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脐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行传统三腹腔胆囊切除术,B组行经脐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评分、腹壁美容满意度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切口疼痛评分、腹壁美容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经脐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其腹壁美容效果更明显,患者满意度更高。

  • 标签: 经脐入路内镜手术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术是在鼻内镜监视下实施经鼻泪囊鼻腔造术,为慢性泪囊炎的一种简捷、易行、安全手术治疗途径,该术试避免了经皮手术损伤内眦血管和韧带的弊病,无面部瘢痕,手术并发症少,同时可矫正影响泪囊造引流,导致手术失败的鼻腔、鼻窦疾病或解剖异常等因素。笔者对近年来22例慢性泪囊炎应用鼻内镜手术技术在鼻内镜下完成了泪囊鼻腔造术的初步疗效。

  • 标签: 泪囊 鼻内镜 造孔
  • 简介:摘要经皮椎间镜技术是指经皮将直径8.0mm的工作经椎间入路置入椎间盘内或者椎管内在可视内镜下通过孔镜特殊器械进行髓核摘除、椎间扩大及神经根松解等治疗。此手术具有局麻下操作,创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小等优点,适应症广泛,近年来该技术得到广泛认可并在国内外普及很快,目前临床最常采用的椎间镜技术是YESS技术和TESSYS技术最初治疗的疾病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之后,随着临床的广泛开展,一方面应用范围从腰椎间盘突出症扩展到神经根管狭窄、椎间盘源性腰痛、腰椎不稳等,另一方面神经根损伤、术后椎间盘炎等并发症及射线对医患双方的危害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故有必要对该技术做一总结,本文将从手术方法及过程、适用范围及局限性、疗效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技术
  • 简介:记者9日从深圳检验检疫局获悉,该局5日在深圳湾口岸入境人员中检出一例输入性基肯雅热病例,患者为归国劳务人员。这是深圳口岸今年检出的首例输入性基肯雅热病例。据悉,该名旅客为男性,自基肯雅热流行区印度归国,曾在建筑工地工作,9月5日从深圳湾口岸入境时红外体温监测显示体温异常,经检验检疫工作人员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并采样送实验室检测后,确认该旅客感染基肯雅热。

  • 标签: 基孔肯雅热 输入性 深圳口岸 深圳湾 体温监测 体温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椎间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8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中医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生活、情志和心理等多方面的护理和指导,完成患者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皮椎间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中,中医护理能够明显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并且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椎间孔镜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临床接受微创经皮椎间镜髓核摘除术的患者,总结其术中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将我院手术室于15年3月至次年3月收治的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准备接受微创经皮椎间镜髓核摘除术的41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术中护理配合要点。结果41例接受手术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为(69.2±5.1)分钟,手术进展较为顺利,患者无主诉机体明显不适症状,出血量平均为(22.1±3.8)ml,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新型微创髓核摘除术治疗,护理人员在术前对患者讲解手术知识,术中做好手术配合工作,大部分患者手术进展均较为顺利。

  • 标签: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护理配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栓塞采用经下腔静脉滤器间输入导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1例肺栓塞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再次出现肺栓塞。结论临床上运用经下腔静脉滤器间输入导管对肺栓塞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肺栓塞 下腔静脉滤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两微型腹腔镜下腹股沟区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在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6年4月42例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进行观察和分析,各为21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两微型腹腔镜下治疗和开放性治疗,并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对比上,研究组少于对照组,且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上,研究组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P<0.05;二组复发率对比差异较小,且P>0.05。结论将两微型腹腔镜下腹股沟区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应用在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的临床治疗上,能够促进患儿身体的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两孔微型腹腔镜 腹股沟区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 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