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让晚期癌症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将心理和生理的痛苦降到最低,同时,让患者以客观平静的心情接受现实,正确对待现实,消除不良情绪,建立正确的死亡观。方法根据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从6个方面简要地阐述了心理护理在患者人生的最后时刻给予人性化的心理干预和护理措施。结论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感化患者和家属,使人间充满温情、使逝者死而无憾,安详地走向人生旅途的终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官兵的心理干预对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7月~2016年9月对某驻军部队的150名基层官兵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分析心理干预前后基层官兵的心理健康状态。结果与心理干预前相比,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分和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分相对更低(P<0.05)。与未接受心理干预的对照组相比,接受心理干预的观察组官兵的SAS评分和SDS评分相对更低(P<0.05)。结论基层官兵的心理干预对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的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心理干预 基层官兵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皮肤病作为一种复发性较强,皮损较为严重的疾病,有很大的碍颜性,对于患者的心理产生严重影响,临床研究显示,皮肤病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一方面是对疾病的焦虑,还有内心的自卑以及强烈的心理耻辱感,对此,医院要从入诊、治疗和康复三个周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早治愈皮肤疾病。

  • 标签: 皮肤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3月-2018.1月间收治的72例肺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为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为对照组患者提供一般疾病护理流程,评价两组患者抑郁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为肺心病患者提供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抑郁情绪。

  • 标签: 肺心病 心理护理 抑郁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健康体检人群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健康体检人群,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将其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每组体检人员100例,常规干预组体检人员行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体检人员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心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方式对健康体检人群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两组体检人员干预前心理状态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体检人员干预后,心理干预组体检人员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心理干预组体检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对健康体检人群给予心理干预,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可缓解体检人员的紧张、恐惧心理,减轻体检人员的心理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满意度,达到人们健康体检的目的,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健康体检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的效果。方法将我院6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9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 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1月-2016.12月间收治的58例银屑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29例,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为常规组提供一般疾病护理服务,评价两组焦虑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焦虑评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496,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t=9.944,P<0.05)。结论护士为银屑病患者提供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 标签: 银屑病 护理 焦虑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以“心理护理实践指南”为指导对肿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将纳入本次研究的68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3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以“心理护理实践指南”作为指导依据开展心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统计学差异且P<0.05。结论以“心理护理实践指南”为指导开展心理护理,可使肿瘤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得到有效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实践指南 肿瘤患者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层老年住院病人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住院病人120例,按照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病人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积极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病人护理前后SAS、SDS、满意度情况。结果对基层老年住院病人的心理问题上实行常规护理结合心理护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SDS、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老年住院病人采取常规护理结合积极心理护理可改善病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满意度,临床具有广泛使用意义。

  • 标签: 老年住院病人 护理 心理护理 心理问题
  • 简介:目前对于心脏康复的定义为以医学整体评估为基础,通过五大核心处方(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戒烟处方)的联合干预,为心脏病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以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提供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及全程管理服务和关爱。由此可见,心脏康复包含心理康复,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心脏康复中心理康复的重要性及具体的心理处方。

  • 标签: 处方 心脏康复 全程管理 急性期 生命过程 联合干预 恢复期 心血管治疗 心血管疾病 血管疾病患者
  • 简介:和我们一起玩的老孙头,自从老伴走后,自己又查出有严重的胆石症,就提不起来精神了,约好的活动不参加,还整天唉声叹气,他总说“没有意思”。那天,我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这叫“黄昏心理”。黄昏心理一般是因丧偶、子女离家或自身疾病等,让老年人心理上感觉生活失去意义,对未来丧失信心,对任何人或事都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暗心理

  • 标签: 心理医生 黄昏 老年人心理 自身疾病 胆石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和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胎膜早破产妇,其中20例产妇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0例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分娩方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为85.00%,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胎膜早破产妇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手术分娩率具有中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胎膜早破 焦虑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理护理干预对先兆流产保胎孕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7月到2018年7月治疗的先兆流产保胎孕产妇100例,根据使用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行常规的护理为对照组,实行心理护理联合常规的护理为实验组。结果对照组的焦虑发生率高于实验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的保胎率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在先兆流产保胎孕产妇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保胎率,护理满意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先兆流产 保胎 孕产妇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程心理管理程序在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4月--2018年2月期间,共选择52例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中,应用全程心理管理程序,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比较卡氏评分、SDS评分及SAS评分,护理前与护理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心理护理中,应用全程心理管理程序,效果满意。

  • 标签: 全程心理管理程序 恶性肿瘤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心理护理应用于孕产妇护理工作中,对分娩结局和产后抑郁状况造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间收入的所有孕产妇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64例产妇纳入本次研究数据库中开展实验。通过随机抽签法将所有产妇的一般资料均分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收入34例患者。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和产后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较对照组明显更优,并且实验组产妇的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孕产妇的护理工作中,对于产妇的妊娠结局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并且还能提高产妇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初产妇 分娩结局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银屑病应用积极心理治疗对病人心理状况及行为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银屑病病人60例,按照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病人(n=30)和观察组病人(n=30),对照组病人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积极心理治疗,对比两组病人采取干预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比两组病人心理状况及行为的影响。结果在抑郁、焦虑、社会回避及苦恼情绪方向,观察组明显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银屑病病人采取积极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病人心理状态及行为的影响,临床具有广泛使用意义。

  • 标签: 银屑病 心理治疗 心理状况 行为影响因素
  • 简介:日前,浙江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行业协会在浙大一院召开成立会。浙江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张建民处长,浙江大学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研究所所长许百华教授,浙江省综治办基层指导处周瑞副处长应邀参与成立会。浙江省内共150家来自省市县各级医疗、教育、社会团体、民营机构的负责人或专家代表共同见证了大会成立时刻。

  • 标签: 行业协会 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 浙江省 发展心理学 组织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骨折术后心理状态、疼痛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89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53例)。给予两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焦虑评分(t=8.67)、抑郁评分(t=9.24)、疼痛评分(t=5.38)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5.49,P<0.05)。结论心理护理用于骨折手术患者,可改善其术后心理状态,减轻术后疼痛。

  • 标签: 心理护理 骨折手术 心理状态 术后疼痛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家庭是人成长的第一场所,家庭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青春期是在儿童期和成人期中间的一个人生转变期。青少年在这个时期会受到许多心理问题的困扰,特别是抑郁。青少年产生抑郁的情绪或症状与家庭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家庭因素会使得青少年出现抑郁?这是治疗青少年抑郁的重要考据。

  • 标签: 青春期抑郁 家庭 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血透中心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SDS,SAS心理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DS,SA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透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干预护理 血液透析 SDS SAS 心理健康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