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管迷走神经晕厥(Vasovagalsyncope,VVS)或称血管抑制晕厥,是以血压突然下降为其特点,有或不伴有心动过缓和自主神经兴奋的其他表现,在晕厥病例中占相当大的比例。VVS预后通常较好,小部分VVS为恶性型,这种类型的特点足晕厥发作过程伴大于5s的心脏停跳,尽管有可能出现上述较严重的并发症,但VVS总体的预后足较好的。

  • 标签: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发作诱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压氧疗法治疗神经耳聋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神经耳聋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以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为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使用高压氧疗法。对比两组患者耳聋治疗效果与治疗安全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治疗总有效率(4.41%,73.53%)均优于对照组(16.18%,51.47%),P<0.05;结论高压氧疗法可获得更好的神经耳聋治疗效果且安全较高。

  • 标签: 高压氧疗法 神经性耳聋 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研究
  • 简介:有一对夫妻,结婚十五年了,丈夫是名外科医生,工作非常忙.妻子常常自嘲,说自己要照顾一大一小两个孩子,但她们的夫妻感情很好.丈夫若受邀参加一些会议,只要能带上妻子,一般都会带上.遇到相熟的人打招呼,别人只要称赞他,他就会将功劳归到自己妻子身上.比如有人说:“赵医生,您最近气色越来越好了.”他会说:“多亏我太太饮食调养得好,常常煲汤给我喝。

  • 标签: 解毒 婚姻 外科医生 夫妻感情 饮食调养 妻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神经眼科临床特征。方法本文选择我院神经外科在2015-2017年接收的存在神经眼科临床症状的患者100例,通过临床资料分析的方式总结了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神经眼科临床特征,具体包括临床症状、病变位置、病因。结果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神经眼科临床症状有视力下降、视野异常、瞳孔障碍、色觉障碍;病变位置主要有垂体、蝶窦、海绵窦、枕叶、颞叶、额叶,顶叶;病因主要有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结论针对存在神经眼科临床症状的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主治医师需要在分析其临床特征(临床症状、病变位置、病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治疗措施。

  • 标签: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 神经眼科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在慢性湿疹及神经皮炎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联合药物治疗,药物选择糠酸莫米松乳膏、卡泊三醇软膏,研究效果。方法随机在我院患者资料库中选取48例慢性湿疹及神经皮炎患者临床资料入组,数字表法分组,选取时间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观察组24例患者行糠酸莫米松乳膏、卡泊三醇软膏联合治疗,对照组24例患者行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靶皮损面积、皮损程度评分、皮肤瘙痒评分、EASI评分、SC、WCSC、TEWL均明显更优,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慢性湿疹及神经皮炎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卡泊三醇软膏联合药物治疗,疗效理想。

  • 标签: 慢性湿疹 神经性皮炎 糠酸莫米松乳膏 卡泊三醇软膏 效果
  • 简介:摘要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洁净及无菌的控制和评估是衡量一个无菌工艺的重要指标。微生物污染药物的可能并不只存在由于生产流程中,后续药品在质检分析过程也可能被微生物侵入。常用消毒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毁坏或干扰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及其繁殖。消毒剂可以通过物理作用,将可能存在微生物的介质从药品生产过程中消除,同时也能通过化学作用将微生物的细胞本体消灭。本文分析了常用消毒剂的物理化学特性、消毒效果及其使用后的残留限度,使无菌药品的生产工艺符合现代GMP要求。

  • 标签: 药品生产 消毒剂 效果 替换应用 残留限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常见难愈合伤口处理方法及其效果的探讨。方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神经外科从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抽取患有压疮、伤口延迟愈合及气管切开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在全程整体干预的情况下,按照统一方法评估、清洗和清创后进行换药治疗。结果压疮患者均痊愈出院;延迟伤口中,1例手术清创缝合后继续换药治疗,痊愈出院;气管切开患者痊愈出院。结论预防压疮、伤口合理处理、选择适当的敷料及正确地护理,可促进伤口愈合的速度。

  • 标签: 护理 神经外科 难愈合 伤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应用于神经膀胱患者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140例神经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和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护理完成后对比两组患者结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康复护理应用于神经膀胱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有其肯定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神经元性膀胱 效果分析 护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过敏鼻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的90例患有过敏鼻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各45例研究对象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如饮食以清淡为主、过敏源控制等,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前,鼻痒、鼻塞、流涕、喷嚏四个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鼻痒、鼻塞、流涕、喷嚏四个方面,实验组评分均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过敏鼻炎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过敏性鼻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改善重症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探讨和研究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神经介入联合显微神经外科治疗和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神经外科治疗的重症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神经介入联合显微神经外科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并在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症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通过神经介入联合显微神经外科方案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而且能够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理护理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107年1月收治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在护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以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6.77%VS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神经内科 住院患者 负性情绪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综合康复治疗理念在临床医疗中的有效落实,一方面能够为传统医疗体系提供更加完善的治疗辅助措施,由此丰富临床的医疗手段与方案;另一方面凭借综合康复治疗的内容,更能够灵活的掌控患者身体及心理状态,以便治疗工作的落实更易被患者接受。本文基于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研究展开分析,在明确治疗方法及相关结论同时,期望为临床医疗体系的构建提供良好参照。

  • 标签: 神经内科 偏瘫患者 康复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用分期康复护理对神经康复的优化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分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的NIHSS评分低于护理前,GCS、ADL评分高于护理前,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用分期康复护理对神经康复的优化效果显著,减轻了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值得应用。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分期康复护理 神经康复 优化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预防压疮护理对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98例老年患者纳入观察范围,按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49)与观察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压疮护理,以进一步明确预防压疮护理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影响。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Brade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住院期间观察组压疮总发生率为1.5%,低于对照组的3.45%,且以上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预防压疮护理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Braden评分有较好改善作用,降低压疮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防性压疮护理 神经内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位对脊髓损伤致神经膀胱尿液产生及清洁自我间歇导尿点选择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在我院接受脊髓损伤致神经膀胱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平卧位与短腿坐位两种不同的体位。对患者进行观察,进行连续2天的测量,使患者在早晨保持空腹状态,使用间接的导尿,将尿液排空,一次饮用500ml清水,采用膀胱B超扫描仪测量观察膀胱内尿液生成的过程,饮水后1h开始观察和测量尿量,每隔30分钟记录1次,每个体位连续监测三次,取平均值,直至生成500ml尿液为止。结果患者饮水后采取平卧位时,尿液产生量平均在1.5h达到高峰,为(120.0±34.5)ml,2.0h(110.1±32.2)m1和2.5h(114.5±30.8)ml为平台期,以后逐步减少。饮水后采取短腿坐位时尿液产生在2h达到高峰,为(90.2±18.5)ml,以后逐渐减少。采取平卧位、和短腿坐位者,尿液达到450-500ml的时间分别为3.0h和4.5h。结论不同的体位对脊髓损伤致神经膀胱患者的尿液与时间产生不同的影响平卧位时尿量产生增加,尿液生成时间缩短,短腿坐位时尿液生成不规律,生成时间过长。患者可根据尿液产生量和时间的相关关系确定清洁导尿的时间点,为出院患者自我间歇导尿时间点的确定提供依据。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体位 便携式膀胱B超扫描仪 清洁间歇性导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该院接受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三叉神经部分感觉根切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完全缓解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疼痛完全缓解率为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能够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治疗的有效率比较高,能够很好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 标签: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三叉神经痛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功能与术后声带运动的相关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喉返神经损伤患者共126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手术期间肌电信号的强弱进行分组,对比分析所有患者的术后喉镜检查结果。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出现术后声带运动异常的患者有8例,这8例患者手术期间喉返神经损伤的肌点信号振幅下降在0-50%。没有出现永久喉返神经损伤的患者。结论在完成手术之前,检测患者的喉返神经损伤肌电信号,其振幅下降如果大于50%,就会造成患者出现术后声带运动异常。如果振幅下降大于70%,患者术后声带运动异常的发生率就会提升。因此,在进行甲状腺手术时,监测患者的喉返神经的警戒值可以设定为振幅下降大于50%,这样有利于进行术后喉返神经功能的预测。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功能 术后声带运动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内科使用护理指引体系的价值。方法根据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的103例神经内科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52例患者接受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对照组51例接受常规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共有32例护理质量优秀病例,占该组的62.75%,有15例护理质量一般病例,占该组的29.41%,4例较差,占该组的7.84%,患者满意度是86.27%;观察组优秀病例43例,比例是82.69%,8例一般,比例是15.38%,1例较差,比例是1.92%,满意度是100%,两组的结果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对护理具有质量提升效果,能够让患者获得高质量和高满意度的护理服务,临床中意义重大。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指引体系
  • 简介:摘要手术过程中的实时指导环节中有相对重要的应用,这种技术能够帮助医疗人员明确患者出现病变问题的边界以及具体位置,提升现代医疗手术的微创化程度。神经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根据对神经外科手术与全新的神经导航技术的了解,对该项技术在微创化的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实际应用进展加以详尽地列举。

  • 标签: 神经导航技术 微创神经外科手术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联合神经刺激仪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11月--2018年04月,对我院收治的50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手术患者展开分析,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划分为常规组(单用神经刺激仪操作)、研究组(超声引导下联合神经刺激仪操作),两组各25例。结果研究组阻滞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联合神经刺激仪可以大大提高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 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