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RI与CT评估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MRI和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结果的差异性。结果MRI诊断血管平均狭窄程度为28±0.7%,CT为27±1.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471,P>0.05)。CT检查发现钙化63处,MRI发现47处;MRI检查可疑钙化但Ct未检出14处,CT检查可疑钙化但MRI未显示26处。CT和MRI检查成像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T未显示出斑块内的出血情况,MRI发现7处斑块内有出血点。结论MRI和CT检查均能够对颈动脉发生病变的管腔的狭窄程度进行诊断,但MRI在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方面更加准确和可靠,可以根据其对斑块的稳定性进行评判。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 MRI 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色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在2011年2月~2014年8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20例作为治疗组,同期选择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常规超声与彩色超声造影检测,对比与观察两组的常规超声与彩色超声造影参数。结果治疗组的IMT值为(1.06±0.32)mm,对照组为(0.75±0.15)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EDV值明显低于对照组,R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能有效显示血流情况与造影变化,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彩色超声造影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纵切面、横切面两种超声造影方法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患者40例,47个斑块,分别通过纵切面、横切面两种切面方法超声造影分析斑块内增强程度及斑块面积、最大厚度,探讨两种超声造影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47个斑块中43个斑块超声造影表现为增强。纵切面超声造影显示斑块内增强程度:Ⅰ级4个、Ⅱ级11个、Ⅲ级19个、Ⅳ级5个。在纵切面超声造影基础上结合横切面超声造影后,斑块内增强程度显示为Ⅰ级4个、Ⅱ级11个、Ⅲ级21个、Ⅳ级10个。其中斑块增强程度从Ⅱ级提高为Ⅲ级3个(6.4%),斑块增强程度从Ⅲ级提高为Ⅳ级5个(10.6%)。超声造影时纵切面和横切面两种方法对颈动脉斑块的评价一致性较好(Kappa=0.743,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造影时纵切和横切两种切面可从不同角度反映斑块性质,但两种切面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更好地反映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及斑块形态学特征,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造影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SMI)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患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100例,均对其进行二维(2D)、彩色多普勒(CDFI)及微血管成像(SMI)检查,观察斑块回声、大小、位置、彩色血流信号和超精细血流信号。结果100例患者其中软斑50例,混合斑块32例,硬斑18例,软斑CDFI血流检出率为18%,SMI血流检查率为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斑CDFI血流检出率为4%,SMI血流检查率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斑CDFI血流检出率为0,SMI血流检查率为0;而软斑和混合斑的SMI检出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MI技术较CDFI能够更好的显示颈动脉斑块内的新生血管,有助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

  • 标签: 超精细血流 斑块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能量CTA在诊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双源CT对6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A组)、60例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但无脑梗死患者(B组)及60例健康人群(C组)进行颈动脉双能量CTA检查,统计分析各组颈动脉斑块总数、斑块性质、部位、狭窄程度。结果(1)三组斑块总数、不稳定斑块数、稳定斑块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以不稳定斑块为主,C组以稳定斑块为主。(2)三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斑块分布部位无差异。(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狭窄程度是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双能量CTA能够判断斑块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程度,对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双能量CTA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与中医证候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并出现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患者共98例,将患者依据动脉硬化的评分等级不同划分为4组,分别对比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等多项指标,研究其同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同时研究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斑块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发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医各证候类型,发生频次最高的三类证候类型分别为血淤证、痰证、阴虚阳亢证,患者在年龄、血压、血脂、血糖等多项指标的对比当中,对比结果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是致使患者出现高危状况的主要因素,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产生同患者的年龄、血压、血脂、血糖等相关指标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当中其主要病发证候为血淤证与痰证。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硬化斑块 中医证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3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脑心通胶囊。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均明显更佳(P<0.05),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粘度均明显更佳(P<0.05)。结论在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

  • 标签: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斑块 脑心通胶囊 瑞舒伐他汀 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