粒细胞计数与TgAb、WBC呈正相关(P<0.05);甲巯咪唑致粒缺的发生率高于丙硫氧嘧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粒细胞缺乏的发生与甲巯咪唑的剂量成正相关,高剂量(≥20mg/d)甲巯咪唑的粒细胞缺乏人数明显高于低剂量(≤15mg/d)。结论:Graves病患者合并粒细胞缺乏的发生率女性较高占大多数。甲巯咪唑的实际效能强于丙硫氧嘧啶,但甲巯咪唑所致的粒细胞缺乏高于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的剂量与粒细胞缺乏相关,因此首选低剂量甲巯咪唑作为起始治疗。粒细胞缺乏仍有死亡的可能性,必须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 标签: Graves病 粒细胞缺乏 甲巯咪唑 丙硫氧嘧啶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美容业的日渐兴起,社会对医美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医疗美容机构作为医疗机构的一个分支,病历资料的书写、保存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的标准规范。本案以未按规定填写病历资料为切入点进行深度调查发现该医疗美容有限公司系第二次未按规定填写病历资料,对涉案的4名医师进行了立案查处,同时对超出核准登记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的违法行为也进行了立案查处。

  • 标签: 医疗美容 病历资料 调查取证 电子证据
  • 简介:  摘要:高中阶段学生处于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解接受国外教育体系课程的中国国际学校学生性别意识发展状况,本研究在大连某国际学校的高中学段进行调查研究。在53份有效数据中,大部分被试同学的性别认知观念相对平等现代,但仍具有明显的男女性别差异,女性的两性社会性别意识相较于男性更为敏感。

  • 标签:   男女性别意识 国际学校学生 高中生 性别平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放射技术主要是以物理学原理作为依据,逐渐发展一种技术手段,能通过物理学相关原理对人体组织的病变进行观察,医学影像技术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分支,这一技术充分结合了物理学的相关原理,主要包括X射线、超声波以及电子内窥镜等等,对患者的临床疾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保证患者能及时得以医治,从而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放射医学技术 影像医学技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本次研究分析放射影像学技术在我院的应用情况。方法:筛选出本院实施X线检查2150次、CR及DR检查1530次、CT检查178次、MRI检查62次、DSA检查50次,对其实施回顾性研究。然后对10名放射科医生展开调查研究,分析影响影像学技术应用效果的相关要素,并对其展开评价分析。结果:X线检查精准率≥96.33%,CT不良事件概率最大值是1.46%,MRI与DSA检查满意率各是91.46%、92.03%,CT技术满意率≥92.14%。放射科医生的经验技术评分总分是40分,另外,检查目的和成像难易度37分,仪器设备性能36分、仪器设备参数设置35分、患者依从性33分、技术类型32分、操作前准备情况25分。结论: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显著。

  • 标签: 放射医学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在诊断肝癌中的准确率。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并诊断为肝癌的患者60例,均接受肝脏增强CT检查和肝脏MRI,分析肝脏增强CT和MRI检查下肝内病灶数、肝外病灶数及病灶阳性率。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直径≤3 cm和直径>3 cm的检出准确率。结果 肝脏增强CT对肝内病灶数、肝外病灶数的检出率均低于肝脏MRI,有统计意义(P<0.05)。肝脏增强CT对肝内病灶阳性率(71.67%)低于肝脏MRI(91.67%),有统计意义(P<0.05)。肝脏增强CT对肿瘤直径≤3cm的检出率低于肝脏MRI,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肝脏增强CT和肝脏MRI对于肝癌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与增强CT比,肝脏MRI技术对于肝癌的诊断率更高,有助于发现微小病灶,提高直径≤3 cm肝癌的诊断率。

  • 标签: 肝脏增强CT 肝脏MRI 肝癌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中血液灌流技术联合血液透析技术的应用对终末期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透析室治疗的8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血液透析技术治疗,观察组联合血液灌流技术,对比两组肾功能、血常规、生化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Hb、HCT、SF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2.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时实施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技术,可有效改善患者肾脏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液透析技术 血液灌流技术 终末期肾病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肋骨骨折疾病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与DR影像技术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入选的病例为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肋骨骨折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同时采取多层螺旋CT扫描与DR影像技术诊断,将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对照比较,分析出不同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通过对比显示,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检查结果的骨折数检出率明显高于DR影像技术,诊断时间短于DR影像技术,两者检查结果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诊断方式,可获得更好的诊断效果,使临床医生能够尽早确诊病情为患者开展有效治疗,降低疾病危害性。

  • 标签: 肋骨骨折 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 DR影像技术 价值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