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县钩端螺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与控制钩端螺旋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06年我县钩端螺旋病疫情报告及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发病人数占全部病例的94.23%。病例男性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251。流行的主要菌群是黄疸出血群,主要流行形式是稻田型。结论采取包括传染源控制与管理、健康教育及按菌苗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 标签: 钩端螺旋体病 预防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伯氏螺旋(Borreliaburgdorferi),是莱姆病的病原体。莱姆病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脑膜炎、脑炎、颅神经炎、运动和感觉神经炎等方式表现出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阿拉坦合力苏木蜱虫在春夏季节大量存在,人畜被叮咬情况非常普遍,为了解阿拉坦合力苏木蜱虫是否携带伯氏螺旋(Borreliaburgdorferi),以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于过去常用的荧光抗体染色法假阳性较高,故本次调查采用更为灵敏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结合荧光探针技术,对伯氏螺旋(Borreliaburgdorferi)的三种致病基因群(B.burgdorferisensustricto,B,garinii和B.afzelii)的特异性DNA核算片段进行检测。结果捕捉蜱800余只,按大小不同分为90组,结果阳性1组,阳性率1.11%。结论说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阿拉坦合力苏木草原革蜱携带伯氏螺旋(Borreliaburgdorferi)

  • 标签: 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携带 调查
  • 简介:目的建立梅毒螺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依据梅毒螺旋(Treponemapallidum,TV)DNA多聚酶I(polA)基因序列,设计MGB—Taqman探针和PCR引物,对TPPA法检测到的不同国家和人种梅毒螺旋抗体阳性患者和阴性人员血液样本进行检测,验证该PCR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及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PCR产物测序证实新建的荧光PCR方法可以扩增到梅毒螺旋polA基因区200bp长DNA片段。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检出每微升血液中10拷贝梅毒DNA。在31例TPPA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中,有21例为PCR阳性。证明其中10例TPPA法阳性为非现行感染,可能不具有传染性。统计分析表明该荧光PCR方法与TPPA方法对不同国家和种族人群检测结果未出现显著差异。结论新建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排除TPPA法阳性梅毒患者中非现行感染的旅行者,是适用于不同地区和种族的旅行者进行梅毒检测的新方法。

  • 标签: 梅毒螺旋体 DNA多聚酶I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MGB—Taqman探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非梅毒螺旋抗原血清检测试剂间的差异。方法以BD公司试剂为金标准,判断一种RPR诊断试剂(上海科华公司)和两种TRUST诊断试剂(上海荣盛公司和北京万泰公司)之间的差异。结果定性试验中3种诊断试剂均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定量试验中万泰公司试剂其他2家试剂定量结果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非梅毒螺旋检测试剂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 标签: 梅毒 RPR TRUST
  • 简介:摘要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同时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梅毒的实验室检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梅毒螺旋抗体检测是目前梅毒诊断的主要方法,选快速、准确、特异性及敏感性强的诊断方法,是当前研究的主要热点问题。

  • 标签: 梅毒 检测方法
  • 简介:近十多年来,本县的钩端螺旋病(下称钩病)呈散发状态。1988年8~9月间,在局部地区曾发生暴发流行。暴露人群619人,发病43人,罹患率为7.0%,发病率为2,151.1/10万,死亡1人,病死率为2.3%;病例相对地集中在一个大队(63.8%)。患者均为青壮年:15~20岁23人占53.5%,21~25岁14人占32.6%,26岁以上6人占14.0%。最早病例于8月28日发生,此后,每日1例,9月2日起,病例增多,平均每日5例,5日达

  • 标签: 钩体病 暴露人群 钩体菌苗接种 流感伤寒型 出血型 罹患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梅毒的四种检测方法及其临床价值,建立适合自己实验室的梅毒检测流程和报告系统。方法收集梅毒患者血标本52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胶体金快速检测试验(ACONSYP)、梅毒螺旋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血清梅毒。结果先进行TP-ELISA初筛检测的52例梅毒患者血清中,四种方法均为阳性者49例,其中TPPA阳性51例,TRUST阳性49例,SYP阳性50例。而在100例非梅毒对照组中,经TP-ELISA检测阴性例数为95例,特异性为95%。结论四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为了提高梅毒检出率,对于TP-ELISA阳性标本,要做TRUST和TPPA复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抗梅毒螺旋(TP)抗体呈假阳性与抗核抗体(ANA)、抗心磷脂抗体(ACA)及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TPPA法检测7132例住院患者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其中52例阳性患者行ANA、ACA及CRP检测,并设60例阴性老年患者作对照。结果抗TP抗体阳性病例中年龄大于60岁者52例,占总阳性病人的63.41%,小于60岁者30例,占36.14%,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66.83,P<0.005);ANA、ACA和CRP检测结果阳性者52例老年抗TP抗体阳性患者分别为13、16和15例,分别占25%、30.77%和28.84%;60例老年抗TP抗体阴性患者分别为6、7和11例,分别占10%、11.67%和18.33%;抗TP抗体阳性与阴性老年患者中ANA、ACA和CRP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AX2=4.45,P<0.05;ACAX2=8.24,P<0.05;CRPX2=6.21,P<0.05;)。结论老年患者抗TP抗体假阳性高于年轻组,与ANA、ACA及CRP密切相关。

  • 标签: 老年患者 抗梅毒螺旋体抗体 抗核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神经系统钩端螺旋病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用已知抗原检测血中抗体-红细胞凝集试验、凝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炭凝集试验。脑脊液、血液中可分离出螺旋

  • 标签: 神经系统钩端螺旋体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四种梅毒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选择高效、简便、特异梅毒感染诊断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梅毒螺旋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TP-胶体金试条4种方法对梅毒患者血清进行检测.结果TRUST、TP-ELISA、TP-胶体金试条、TPPA敏感性分别为65%、96.7%、93.3%和98.3%,特异性分别为86.7%、95%、98、3%和100%.结论TRUST法敏感性及特异性相对较差;TP纸条敏感性不如TP-ELISA及TPPA,但高于TRUST;TPPA在敏感性及特异性方面均高于其他三种方法,是目前公认的梅毒确证实验.

  • 标签: 梅毒螺旋体抗体 TRUST TP&mdash ELIsA TPPA TP-胶体金
  • 简介:目的探讨钩端螺旋病(钩病)流行规律。分析存在问题。方法用MAT法检测病人、水鸭和蛙血清抗体;同时分离培养病原体。用夹夜法捕鼠,采集鼠肾,猪肾,牛中段尿,蛙肾、水鸭肾和蚂蝗血分离培养病原体。结果1997-2000年全省共发生钩病789例,平均发病率为0.44/10万,死亡12人,平均病死率为1.52%。衢州、丽水和台州市的发病数占全省发病总数的93.28%。病例主要分布在7-10月,占95.06%,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5.43%,菌群主要为黄疸出血群和七日热群。病人血培养阳性率为1.20%。鼠密度为5.08%,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47.34%,鼠带菌率为6.90%,黑线姬鼠带菌率为13.19%,蛙肾阳性率为0.17%。水鸭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0%,菌株主要为秋季群;蛙血抗体阳性率为13.64%,菌株为秋季群。结论钩病防制工作不能放松。要加强对该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 标签: 钩端螺旋体病 疾病监测 发病率 浙江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婚检中乙肝表面抗原和梅毒螺旋抗体阳性率,探讨婚检中乙肝表面抗原和梅毒螺旋抗体阳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200对婚检者中乙肝表面抗原和梅毒螺旋抗体阳性率。结果2200对婚检者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男性46例,女性58例,梅毒螺旋抗体阳性男57例,女性52例。结论婚检中乙肝表面抗原和梅毒螺旋抗体阳性率高,为优生优育可以暂缓结婚,同时说明进行婚检是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 梅毒螺旋体 婚检 阳性 分析
  • 简介:安徽省自1962年证实钩病存在以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疫情发生。研究我省各区域钩病主要流行菌群,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来自我省疫区的1996—2005年钩病患者血清及抽查疫区自然人群血清检测测结果汇总分析如下。

  • 标签: 钩端螺旋体病 血清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梅毒螺旋特异性IgM(TP-IgM)抗体在梅毒血清固定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85例梅毒患者中病程1年以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且血清固定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TP-IgM抗体。结果285例梅毒患者中,28例发生血清固定,经TP-IgM检测,阳性8例,阴性20例;28例血清固定患者中,17例二期梅毒患者TP-IgM抗体阳性5例,阴性12例;11例潜伏梅毒患者中TP-IgM抗体阳性3例,阴性8例;无一期梅毒。结论梅毒螺旋特异性IgM抗体可作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感染并活动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 标签: 血清固定 梅毒螺旋体IgM抗体 免疫印迹法 RPR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四种梅毒血清学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胶体金(ACONSYP)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12400例血清样本。结果ELISA,TPPA,ACONSYP,TRUST的敏感性分别为95.34%,84.93%,77.81%,99.1%;特异性为87.8%,97.9%,84.2%,96.2%。结论TPPA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好,为临床检测梅毒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梅毒螺旋体 ELISA TPPA ACON SYP TRUS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梅毒螺旋感染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疑似梅毒螺旋感染患者60例,均为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分别采用TRUST法和ELISA法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率、敏感性等。结果疑似梅毒螺旋感染60例,采用TRUST法进行检测,阳性50例,其余10例中,3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4例真阴性。敏感性为94.3%(50/53),检出率为89.3%(50/56),特异度为57.1%(4/7)。疑似梅毒螺旋感染60例,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阳性54例,其余6例中,1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4例真阴性。敏感性为98.2%(54/55),检出率为96.4%(54/56),特异度为80%(4/5)。两组方法敏感度、特异度、检出率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ELISA法对梅毒螺旋感染进行诊断,可明显提高检出率,增强敏感性与特异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ELISA法 梅毒螺旋体感染 检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