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丛神经阻滞有许多穿刺径路,优缺点亦因穿刺径路的不同而异。与肌间沟径路和锁骨上径路方法相比,该穿刺入路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完全避免高位脊麻、硬膜外麻醉,椎动脉损伤、霍纳征、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由于该部位的丛神经已经汇集成丛,在腋鞘内同血管伴行,只要穿刺时异感明显,用药量适当,可使阻滞非常完善。同时,该径路穿刺也省却了采用腋路穿刺时需要备皮的麻烦。

  • 标签: 臂丛神经 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一丛麻醉与颈丛联合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04例锁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锁骨骨折,择期行手术治疗,并知情同意。将10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颈丛联合麻醉)与对照组(单一丛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优良率为98.1%(51/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8%(41/52),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实验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血氧饱和度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中应用颈丛联合麻醉,能获得较单一丛麻醉更为显著的麻醉效果,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锁骨骨折 单一臂丛麻醉 颈臂丛联合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连续丛麻醉用于上肢手术及其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入住我院行上肢手术的ASA分级为Ⅰ-Ⅱ级的患者10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连续丛麻醉,对照组实施常规丛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2%;观察组的平均加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上肢手术中采用连续丛麻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可控性较强、再次加药量较少、麻醉效果显著,且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上肢手术 连续臂丛麻醉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保留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的乳腺癌手术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0例乳腺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乳腺癌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保留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的乳腺癌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出血量及清除淋巴结数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可有效的降低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肋间臂神经 胸前神经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康复锻炼指导对丛神经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丛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者的康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丛神经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康复锻炼指导能提高丛神经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系统康复锻炼 康复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不同模式肌间沟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术中行B超引导下肌间沟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6例,A组于丛上支麻醉,B组于丛中支麻醉,C组于丛下支麻醉,观察3组麻醉效果,记录痛觉阻滞起效时间及麻醉剂总用量。结果B组患者麻醉优良率高于A组与C组,痛觉阻滞起效时间及麻醉剂总用量低于A组与C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给予患者B超引导下肌间沟丛神经阻滞麻醉时,于丛中支麻醉时效果最佳,可快速起效,减少麻醉剂总用量,降低麻醉并发症。

  • 标签: B超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丛神经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具体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医护人员做问卷调查。结果丛神经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过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中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占到91.1%,其次为丛神经损伤患者中的不安全因素。结论强化对专科医护的技能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并促进医护之间的良好沟通是防范丛神经损伤患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围手术期护理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探讨肩部外伤致肩关节脱位合并大结节撕脱性骨折、丛神经损伤的的较少见,入院后使用传统的复位方法、上举牵引内收复位法及时复位,其中1例合并丛神经损伤脱位已复位,3个月后随访,神经功能恢复差,1年后随访神经功能恢复差。25例合并有肚骨大结节骨折的患者,其中有1例因骨折的对位差,在纠正肩关节脱位后,行手术治疗,其余骨折完全愈合。

  • 标签: 肩关节脱位大结节撕脱性骨折臂丛神经损伤
  • 简介:当我们把创客空间(MakerSpace)说得玄之又玄,炫之又炫的时候,让我来轻轻地告诉你,这个听起来无比高大上的概念,其实没那么高不可攀。创客文化的前生今世创客,最早的含义是自己动手制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DIY(DoitYourself)。其实小到儿童手工,大到家具,找到材料,自己动手做,这就是创客的'真谛'。近年来,当无数电子产品在我们生活中层出不穷日益丰富以后,创客们带着更多的科技元素、有意思的设计思维,创造出了很多带'电'的有趣'手工'。这么着,

  • 标签: 电子产品 动手做 科技元素 我们小时候 丁鸿 向太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机械性眼外伤患者视力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眼外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90例患者当中,致伤原因以眼球开放性外伤和眼和附属器挫伤最为多见,在眼球开放性外伤当中,又以异物伤最为多见(29.36%)。伤眼109例,并发症以外伤性白内障和玻璃体积血最为常见,发生例数分别为45眼(41.28%)和31眼(28.44%)。在1天内接受医疗处理的患者比例约占半数(48.62%),大部分患者还是能够得到较为及时的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外伤后处理时间是影响患者的视力危险因素。结论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视力预后总体尚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外伤后处理时间是影响患者的视力危险因素。因此,患者在受伤后尽早到医院进行伤口处理或手术处理。同时,加强健康宣教,让青少年儿童、工地人员等高危人群了解眼外伤的严重性,提高自身防护意识。

  • 标签: 机械性眼外伤 视力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AECOPD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则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经对比后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AECOPD患者护理工作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老年AECOPD患者 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岳阳市洞庭湖区洲滩地貌类型与钉螺密度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方法采用AreGIS10.2软件,按照地貌特征对岳阳市洞庭湖区的洲滩进行分类,并生成由2440个六边形组成的洲滩类型格网系统。收集2010—2014年岳阳市28个血防站的洲滩查螺数据,生成活螺、感染螺平均密度的六边形格网系统。对洲滩类型格网系统与活螺、感染螺平均密度格网系统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洲滩地貌与钉螺密度之间的空间关系。结果岳阳市洞庭湖区洲滩可按地貌类型分为9类。其中,凹陷型洲滩的活螺、感染螺平均密度的平均值分别达到9.62只/0.11m。和3.66只/0.11m2,为最高水平;带外堤洲滩、岛型洲滩次之;河口洲滩、一般洲滩、窄型洲滩、宽型洲滩居中,而隆起型洲滩、带林洲滩的钉螺平均密度相对较低。结论洲滩地貌类型与钉螺密度具有空间相关性。如能以工程措施对凹陷型洲滩、带外堤洲滩的地貌加以改变,则可有效降低区域钉螺密度。

  • 标签: 血吸虫病 空间行为 流行病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某市机械制造企业职业卫生现状,2012年对某市18家机械制造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18家企业有职工8592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为5022人,占58.45%,检测作业场所610个点,超标的203个点,不合格率为33.28%。其中有机溶剂不合格率为18.00%,粉尘不合格率为23.46%,噪声不合格率为49.47%。某市机械制造企业职业卫生总体现况较好,但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 标签: 机械制造企业 职业危害因素 现状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机械通气(MV)对急性中毒导致呼吸衰竭(ARF)的救治效果。方法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ARF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2例患者在自主呼吸停止后接受MV治疗,研究组40例在患者自主呼吸停止前即给予早期MV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3人死亡,病死率为7.5%,对照组5人死亡,病亡率为41.7%(P<0.05);研究组存活的37例患者中,肺部感染者7人(18.9%),并发低血压者9人(10.8%),对照组存活的7例患者中,肺部感染者4人(57.1%),并发低血压者2人(28.6%),并发心律失常者1人(14.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患者呼吸形态出现异常但自主呼吸尚未停止前,及时给予早期MV治疗,可有效提高ARF的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中毒 呼吸衰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镇静联合镇痛治疗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86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进行常规镇静联合镇痛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镇静过深或过浅表现,及时通知医生,根据医嘱调整泵速;观察组采取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进行计划性镇静联合镇痛治疗,根据Ramsay评分对镇静药物剂量进行动态调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根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综合评价患者的的镇静联合镇痛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觉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镇静药物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镇静满意度、人机顺应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小于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大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计划性镇静联合镇痛治疗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显著,可减少镇静药物用量,缩短觉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无增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风险,而结合有效护理,有利于协同保证镇痛、镇静效果。

  • 标签: 机械通气 镇静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临床护理中,集束化镇静镇痛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2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集束化镇静镇痛护理于7月开始启动,按时间顺序1月~6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8h的患者为参照组,7月~12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8h的患者为干预组,参照组与干预组各46例,参照组未实施集束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组实施集束化镇静镇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死亡率、谵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同参照组患者比较明显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死亡率和谵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临床护理中,集束化镇静镇痛护理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集束化 护理 镇静镇痛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人文关怀护理在RICU机械性通气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100例RICU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均予以人文关怀护理干预。结果对100例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在治疗时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均能积极的配合治疗,并且患者的情绪均处于平稳状态,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患者对治疗的信心都比较高,其心理状态都比较良好。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治疗,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RICU机械性通气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