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罗治疗急性房颤(初次发作且在24-48小时以内的房颤)的疗效,明确普罗的适应症、副作用、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入选11例急性房颤患者,其中亚临床甲亢2例,既往有甲亢已治愈4例,外科术后3例,孤立性房颤2例。心电图示房颤,静脉推注普罗70毫克加入0.9%氯化钠20ML,缓慢约20分钟,30分钟后静脉滴注普罗140毫克加入葡萄糖或氯化钠中滴注,1.5-2毫克/分。结果9例患者24h恢复窦性心律,2例48h内恢复窦性心律。无心室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呼吸困难等表现。结论普罗具有明显抑制快钠通道ina,降低0相最大上升速度的作用,对失活状态和激活状态的ina均有抑制作用。同时治疗浓度的心律平可阻滞钾通道ik和钙通道ica-l,并不影响窦房结自律性,但可加重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情,可延长房室结、希氏―浦肯野系统传导时间,使传导速度减慢,也可延长心房、房室结和心室及旁路的有效不应期,并轻度延长动作电位时程,从而阻断折返,达到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的目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普罗和胺碘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胺碘治疗,对照组给予普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普罗组转复率为75.56%,对照组胺碘的转复率为80.0%;转平均转复时间观察对照组组(38.6±12.6)min,对照组(49.3±13.6)min;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胺碘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复律效果明显更高,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胺碘酮 普罗帕酮 阵发性心房颤动 复律
  • 简介:目的:主要探讨应用脉复康胶囊联合普罗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7年12月间前来我院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先行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如常规给辅酶Q1010mg,1日3次,期前收缩加普罗,传导阻滞加普鲁本辛等。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基础上,加用脉复康胶囊(主要药物:人参、黄芪、桂枝、熟附子、生地黄等)每次4粒,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房性早搏改善总有效率94.74%,显效率为68.42%,对照组房性早搏改善总有效率70.59%,显效率为41.18%;治疗组室性早搏决有效率93.33%,显效率为66.67%,对照组室性早搏总有效率68.75%,显效率为37.50%。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更显著,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脉复康胶囊联合普罗治疗心律失常房早、室早的症状及心功能明显改善,临床预后显著。

  • 标签: 心律失常 脉复康胶囊 普罗帕酮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普罗与胺碘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5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用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分为A组34例和B组31例。A组采用普罗治疗,B组采用胺碘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药物副反应。结果 经治疗,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的血清hs-CRP水平及HRV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罗和胺碘均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且均有良好的安全性,综合比较胺碘的药用价值更好,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心律失常 普罗帕酮 胺碘酮 治疗效果 药物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步长稳心颗粒联合普罗治疗小儿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室性早搏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对照组患儿单独使用普罗片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使用步长稳心颗粒联合普罗片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室性早搏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使用步长稳心颗粒联合普罗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9%,单独使用普罗片进行治疗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9%,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步长稳心颗粒联合普罗治疗小儿室性早搏,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值得积极推广使用。

  • 标签: 步长稳心颗粒 普罗帕酮片 小儿室性早搏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阵发性心动过速使用普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的80例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为患者提供吸氧、心脏监护、普罗口服治疗,对患者的用药剂量以及见效时间进行统计,观察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为患者使用了口服普罗治疗后,有21例40分钟内起效,占26.25%,45例40至60分钟起效,占56.25%,有14例60分钟后起效,占17.5%。结论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接受普罗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使用安全性比较高,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普罗帕酮 治疗 阵发性 心动过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罗与胺碘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接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普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率。结果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观察组为96.0%,对照组为72.0%,检验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要低于对照组,检验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较胺碘,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应用普罗治疗效果更显著,更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且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胺碘酮 普罗帕酮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倍他乐克联合普罗治疗女性更年期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64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倍他乐克联合普罗治疗,对照组28例,单独采用普罗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检查治疗前后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倍他乐克联合普罗治疗女性更年期心律失常,比对照组更能有效地改善心悸、胸闷、失眠、潮热盗汗、情志异常等症状,而早搏型心律失常的频次经治后明显减低(P<0.05);另外,对窦速、心房纤颤、房速等类型心律失常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倍他乐克联合普罗治疗女性更年期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确切。

  • 标签: 倍他乐克 更年期 心律失常 普罗帕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普罗和维拉米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及各自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4月共7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随机分成普罗组及维拉米组。普罗组70mg普罗加20ml10%葡萄糖液静脉注射,10min内注完。若无效,间隔15min后重新注一次,总量小于210mg。维拉米组5mg维拉米加20ml10%葡萄糖液静脉注射,10min内注完。若无效,间隔15min后重新注一次,总量小于15mg。结果普罗有效率94.5%,平均转复时间4.8±0.8min,不良反应发生率5.6%;维拉米组有效率83.3%,平均转复时间7.3±1.7min,不良反应发生率16.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罗有效率比维拉米高,不良反应比维拉米低,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普罗帕酮 维拉帕米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律失常患者采取不同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我院接收的心律失常患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随机分为胺碘组(n=34,予以胺碘治疗)与普罗组(n=34,予以普罗治疗),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相较于普罗组,胺碘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要高(P<0.05);治疗后,胺碘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结论心律失常采取胺碘治疗,疗效显著,能抑制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少,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胺碘酮 心律失常 普罗帕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拉米和普罗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对比。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取合理样本的情况下,按性别、年龄和病情轻重用配对设计方法将60例病人分为两组,第一组用维拉米、第二组用普罗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比较两组病人恢复为窦性心律的疗效。结果第一组30例病人,复律为26人,复律率15%。第二组30例病人,复律为19人,复律率58%。结论维拉米使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律效果可能好于普罗

  • 标签: 维拉帕米 普罗帕酮 室上性心动过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胺碘普罗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88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主要采用普罗进行治疗治疗组主要采用胺碘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心律变异参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6%,不良反应3.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8%,不良反应5.53%,通过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前、后治疗比较,治疗组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显著,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的心律变异参数明显提高,对照组的24hR-R间期和R-R间期等的标准差明显提高,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律失常的患者使用胺碘治疗要比普罗治疗的效果显著,胺碘治疗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胺碘酮 普罗帕酮 心律失常 疗效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索他洛尔联合普罗治疗小儿房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房性心动过速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索他洛尔治疗,实验组患儿给予索他洛尔联合普罗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中治疗显著有效30例(75.0%),有效8例(20.0%),无效2例(5.0%);对照组患儿中无显著有效,有效37例(92.5%),无效3例(7.5%);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显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小儿房性心动过速时,应用索他洛尔联合普罗,具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索他洛尔 普罗帕酮 小儿房性心动过速 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比较 低剂量索他洛尔与普罗治疗心律不齐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自本院 2018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 120 例心律不齐者作为观察样本,参照摸球法加以分组,对照组的病例数为 60 例,治疗组的病例数为 60 例,各自的用药为普罗、低剂量索他洛尔,对比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两项上的差别。 结果:两组别行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即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两组别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差异不明显,即 P > 0.05 。 结论:低剂量索他洛尔对心律不齐的治疗效果优于普罗,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在临床中全面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心律不齐 普罗帕酮 索他洛尔 低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普罗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6例发生在急诊科和心内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心电图确诊后,行普罗70mg静脉注射,观察10分钟后,再行普罗70mg静脉注射,如此反复,普罗总用量不超过350mg,如房颤复律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即停止静脉注射。结果8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51例成功复律,占59.30%,未复律但心率明显减慢者占未复律的80%,明显缓解了临床症状。用药期间少数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窦性静止等缓慢心律失常,及时处理后缓解。结论普罗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之一,对阵发性心房颤动也有较好的复律效果,但对老年患者宜减少药物剂量,或权衡利弊,选用其它方法复律,对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慎用此方法。

  • 标签: 普罗帕酮 心房颤动 复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胺碘普罗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yper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6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胺碘组和普罗组,各48例。普罗组予盐酸普罗片口服治疗,胺碘组予盐酸胺碘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血清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胺碘组总有效率(95.83%)高于普罗组总有效率(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胺碘组患者血清hs-CRP(7.63±2.60)mg/L低于普罗组(12.56±3.5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治疗,疗效较普罗更好,且其降低血清hs-CRP水平的能力更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普罗帕酮 胺碘酮 心律失常 高敏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