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PDA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对2017年12月~2018年3月PDA静脉治疗执行率进行数据统计,现状分析,原因查找,目标设定,对策制定,并组织实施,比较分析改进的效果。结果PDCA循环管理方法实施后,2018年2月~2018年3月PDA药物治疗执行率高于2017年12月~2017年1月。结论PDCA循环是一个持续、螺旋式提升的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PDA静脉治疗的执行率,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保障治疗用药的安全,是有效的管理方法。

  • 标签: PDCA PDA 静脉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7年10开始实施移动护理系统,从医嘱执行、标本采集、体征采集、患者评估、护理记录、工作量统计等多个方面跟踪验证实施效果。结果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以其方便、快捷、安全的优点,真正践行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的服务理念。结论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优化工作流程,提高了护理质量,真正体现护士层级管理及床边工作制,同时给护理管理者带来了更先进、更便捷、更全面的管理模式。

  • 标签: 移动护理系统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正由于医院业务量的增加以及新型临床移动应用的出现,传统有线网络已无法满足需求。无线局域网络的出现,使“网络无处不在”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本文结合医院病房特点,根据病房环境的多样化及业务模型的不同,比较了几种无线覆盖方案,总结了不同的无线组合覆盖方式和优缺点,为医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无线网络 AP 基站模式
  • 简介:本文对进口和国产的三个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无线温度压力验证仪从外观、测量记录间隔、发送间隔、启停方式、温度测量范围、压力测量范围、温度测量误差、压力测量误差共八个方面进行验证,对验证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得出进口和国产无线温度压力验证仪的比对结果,并对国产无线温度压力验证仪的质量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方案,探讨了温度压力验证仪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技术提升目标。

  • 标签: 无线温度压力验证仪 测量标准 拟合公式
  • 简介:研究在医院特定环境条件下,典型无线网络设备与医疗设备之间相互干扰的情况,并根据结果对医院无线网络的部署及医疗设备的使用提出有效合理的建议,为未来医院进一步应用无线网络技术奠定技术基础。

  • 标签: 无线网络 医疗设备 相互干扰
  • 简介: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全面推广移动护理系统的部署过程中,同时存在无缝漫游网络方案部署的楼宇和零漫游网络方案部署的楼宇。我们在实际推广使用时,就这两种方案对移动护理的部署与使用的影响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与讨论,阐述这两种不同方案,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 标签: 移动医护 无缝漫游网络 零漫游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产后产妇住院期间,乳汁未能及时分泌,而这一阶段又是泌乳的关键时期,为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促进新生儿的发育成长,验证观察“新生儿哺乳辅助装置”使用效果。方法采用作者本人研制的“新生儿哺乳辅助装置”(专利号201220293717.6),选择我院产科2012年1~5月自然分娩的120例健康母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观察母乳达充足的时间,乳头、乳腺管通畅情况,乳头皲裂发生情况,纯母乳喂养率等。结果试验组在母乳达充足的时间、乳头皲裂发生情况、纯母乳喂养率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在乳头、乳腺管通畅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哺乳辅助装置”有助于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促进新生儿的发育成长,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母乳喂养 产科护理 应用效果 新生儿哺乳辅助装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保留二尖瓣装置换瓣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换瓣术的9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n=45)与参照组(n=45),对实验组实施保留二尖瓣装置换瓣术,对参照组实施不保留二尖瓣装置换瓣术,较比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心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2.22%,实验组的各项心功能指标也都优于参照组,6min步行距离对比参照组更长,组间比较P<0.05。结论应用保留二尖瓣装置的换瓣术治疗风心病,可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二尖瓣装置 风湿性心脏病 换瓣术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制踝足固定装置对脑卒中下肢偏袒病人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7月在我院进行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治疗的232例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我科室自制的踝足固定装置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及2周下肢惠东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周及2周,其踝关节活动度及EMA评分、BB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采用自制踝足固定装置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踝足关节运动能力,并对其下肢及平衡功能的恢复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踝足固定装置 脑卒中下肢偏袒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制踝足固定装置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踝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一与神经外科二收治的40例脑卒中下肢瘫痪病人分别纳入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接受神经外科常规的治疗与康复训练,实验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康复措施的基础上结合踝足固定装置进行干预。检测2组病人治疗护理1周、2周后的下肢运动功能(FMA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踝关节活动度(ROM)、脑卒中严重程度(NIHSS量表)、日常生活能力(FIM量表)。结果实验组的NIHSS评分、FIM评分、FMA量表评分及踝关节主动背屈活动度(ROM)在干预后第1周、第2周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踝足固定装置运用于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康复训练中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病人踝关节活动范围与下肢运动动能障碍状况,缓解病人的脑卒中严重程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标签: 踝足固定装置 急性脑出血 下肢运动功能 踝关节活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