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下观察钡剂流动在胃双对比造影中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透视下观察钡剂流动在胃双对比造影中的临床应用

董艳秋孙连明

董艳秋孙连明(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影像中心内蒙古牙克石022150)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140-02

【摘要】目的探讨透视下观察钡剂流动在胃双对比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胃双对比造影过程中,透视下观察钡剂在胃粘膜表面的流动变化,发现病变或排除病变并点片。结果检出经胃镜、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诊证实的微小病变40例,包括早期糜烂性胃炎8例,胃溃疡22例,胃息肉3例,平滑肌瘤2例,胃癌5例;另有6例除外胃部病变。结论透视下钡剂流动的观察在胃双对比造影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胃部疾病的诊断水平。

【关键词】透视观察钡剂流动胃双对比造影胃部疾病

胃双对比造影目前仍是临床用于诊断胃部疾病的主要方法。但在检查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操作者经验、操作手法,病人的体态、准备情况及配合程度,不能显示病变;或显示病变,但细节不清晰;或片中出现一些不特定的征象,疑似病变,均影响胃部疾病诊断。而操作手法的好坏,是病变能否得以更好显示的关键,其中包括透视下观察胃内钡剂流动变化情况,发现病变或排除病变,及时摄片,从而避免疾病的漏诊、误诊。笔者就利用此法明确诊断的46例患者的检查过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该技术在胃双对比造影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材料与方法

本组收集2011年1月~2012年2月,经手术和病理、临床随诊证实的胃部疾病患者46例,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15~77岁,采用德国SIEMENS1000MA数字胃肠机。

造影前的准备按胃双对比造影常规进行,造影时用少量水送服3-5g产气粉,再吞服浓度160%~200%硫酸钡混悬剂。首先常规摄取胃双对比造影图像,然后让受检者缓慢转动体位,让钡剂流动于胃窦与胃底之间,尽可能使钡剂呈薄层状均匀涂布于胃的各个部位,于透视下跟踪观察钡剂流动,可反复数次多体位观察,发现、排除病变及时点片。

2结果

糜烂性胃炎8例,胃溃疡22例,胃息肉3例,平滑肌瘤2例,胃癌5例,正常6例,共检出46例,均经胃镜或手术病理,临床随诊证实。

其中通过常规胃双对比造影片满意显示病变的35例;有9例虽有异常X线征象,但细节显示欠清晰,为可疑病变改变;有2例未能显示病变,但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均需进一步观察、摄片才能明确诊断;而通过透视下跟踪观察钡剂流动的方法,特别是对常规胃双对比造影片表现可疑的病变和无异常表现的病例,认真采用此法检查,反复几次,使得病变得以显示或病变特征得以发现并给予充分暴露,从而避免了误、漏诊。

3讨论

随着数字化成像技术在消化系统应用的普及,造影图像质量清晰,伪影减少,并可做图像后处理,为消化道微小病变的检查提供了方便[1]。但一组优质造影片的采集,仍要求熟练掌握正确的造影检查技术,可是由于检查过程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即使摄取了胃各个部位看来似乎满意的双对比像,也不一定能将病变暴露。有文献报道胃双对比造影漏诊率可达10%以上。

本组胃癌5例,其中2例X线检查双对比造影片上发现异常,疑为早期胃癌,但因病变局限表浅,病变细节显示不清,不能定性诊断;而通过反复透视下跟踪钡剂流动,发现薄层钡剂涂布于胃粘膜表面,出现了异常的小龛影钡斑及小的充盈缺损征象,周围粘膜破坏、中断,局部胃壁轮廓僵直,蠕动受限,及时摄片予以诊断。

在胃双对比造影过程中伪影也是较常见的,如果对其认识不足,则可能导致误诊。3例患者,胃后壁可见钡斑,误以为胃溃疡,后经转位钡剂流动观察,钡斑形态改变,消失,证实为暂时的钡剂积聚。

总之,在胃双对比造影检查过程中,有时由于胃粘液较多,钡剂絮凝,使得胃粘膜表面钡剂涂布不良;肋骨、脊柱重叠掩盖;某些特殊部位,如胃前壁、胃体上部、贲门区;造影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假象等多种原因有时难以获得满意、有益于疾病诊断的双对比图像。而通过透视下跟踪钡剂流动的方法[2],对可疑病变局部反复冲洗涂布、多体位多角度观察,可排除胃粘液、各种假象的干扰,以及肋骨、脊柱的重叠,摄取高质量双对比造影片,清晰显示胃小区和胃小沟等微细结构,有利于发现病变、显示病变的全貌,提高疾病的诊断,特别是贲门区的病变,很大程度避免了早期贲门癌的误、漏诊。

另外,不能只满足于已发现的明显病变,忽略了对不明显病变的细致观察。有时片中难免发现一些不特定的征象,怀疑有隆起或凹陷存在,应用透视下观察钡剂流动,证实这些不特定征象是否为胃内病变或非胃内病变,避免疾病的误、漏诊。

综上所述,在保证胃部良好充气,钡剂涂布均匀的情况下,体位变换和流动技术的合理应用是诊断胃部疾病的重要技术,能更好的发现、显示病变,弥补胃双对比造影中的不足,充分显示胃粘膜表面的微细结构,提高胃部疾病诊断的正确率。

参考文献

[1]万向荣,宋兆祺.数字化成像(DSI)钡剂上肠胃道检查[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5,11(2):87-90.

[2]陈九如,徐家兴.重新评价胃肠道钡剂造影在现阶段的作用与任务.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61-64.研究方向:影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