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发型先兆子痫的护理,全面改善母婴预后效果。方法针对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发型先兆子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此次研究当中,有17例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12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症状,9例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症状,有13例患者出现羊水过少,有5例患者出现HELLP综合征,2例出现胎盘剥,7例患者出现胎儿窘迫,10例患者出现大量腹水,有3例患者出现脑梗死,有4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症状。在发现以上并发症之后,有18例患者在25-35左右孕周停止妊娠,有42例患者在36-38孕周停止妊娠。结论在发型先兆子痫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之上还需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护理,药物护理,产后护理以及重症观察护理等,这样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全面改善母婴预后效果。

  • 标签: 早发型先兆子痫 护理干预 临床价值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76岁。20世纪60年代初始,每间隔3—4年阶段性出现睡眠减少、言语增多、易激惹、“自我感觉良好”及纠缠陈年旧事,每次持续20~30d后症状自行完全消失。家人认为患者是“脾气不好”。80年代后,发作时除上述症状外伴摔砸家具、无端打骂家人,持续2~3月症状自行缓解,家人认为患者是“更年期综合征”,仍未就医。

  • 标签: 情感障碍 误诊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是研究新生儿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征。主要通过选取该院自2011年6月到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40例重症监护室的败血症新生儿,对140例患儿按照血培养时间,分为发型和晚发型,其中发型72例,晚发型68例,对比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得出的结论是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最为主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和B族链球菌,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是造成晚发型败血症的致病菌,因此产妇在产子之前进行B族链球菌阳性检验,从而预防新生儿败血症。

  • 标签: 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 败血症 临床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对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护理,改善母婴预后。方法对32例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有13例在孕24~34周终止妊娠,19例在孕35~38周终止妊娠。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用药观察、重症监护、健康宣教等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旱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影响。方法在我院出生的符合母乳喂养的足月正常新生儿1845例.分为剖宫产组(803例),经阴道产组(1042例)。均于出生后第2d起清晨进食后用同一经皮测胆红素仪测前额皮肤至产后一周,有异常者抽取静脉血作生化检测。结果共诊断旱发型母乳性黄疸142例。顺产组新生儿发生旱发型母乳性黄疸的低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剖宫产可增加新生儿旱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危险性。

  • 标签: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 分娩方式 正常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总结80例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比较80例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治疗详细情况,怀孕<28周的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患并发症的几率为27.3%,28周≤怀孕<32周的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患并发症的几率为24.3%,32周≤怀孕<34周的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患并发症的几率为42.9%。结论在临床治疗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过程中,医护工作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在明确患者病理特征与详细情况后进行保守治疗,延长患者的孕期,降低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避免胎儿出现死亡的情况。

  • 标签: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 诊治观察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发型骨梅毒X线表现及其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评价X线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9年间诊治的21例先天性发型骨梅毒的病例,全部病例经血清学证实并均摄取四肢长骨X线片。结果21例四肢长骨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异常改变,X线表现为干骺端炎21例,主要表现为先期钙化带致密增厚,其下方可见横行透亮带;2例双胫骨近端内侧对称性骨破坏,称Wimberger征,相对应股骨远端内侧骨质可见骨稀疏或破坏改变;骨干炎4例,主要累及尺桡骨,显示轻度的斑片状和虫蚀状破坏,骨皮质增厚;骨膜炎9例,表现为层状骨膜增厚,其中2例伴有骨干炎,9例伴有干骺端炎。结论先天性发型骨梅毒的病变具有多发、广泛,几乎累及所有四肢长骨,且呈对称分布的干骺端炎、骨干炎、骨膜炎,骨骺几乎不受侵犯的特点。X线检查在先天性发型骨梅毒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不仅有助于诊断,还能发现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并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

  • 标签: 先天性 骨梅毒 放射摄影术
  • 简介:摘要双相障碍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不过症状复杂、治疗效困难,甚至预后效果较差。因此,很多相关学者根据双相障碍的特征和本质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但双相障碍的治疗风险性也同样很高。本文从双相障碍的概念、诊断以及神经生物学的前景展开分析,以便于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 标签: 双相障碍 临床特点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型先天性骨梅毒的X线征象,为临床及时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15例经临床证实的15发型先天性骨梅毒X线表现,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5例四肢长骨均见受累,多发性、对称性病变14例,局限性1例;干骺端炎13例,骨膜炎12例,伴骨髓炎2例。干骺端炎主要表现干骺端临时钙化带稍增厚、密度增高,其下方宽窄不一的透亮带,相邻骨干水平状致密白线,呈“夹心饼征;以及骨质破坏和尖角样突起。骨膜炎表现为两侧对称性沿骨干两侧呈层状、葱皮样骨膜增生。5例包括相邻手掌骨4例受累,其中多发对称性3例,病灶与长骨表现相似。髂骨沿骨皮质下透亮影6例。结论发型先天性骨梅毒X线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有助于及时诊断,并能提供病变累及的范围和程度。

  • 标签: 先天性梅毒 早发型 骨骼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处理及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4例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终止孕周分为3组,A组28周~31+6周16例,B组32周~33+6周24例,C组≥34周24例。结果A、B、C3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以A组最低,但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平均期待时间以C组最长,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新生儿死亡率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死亡率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终止妊娠前期待是安全有效的,但需密切监测母胎病情变化,掌握终止妊娠时机极为重要,适当的期待治疗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并发症 终止妊娠时机 围生儿死亡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所面对的生活压力以及工作压力不断增加,人民心理问题成为现阶段需重点关注因素。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通常由遗传因素、社会因素、生活环境因素等方面所引起,患病后患者会出现明显情绪变化,甚至影响其日常行为习惯,为其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一旦出现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症状,需及时入院接受治疗且需要专业人员护理,以免出现病情加重现象。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