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前不久,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儿童安全基金女童保护项目发布了《2013~2014年儿童安全教育及相关案件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来,儿童案件呈现出高频爆发、受害人群低龄化、乡村为案件重灾区、熟人犯案高发等特征。

  • 标签: 案件 儿童 安全教育 社会救助 基金会 相关性
  • 简介:暴力风险相较于其他医疗风险而言,具有危害程度重、防范难度大、社会危害强的特点。在科学界定暴力风险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综合医院暴力风险防范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在借鉴国外暴力风险防范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完备的防范体系、建立系统化应急措施的防范对策,以期对综合医院暴力风险防范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综合性医院;暴力风险;防范对策
  • 简介:目前关于学校暴力的报道较多,有的可以说是怵目惊心.世界各国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暴力事件发生,已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暴力是故意使用武力,对自己、他人或者对一个团体、社区进行威胁或采取实际行动,造成或有较高的可能造成身体的、精神的伤害、死亡,发展为破坏或抢夺行为[1,2].而学校暴力是指发生在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之间的暴力虐待行为,包括教职员工和学生之间的、学生与学生间的,形式有集体和个体之分.

  • 标签: 学校 暴力 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学生人格特质与暴力攻击的关系。方法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少年版和青少年攻击问卷对中学生施测,对人格和攻击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①被试人格问卷得分与常模存在显著差异。②人格与攻击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③回归分析表明,人格对攻击的回归效应达到显著,是预测攻击的良好指标。结论中学生人格特质与暴力攻击性相关显著,能有效预测个体的暴力攻击

  • 标签: 暴力攻击性 人格特质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 简介:在全世界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并不时有校园学生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案件中那些心灵被扭曲的孩子们作案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恶性校园暴力事件在全球来看并非个例,据媒体报道,

  • 标签: 校园暴力 国外 暴力事件 作案手段 媒体报道 案件
  • 简介:<正>别误会,我们并不是要为性爱暴力唱赞歌。不过,性欲在成为一种沟通形式之前,首先是一种冲动,它原始、本能,充满攻击意味。现在,这种攻击也开始成为需要被撩拨的能量。无论男性女性,基本上都有动物性,这是李安导演拍完《色·戒》后的感想之一。电影常常是我们的性爱导师。我们也可以在性爱中加入一些"暴力"吗?性欲首先是一种冲动"今天,当我们讨论美满性爱的必要条件时,总是过分关注柔情蜜意,而忽略甚至忘却了攻击。"法国性学家布里吉特·

  • 标签: 儿小 性幻想 布里吉特 性伴侣 感觉像 个人成长
  • 简介:摘要和谐医患关系是目前医疗卫生界不可忽视的紧迫问题。本文从传播领域入手,通过对近期频繁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的梳理分析,找寻医患共识点,提出改善医患关系的一些建议。以期达到缓解医疗纠纷,真正找出形成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暴力伤医的矛盾所在,强化暴力伤医事件的预警机制,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氛围。

  • 标签: 和谐 医患关系 暴力伤医
  • 简介:在该法出台以前,虽然对家庭暴力问题已经有了一些规定,但存在诸多不足,例如我国《刑法》规定了虐待罪和遗弃罪,但多以“情节恶劣”“情节严重”为条件,

  • 标签: 家庭暴力 解读 《刑法》
  • 简介:儿童遭受家庭暴力是全球都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2002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任命独立专家专门对暴力侵害儿童的问题进行研究。在我国,约有24.7%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且农村高于城市。涉及家庭暴力的故意杀人案件,占到全部故意杀人案件的近10%。目前国际社会对针对儿童的暴力行为比较权威的界定有以下两种:一是世界卫生组织防止虐待儿童协会((AgainstChildAbuse)的定

  • 标签: 儿童家庭暴力 农村儿童 家庭暴力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暴力危险期病人护理干预措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暴力危险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给予危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预后病人的暴力行为量表分值明显减少(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够明显地降低暴力危险病人急性期危险性行为发生率,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暴力 危险 急性期 行为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冲动行为精神疾病患者采用针对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起-止时间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入组直精神疾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两组),一组观察组(n=30)实行针对护理,一组对照组(n=30)实行常规护理,以治疗依从暴力冲动行为发生次数作为评价标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干预期间,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总依从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期间,以1个月为评定周期,观察组中各类患者暴力冲动行为发生次数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具有冲动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中引入针对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暴力冲动行为的发生频率,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冲动行为 精神疾病 针对性护理
  • 简介:其实,生活中多是家长助长孩子暴力倾向。“小朋友欺负你,你就揍他,打伤了妈带他看病!”一位家长送自己4岁的儿子去幼儿园,临走时甩下了这句活。个别家长由于溺爱自己的孩子,怕孩子吃亏,便纵容他们使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致使幼儿暴力倾向在幼儿园甚至小学里愈演愈烈。

  • 标签: 暴力倾向 管教 变方 幼儿园 孩子 家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2例实习护士遭受工作场所心理暴力调查发生原因,如何预防。方法分析2009-2010年实习护士202人在工作场所发生心理暴力原因。结果针对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方法,防止工作场所心理暴力继续发生。结论通过对实习护士发生工作场所心理暴力的调查原因,采取预防,达到避免实习护士遭受工作场所心理暴力的目的。

  • 标签: 实习护士 工作场所暴力 心理暴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刮宫产虽是挽救胎儿生命的一种手术,但手术操作不当,缺乏临床经验者,在刮宫产术中对胎儿会造成损伤。剖宫产术中,术者徒手经子宫切口向外娩出胎儿时,由于用力或手法不当,均可对胎儿造成徒手暴力损伤。

  • 标签: 刮宫产术胎儿暴力损伤预防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小学生校园暴力的发生现状,探讨校园暴力行为学校水平和个人水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深圳市宝安区14所公办小学和6所农民工子弟小学的4~6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1年来校园暴力发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以学生为第一水平,学校为第二水平,拟合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校园施暴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5834名小学生,平均年龄(11.49±1.17)岁,男、女生分别为3281、2553人,公立、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分别为4234、1600人,分别占72.60%、27.40%。在近1年里校园施暴行为发生率为72.51%(4230/5834);在施暴类型中,心理暴力发生率最高,为71.94%(4197/5834),其次为躯体暴力为44.31%(2585/5834);公立、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施暴行为发生率分别为76.10%(3220/4234)、63.10%(1010/1600);男、女生的施暴行为发生率分别为75.59%(2480/3281)、68.55%(1750/2553)。公办性质学校(OR=2.20)、健康教育不足(OR=1.73)、男生(OR=1.27)、学习成绩一般(OR=1.29)、打网络游戏(OR=1.93)、父母当面吵架(OR=1.56)和打骂的教养方式(OR=1.60)均是施暴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深圳市宝安区小学生校园暴力发生普遍,学校有关部门应针对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 标签: 暴力 学生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在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通过对我院2010年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20名护士进行访谈后整理。结论医院暴力已成为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通过分析得出对策,希望引起共同关注,设法降低暴力风险。

  • 标签: 护士 暴力事件 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