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老年患者35例,对所有患者采取精心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精心的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加强病情观察、药物护理、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本组35例患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室性早搏次数减少>90%以上患者25例,室性早搏次数减少>60%以上患者9例,1例患者室性早搏次数和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为97.1%。结论加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肺心病心律失常的主要临床特征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肺心病患者49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于入院后48h之内进行24h心电监护或通过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临床及时发现本组患者的肺心病心律失常的类型特点,并加以临床分析。结果本组肺心病49例患者中,合并心律失常46例(93.88%)。而肺心病心律失常的类型表现最多的是房性心律失常,其占比率为67.39%(31/46);其次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13.04%(6/46)以及室性心律失常10.87%(5/46);另外,表现为严重心律失常8.70%(4/46),如室上性心动过速与房室传导阻滞等。结论临床上肺心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情况极为常见,其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与肺心病病情的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分析密切,因而应通过积极的肺心病病因及心律失常合并症的特点分析,使用最佳办法进行对症治疗,从而实现最终的抗肺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

  • 标签: 肺心病心律失常 特点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2016年1-12月为时间区间,遵循纳入、排除标准,筛选8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甲组、乙组,各41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护理后乙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予以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良好。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心律失常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律失常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心律失常伴睡眠障碍治疗的患者12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以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调查并记录,研究组患者为接受护理的心律失常伴睡眠障碍患者,对照组为未接受护理的心律失常伴睡眠障碍患者,对两组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接受护理的心律失常伴睡眠障碍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情况评分大于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小于7分的评分情况,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律失常伴睡眠障碍患者来说,采取相应的的护理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睡质量,并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

  • 标签: 心律失常 睡眠障碍 心理护理跨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胺碘酮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护理经验。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心律失常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胺碘酮治疗,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特征,加强呼吸道管理,控制感染,保证电解质平衡等护理措施。结果100例患者有效90例,有效率90.0%,无效10例(10.0%),不良反应4例,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恶心、呕吐。结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特征,加强呼吸道管理,控制感染,保证电解质平衡,可以提高胺碘酮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胺碘酮 心律失常 心理护理 呼吸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肺心病心律失常的主要临床特征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肺心病患者49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于入院后48h之内进行24h心电监护或通过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临床及时发现本组患者的肺心病心律失常的类型特点,并加以临床分析。结果本组肺心病49例患者中,合并心律失常46例(93.88%)。而肺心病心律失常的类型表现最多的是房性心律失常,其占比率为67.39%(31/46);其次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13.04%(6/46)以及室性心律失常10.87%(5/46);另外,表现为严重心律失常8.70%(4/46),如室上性心动过速与房室传导阻滞等。结论临床上肺心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情况极为常见,其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与肺心病病情的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分析密切,因而应通过积极的肺心病病因及心律失常合并症的特点分析,使用最佳办法进行对症治疗,从而实现最终的抗肺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

  • 标签: 肺心病心律失常 特点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老年患者7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63.16%,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临床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优质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0例心律失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护理试验,使用综合平衡序贯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n=41)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39)采用优质护理,观察制指标为两组患者的焦虑值评分、护理中的依从性以及抑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采取优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状态与焦虑指数缓解情况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对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使患者的依从性大大提升,进而取得有效的护理功效,值得在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进行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心律失常患者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心律失常患者急诊临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急诊收治的136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律平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QT间期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心率、P-R间期和QT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很好,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律失常 胺碘酮 心律平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律失常合并焦虑症的心理干预与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0月70例心律失常合并焦虑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组。传统护理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心理护理组在传统护理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就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和心律失常合并焦虑症护理服务满意度、心律失常发作改善率进行比较。结果心理护理组心律失常合并焦虑症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P<0.05。心理护理组心律失常发作改善率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之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心理护理组患者护理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心律失常合并焦虑症的心理干预与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心律失常合并焦虑症 心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以及所取得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血氧监测、心电监测等情况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观察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通过治疗以及护理后,46例患者中,45例患者(97.8%)的病情均得到的有效的控制,临床症状基本得到缓解,符合出院的标准,1例患者(2.2%)治疗无效死亡。并且所有患者治疗后QTD、QTC、心率指标均优于治疗前。结论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积极救治与监护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提高临床治愈率及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应用。方法接收在我院心律失常的患者一共有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盐酸胺碘酮片口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炙甘草汤加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律失常患者采取炙甘草汤进行加减治疗,可以使病人的相关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同时还可以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进而起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炙甘草汤加减 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两种方法进行诊断的具体效果和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收治80例冠心病病人,对其使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两种方法进行诊断。对比两种方法检出阳性率。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测出阳性病人66.25%(53/80),阴性病人33.75%(27/80);动态心电图检测出阳性病人86.25%(69/80),阴性病人13.75%(11/80);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依次为86.25%和66.25%,动态心电图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测更为准确,并能在任意时间点发现病人心脏问题,检测精细,值得在各大医院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动态和常规心电图中的应用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及诊断结果。结果动态和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8.14%和5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和室性早搏二、三联律,以及室性早搏成对和房性早搏成对等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O.05);患者心率600~1200较高,000~600较低。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可获得的检出率,且能够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的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炙甘草汤加减疗法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9例行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下降,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心电图总有效率明显上升(P<0.05)。结论炙甘草汤加减疗法可促使心律失常中医症状明显减轻,改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心律失常 炙甘草汤 加减疗法 中医症候积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外科开胸手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月在我院开胸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56例为研究组,从同期患者中选择开胸手术后未出现心律失常56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之间影响影响心律失常的因素。结果高龄,吸烟,淋巴清扫,肺切除、术前并发症等均是开胸手术发生心律失常的因素,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律失常是胸外科开胸手术后的临床常见症状,在术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测,术中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分析影响心律失常因素,术后做好护理、康复工作。

  • 标签: 胸外科 开胸手术 心律失常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肺癌患者术后心率失常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强化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预防与监测。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肺癌患者148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对其实施心电监护。结果发现58例心律失常者(39.19%),其中41例为窦性心动过速(70.69%)。术后48h内乃为心律失常多发时间。结论肺癌术后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可能相关于如下因素术中心律失常、术前窦性心动过缓、年龄>60岁、较低的余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EFV1)预计值、术前ECG异常、术中低血压持续时间>10min及术前心肌缺血等,针对上述因素需采取对应护理对策。

  • 标签: 肺癌 心律失常 肺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胺碘酮治疗,实验组予以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稳心颗粒 胺碘酮 冠心病 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月在我院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33~69岁,平均(51.3±17.5)岁,男36例,女29例,病程1个月~21年,平均(101.9±24.1)个月,所有患者在进行检查之前停药3d再进入研究,先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束后随即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种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发生的例数;两种心电图监测冠心病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主要包括室上性早搏、室性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成对等;患者的接受程度。结果65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相比,室性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阳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例患者在两种心电图检查都结束后,对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接受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及其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较高,大多患者对其表示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总结了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住院期间频繁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护理,通过入院后给予其控制心室重构,维持电解质内环境稳定,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患者1个月后病情好转出院。认为休息,吸氧,饮食,心理护理,加强心电监测,用药的护理,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并进行随访指导,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心律失常 扩张型心肌病 电复律 护理