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门诊实施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系统对流动人口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在东莞厚街社区门诊就诊的流动人口孕产妇623例,对比实施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系统前(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316例与实施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后(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307例,两组产检率、住院分娩率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结果社区门诊实施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系统后产检率、住院分娩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启用社区门诊并于医院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社区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流动人口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余杭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和相应管理方法及效果,为政府及卫生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总结目前杭州市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针对辖区内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采用的各种对策。结果在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双休日接种人性化管理、常态化信息查漏管理、不同形式建证管理、多种方式宣教管理的基础上依靠医院-街道-社区-联络员联动协调机制,提高接种率,依托医院-学校-联络员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补种率。使辖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成效。结论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得长效机制能正常运作,一支和谐、务实、奉献的公共卫生队伍是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的基本保障,利用多种手段,加大对流动人口预防接种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素质,完善法制建设促使每位公民切实履行免疫规划的公民义务。

  • 标签: 流动儿童 免疫规划 效果评价 对策探讨
  • 简介:摘要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加强流动人口避孕药具的发放管理是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内计生工作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逐年增多,而且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客观加大了避孕药具发放管理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流动人口避孕药具发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强化策略。

  • 标签: 流动人口 避孕药具 发放管理
  • 简介:摘要在人类生殖健康得到日益重视的今天,作为城市的一个特殊群体,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的服务需求和利用研究应得到计生服务工作者的特别关注。

  • 标签: 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完善
  • 简介:本文根据浙江大学医院流动放射装置的服务实践,分析了流动放射装置的特点及优势,探讨安全优质服务的对策,以求更好地为学生和公众服务,发挥流动放射装置应有的作用。针对流动放射装置在高校体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加强秩序管理、讲究体检质量等措施。

  • 标签: 流动放射装置 安全优质服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透视下观察钡剂流动在胃双对比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胃双对比造影过程中,透视下观察钡剂在胃粘膜表面的流动变化,发现病变或排除病变并点片。结果检出经胃镜、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诊证实的微小病变40例,包括早期糜烂性胃炎8例,胃溃疡22例,胃息肉3例,平滑肌瘤2例,胃癌5例;另有6例除外胃部病变。结论透视下钡剂流动的观察在胃双对比造影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胃部疾病的诊断水平。

  • 标签: 透视观察 钡剂流动 胃双对比造影 胃部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流动孕产妇人群产前产后产生抑郁症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行心理干预,以消除或缓解孕妇的各种负性心理,有利于缩短产程,减少产时并发症,有效减免分娩费用,保证母婴安全。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共接受辖区外孕妇建卡1165人,收治住院的产妇376人。通过1通过乡村医生和妇女主任等公共卫生联络员对新流入孕妇开展工作2对快到预产期的产妇,通知公共卫生联络员上门说服,及时住院待产3送母婴到病房,使产妇感到一种家庭的温暖做好母乳喂养宣教。结果通过心理干预,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缓解孕妇对妊娠、分娩的紧张情绪,减少产时、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流动孕产妇管理,适当给予心理干预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缓解流动孕产妇的心理问题。

  • 标签: 流动 孕产妇 保健 心理
  • 简介:目的了解甘肃省县(区)级医疗机构2005-2010年卫生技术人员流动状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县(区)级医院新进与离职卫生技术人员为研究对象,结合既往调查资料,描述其流动状况及趋势。结果一、二类地区新进卫生技术人员呈上升趋势,三类地区离职呈上升趋势;一、二类地区新进人员以中高学历为主,三类地区以中低学历为主;一类地区离职以高职为主,二、三类地区以中职和初职为主;各类地区调离以中职和初职为主。结论甘肃省一、二类地区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流动状况较优于三类地区,但发展仍然落后,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人才流动状况。

  • 标签: 医疗机构 卫生技术人员 人才流动 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寿光市流动人口结核病知识知晓现状。方法随机抽取寿光市流动人口300名,进行结核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文化程度的流动人口,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不同,学历高的流动人口,明显高于学历低的流动人口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X2=20.12,P<0.005。讨论应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流动人口的结核病知识知晓率。

  • 标签: 流动人口 结核病 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崇明县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探索今后流动儿童的管理措施。方法本次调查选取了本县的陈家镇社区作为代表。结果流动儿童家长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思想观念、预防接种知晓情况、医院宣传与接种率有关。结论流动儿童免疫率低的原因是流动人口流动性大;文化水平低、卫生意识淡薄;经济状况差;不知道接种时间地点、思想观念陈旧等等。建议提示将流动儿童纳入系统管理,提高他们的防病意识,加强计划免疫的宣传力度,加强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时目前的当务之急。

  • 标签: 计划免疫 流动儿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动人口孕期的管理。方法我院于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将384例流动人口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2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及管理,比较两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母乳喂养率、母亲角色适应能力、对医嘱、护嘱的依从性以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母亲角色适应能力、对医嘱护嘱的依从性较对照组好,产妇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流动人口孕期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及管理能有效降低产科并发症从而提高产科质量,患者满意度较高。

  • 标签: 流动人口 孕期 健康教育 产科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TVDC的相关参数在HCC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收集34例实施TACE的HCC病例进入本次研究,其中男28例,女6例,平均年龄56岁(28岁-76岁),根据肝固有动脉插管造影DSA肿瘤血管染色情况选定ROI并分组癌灶组、癌旁肝组及背景肝组;采用DSAanalysis1.0软件生成各ROI的TVDC,获得△PV、TP、TD、KmaxU、KmaxD等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癌灶组、癌旁肝组、背景肝组三者之间,TD、KmaxD两两对比均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对于TD,癌灶组>癌旁肝组>背景肝组;对于KmaxD,背景肝组>癌旁肝组>癌灶组。而其他参数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TVDC相关参数可以反映HCC血流动力学变化,其中TD、KmaxD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癌灶、癌旁肝组及背景肝组的血流动力学差异。

  • 标签: 时间-视频密度曲线 肝细胞癌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流动孕产妇产前检查的基本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流动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的相关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取朝阳区流动人口相对密集的7个街道/乡镇随机抽取825例流动产妇(对象为1岁以下儿童母亲)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产妇中认为妊娠期间需要进行产前检查的为93.0%,而实际孕期建立《母子健康档案》的只占35.5%;21.2%的流动产妇在私人诊所做过产前检查。在对医院服务的综合评价中最不满意的是就诊等候时间。结论私人诊所为流动孕产妇提供廉价和不健全的产前检查服务这一因素不容忽视。通过取缔非法行医诊所,改善医疗管理体制,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以满足不同层次流动孕产妇的孕期保健需求;加大宣传力度是增强孕产妇主动寻求孕期保健服务的有效手段。

  • 标签: 流动孕产妇 产前检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七氟烷麻醉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拟行鼻内窥镜手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A组)、七氟烷组(B组),分别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和七氟烷吸人麻醉方法,观察比较两组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格拉斯哥(GCS)评分,评估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结果B组在诱导后即刻,SBP、DBP、MAP和HR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各时点的SBP、DBP和HR,组间及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MAPB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MAPB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苏醒时间快于A组,GCS评分情况亦优于A组(P<0.05)。结论七氧烷用于老年患者鼻内窥镜手术安全有效,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术后苏醒快,可提高苏醒质量。

  • 标签: 丙泊酚 七氟烷 老年患者 苏醒质量
  • 简介:目的了解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方法随机抽取湘西少数民族地区9~12岁流动儿童1600名,城区常住儿童1600名,根据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的要求,进行心理健康各项指标的调查。结果9岁流动儿童与城区常住儿童相比,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10岁流动儿童与城区常住儿童相比,男性情绪障碍、品德缺陷、学习障碍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女性儿童中,品德缺陷、学习障碍、不良习惯、社会适应方面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11岁儿童流动儿童与城区常住儿童相比,男性学习障碍、情绪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行为障碍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在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社会适应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12岁流动儿童与城区常住儿童相比,男性儿童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社会适应障碍、性格缺陷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儿童在学习障碍、行为障碍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调查结果总体来看,城区常住儿童的心理健康优于流动儿童,应加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 标签: 心理健康 流动儿童 城区常住儿童
  • 简介:目的了解中山市不同职业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接受艾滋病相关干预服务情况。方法于2010年采用两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工厂工人、建筑工人、餐饮宾馆从业人员、临时雇佣劳动力、娱乐场所从业人员、个体经营者(均为220人)及家政从业人员(50人)共7类职业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接受干预服务的差异。结果共调查1370人,男性占55.0%(753/1370),年龄平均(29.6±9.3)岁。85.7%(1149/1341)的人听说过艾滋病。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48.5%(665/1370)。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男性知晓率52.7%(397/753)高于女性的43.4%(268/617);25~39岁人群知晓率最高(54.2%,322/594);个体经营者最高,为56.8%(125/220),家政从业人员最低,为20.0%(10/50)。文化程度越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越高。仅16.4%(223/1358)的流动人口选择“同意艾滋病患者留在单位,没什么好担心的”。最近1年,接受过免费安全套派发、艾滋病宣传材料及免费艾滋病检测的比例分别为26.4%(356/1346)、32.8%(442/1347)和6.3%(81/1284)。不同职业接受过3种艾滋病干预服务的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接受过3种艾滋病干预服务中任何1种的比例最高(67.7%),家政从业人员和住宿餐饮从业人员接受过干预服务的比例相对最低,分别为10.0%、13.2%。调查对象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电视(67.4%,922/1370);最希望获得艾滋病知识信息的途径是公益广告(54.4%,745/1370)。结论中山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干预覆�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知识 态度 实践 流动人口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肾功能损害早期患者双侧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血浆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血α1-微球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将他们分为肾损害早期高血压组45例和无肾损害高血压组45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各组对象血浆NPY、NT水平进行测定,并同时用彩色超声多谱勒技术监测双肾叶段动脉(SRA)﹑叶间动脉(IRA)的收缩期峰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流峰速加速时间(AT)、脉冲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1)肾损害早期高血压组与无肾损害组比较,SRA、IRA的Vs、Vd、Vm显著降低(p<0.05),AT明显延长(p<0.05),PI和RI明显增高(p<0.05)。(2)肾损害早期高血压组与无肾损害高血压组比较,血浆NPY水平明显增高(p<0.01),NT显著降低(p<0.05)。直线相关分析,NPY与Vs、Vd、Vm负相关(p<0.001),与PI、RI、AT正相关(P<0.001);NT与PI、RI、AT负相关(P<0.01),与Vs、Vd、Vm正相关(p<0.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早期患者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浆血管活性肽存在变化,血管活性肽与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存在相关性,血管活性肽可能在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早期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血流动力学 神经肽Y 神经降压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